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70年,觉醒系统从打猎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93章 姥姥家,认亲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房门被打开,出来一个大胡子,身高不比苏宇低,五大三粗的,他看了苏宇一眼,觉得有些眼熟。 “喂,小子,你谁啊?” 他倒是没听清苏宇喊了什么,因为苏宇敲门很用力,所以他开门时的态度也不是很好。 任谁被咣咣砸门也不会脾气太好。 “大哥,是我。” 刘玉芝开口了,开口就是哭腔。 大汉推开苏宇,走向刘玉芝,等他看清刘玉芝,立马欣喜不已。 跌跌撞撞往回跑,一边跑,一边喊道:“爹,娘,咱妹子回来了。” 他是个大嗓门这一喊,顿时院里灯全亮了。 苏宇姥姥家是一个大宅门,用苏宇老家话来说,他舅舅家并不算农村人,准确说起码是县城人。 虽然走几步路,随处可见麦田,可他们属于城里户口,并没有田地可种,这也难怪当年人家不愿意闺女嫁给苏父了。 别说那时候了,就是按苏宇这个时候来说,城里姑娘嫁到农村的,也是凤毛麟角。 大多数都是农村姑娘因为长得漂亮被城里小伙子娶进城,但很少有城里姑娘嫁到农村的。 其实这点很好理解,刘玉芝有学问,参加过游行,能在那个时代读过书的女性,无一不是有钱人。 首先你要不缺吃喝,其次,你要跟得上形式,并不认为女人读书无用,家里大人才会支持女娃读书。 直至今日,也就是七十年代,农村人依旧认为姑娘读书就是浪费,读再好不一样要嫁人? 当然这跟农村没钱有一定关系,仅有的钱供养儿子,这属于无可奈何,重男轻女,城里农村都一样,这点无可指摘,如果刘玉芝家里没钱,也会选择先满足男孩子读书的,只是她家不差这点学费。 时间不久,大门打开,乌压压走出来一群人,有男有女,苏宇往后退了几步,交给母亲。 首先人家要认了闺女才能认他这个大外甥,否则他冒冒失失过去叫人,那就是闹笑话了。 “玉芝……?” “娘……。” 啧啧啧,感人的画面,苏宇表示看不了,真的看不了。 小时候他来过,已经记不清姥姥家啥样了,可如今看来,这是大宅门啊,四合院啊,乖乖,难怪母亲断了亲,就这富裕程度,你好意思随礼拿一块钱吗? 可那时候的一块钱,足够娃娃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了,刘玉芝忙活一个月才有两三块钱,而一个季度的学费起码要五块钱。 关键是他家有人上班,并不算贫困户,这学费还没有折扣,无法免除,她一个女人,拉扯几个孩子,实属不易。 刘玉芝扑通跪下,老太太一把将她扶起,娘俩抱头痛哭。 这时候,大嫂,黄夙娥,都出来了,苏瑾也出来了。 刘玉芝跪着一步一步爬向父亲。 “爹,不孝女刘玉芝见过父亲。” 砰砰砰就是三个响头,所谓响头就是磕出声音那种。 苏宇看了都心疼甭说老头了。 “行了,有什么事,进去说,让人外人看了笑话。” 老头说话了,一家人都过来叫人。 从大舅往下,全部叫刘玉芝姐。 当然,娃娃们喊姑姑。 “行了,进来说吧。” 老头发话,一家人赶忙进入院里。 果然,这是一个四合院,并不算大,但比农村的房子要讲究,院里种着石榴树,石头做的桌子,凳子。 三个儿子,刚好住北屋,西屋,南屋,由于东屋不适合居住,当了杂屋,放些乱七八糟的。 农村房屋,东屋很特别,夏天非常热,比其他屋热,而冬天又比其他屋冷,所以东屋拥有特殊地位。 