返回

重生留校躺平,我真不想再卷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1章 新人才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港城疯玩了两天回来的高炜,状态看着要比他好上不少。 “师兄,你找我?” “坐,你最近是灵感爆发了?一次性改进这么多大模型。” 跟高炜交流,江皓是更加的直来直往。 依照他过去的记忆,高炜大部分工作都是对单一的模型进行改动,或者单一模型架构突破。 还有很多时候,其实是帮着他一起发论文。 像这次这种一次性四个大模型变动,可以说是业绩大爆发了,相当于一次大版本迭代啊! 江皓是忍不住关心他心理状态。 要不是看在他状态很不错的情况下,甚至想劝他再多去外头玩几天。 对于公司里大数据组的这批十几人的核心全职团队,江皓的态度跟哄孩子差不多。 要什么给什么,定期去一趟打打气,劝人自己休两天,反正这个部门也不考勤,别把自己逼得太紧。 “哦!师兄,我正想找机会跟您说这事呢!” “这次大模型这么多更新不是我们团队搞的,是我同学跟他老师帮忙改进的。” … “就是公司里你之前说的麻省理工的两位顾问?” 整个海鲸公司的大数据模型几乎是行业内最早起这个概念,最早真正将其以公司核心业务构建搭建的平台。 高炜可以说在其中居功甚伟! 之后随着大模型开始受到重视,尤其是学术界开始广泛开启这方面研究。 从事这一块的专门人才,才在BAT等国内几家大集团相继跟进后,慢慢增加。 海鲸科技也招揽了一个团队的专门算法与人工智能的人才,自己培养成大数据方向的人才。 只不过真正在这方面有突出天赋的,整个团队还是没有出挑的。 所以才前两年,高炜部分模型业务无法突破时,找了不少高校专门从事这块的牛人教授合作。 给顾问的头衔,只要愿意空闲时参与部分改进。 不管是给本人的钱,还是投其研究的钱,海鲸都愿意跟进。 这两位麻省理工的顾问,也算是高炜自己的人脉搭上的。 江皓印象中好像担任顾问名头,已经有一年多的工夫,什么大的帮助好像没有。 不过海鲸科技公司的专家顾问名头也就是个空壳名头,倒是意义也不大。 如今没想到一次性给了这么多改进和突破。 “是,一位是我同学,也是我们松工大毕业的,数学院专业的。” “跟着他老师在麻省理工理工读博。” 高炜说起这些如今是自信了许多。 这位同学大概率就是最早在数学领域打击到他,然后让他转到了信息学院学电子信息的原因吧! “你同学他导师之前干什么项目的?” “搞计算机图像处理那方面的,13年左右转的人工智能,当时参与过AlphaGO团队的研发工作。” 听到这里,江皓就不用多问了。 该说不说,不愧是麻省理工的博导,阿尔法狗的研发都有参与,已经足够证明这人的实力。 直到现在,网络上对于阿尔法狗战胜翰国围棋冠军的新闻都不乏人讨论。 如今帮助海鲸四个大模型业务的推进,对于海鲸的帮助很大。 毕竟是核心业务逻辑,每一点点的进步,都是用户对APP体验感的潜移默化的上升。 “人帮助这么大,我们公司奖金批了没?可千万别吝啬啊!” 把这种级别的人才招揽进海鲸,江皓还是不敢想。 海鲸虽然如今规模极大,且势头一天天的上升。 但距离顶部企业,终归还是差那么一口气。 倒不是说这样的人才完全无法招揽,而是江皓觉得以海鲸目前的规模,招来了全职留不住人多久。 很多顶尖大牛参与项目,都是看兴趣,其次大部分是兼职或者顾问进行技术指导。 本职业大部分还是愿意在高校,不会完全加入企业。 要是接下来两年时间能最终上市,江皓倒是有想过在公司内设立专门的大型研究院,不定研究方向。 那么像这种人才他才有信心能留住,或者源源不断的招揽。 “奖金已经给了,张总批了一百万米元过去,不过对方没收。” “嫌少?我待会儿给张总说,再加一百万。” 听到对方没收钱,江皓下意识觉得是嫌钱少了。 两百万米元,按目前的汇率,差不多1400万人民币。 作为这次大数据模型研发的报酬,江皓想想已经是很够意思。 但一想到大模型对于公司的帮助,是赶紧再次加码。 “这样,按三百万米元跟对方聊吧。” “你帮我先跟对方探探底,要是想要我投研究项目的话,也可以另外商量。” 高炜这会儿头摇的飞快。 “师兄,不是这个意思。” “那位教授最近在麻省理工闹得不愉快,有想回国内发展的意思。” “所以没先收这笔钱,想说等他定下后,钱赞助他之后的研究项目就行。” … “哦?那教授是国内的?” “他愿意来企业么?还是准备找国内高校?” 听到准备回国发展,江皓内心不由的多了几分期待。 “是啊!本科是清华毕业的。” “听我同学的意思,他导师是打算回高校,更愿意在高校继续发展。” 果然,江皓想想还是断了这个念头。 这种人才,招揽了可能他们企业也留不住多久。 正这么想着,突然另一个念头从心底冒出。 眼神立刻看向高炜。 “你说你同学他导师回国内高校发展的话,有没有想法来松工大?” “到时候要是继续从事大数据或者人工智能方向的话,我可以单独给他投资啊!” 江皓也是突然想到这个层面。 这种人才要是可以的话,试着留在松工大也行啊! 以松工大目前的情况,像这种麻省理工的教授愿意回来,邹教授如今担任院长,绝对是举双手欢迎! 同时江皓也能更方便的与这位教授建立联系。 关于大数据模型的方面,以高炜为主力不断更新提出新模型。 这位MIT的教授可以作为真正的顾问,查漏补缺以及在真正的技术难题上,尝试着帮高炜踢上临门一脚。 “师兄,我尝试去联系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