长子,也就是苏宇大舅,肯定是住北屋,姥姥爷爷也住北屋,其他两个儿子,肯定是西屋,南屋,各自居住一位。 这一下所有人拥入北屋。 “来,给你姥姥,姥爷,舅舅,磕头。” 刘玉芝发话,苏宇带头,紧随其后是苏瑾,二人先自我介绍,什么外甥苏宇,外甥苏瑾,见过姥姥姥爷等。 接着就是大二媳妇,代表苏胜,二外甥媳妇黄夙娥,一起磕头。 “好好好,都起来。” “老大,外甥媳妇都给你磕头了,红包呢?” 姥姥发话,大舅反应过来,立马看向媳妇,大舅妈,二舅妈,三舅妈,赶忙回房间取钱。 而姥姥则从身上取出钱,直接给钱。 苏宇没有要,但苏瑾,大哥的娃,都有份,最后两个外甥媳妇也收了一份,没办法,太热情了。 接着就是几个舅妈,挨个给红包。 红包倒是不算多,一个里放了五块钱,姥姥的红包是十块的。 “快坐下。” 刘玉芝坐下,其他人站在他身后。 “见过你姑姑。” 大舅发话了,苏宇的堂哥,堂弟还真不少。 大舅,二子,一女,二舅两个儿子,三舅两个闺女一个儿子。 顺序也是这么排的,只有三舅是独生子,两个闺女。 只有大舅的儿子,苏宇叫堂哥,其他都比他小,不是生日小,就是年纪小。 苏宇掏出一沓红包递给母亲,这一幕,他早有所料,所以早有准备。 母亲接过红包,也没打开看是多少,挨个给,每个上前磕头的,她都给了一个红包。 苏宇两个堂哥已经结婚了,不得不说,多亏他家北屋房间多,虽然空间不大,但起码房间多,不至于睡在一起。 小侄儿的儿子,要叫刘玉芝老姑姑了,同样给了红包,比苏瑾小几岁,也就不到十岁的样子。 这其乐融融的一幕,老头,老太太很开心。 “二位堂哥,过来帮忙呗,我带来了一些礼物,麻烦帮个忙。” 大舅直接挥了挥手,两个儿子立马跟了过去。 苏宇进入马车内,拖出一个编织袋,交给对方,他则是扛出一袋面粉。 “表弟,你这是……。” 额……这苏宇很尴尬,他以为姥姥家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所以他们一大家子来了,怕不够吃的,毕竟这时候走亲戚都是自带干粮的。 “那个,我们人多,怕不够吃,所以……。” 两个堂哥秒懂,笑了笑,另一个堂哥接过面粉,苏宇拿下枪和刀。 这时候大舅过来了,带着苏宇去了另一户人家,敲开门,把马车,马,全放他家了。 那家人喂了一头驴,老舅让他帮忙喂一下马,由于是邻居,所以也没啥客气的。 苏宇要给草料钱,人家压根没收,大舅也压根没想给。 “行了,按辈分,你的叫他舅舅,这是我族中兄弟,不算外人。” 看来是姥爷的兄弟那一支的人,虽然距离苏宇有些远了,但姥爷还在,这位所谓的舅舅,也算是舅舅的堂哥或者堂弟了,确实不算外人。 “老三啊,咱妹子来了,她带来了一大家子,住不开啊。” 对方秒懂,他家是大宅门,而这位堂舅家是大栅栏门,所以马车可以进来,属于那种开放式的。 “那就来我家住呗,反正我家房子多,只要大外甥不嫌弃,随便住。” 确实,自己姥爷算是他堂叔,不算外人。 “得嘞,那你收拾收拾。” 就如此,带着苏宇回到了家里。 “你这孩子,来就来了,咋还又带面粉,又带肉的?” 这是姥姥问话,苏宇规规矩矩回答。 几个舅妈脸上也有了笑模样,没办法,你甭管他是不是家缠万贯,你带着一大家在来了,人家还以为你是走投无路来投奔的呢,这种情况不是没有。 如今看来,又是马车,又是猪肉,又是面粉,任谁看了也不像是活不下去的。 毕竟别的不说,那马卖了,少说一千块钱,这猪肉,面粉,你的有本事,否则你也搞不来。 这么一想,可不就有了笑模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