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一章:卫氏永不分家!大周新军初代统帅!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卫氏祭祖大典结束。 各脉卫氏德高望重者,没有急于一时离开。 他们在一间庙宇中相见卫渊。 “卫将军,你可知,光是我河东卫氏、两浙卫氏、蜀道卫氏,这三大氏族,就有多少姓卫之人?” 卫渊哪里晓得这个答案?他摇了摇头。 那河东卫氏长者缓缓道: “仅是我卫氏三脉,就有六十万余人,其中青壮男子,近二十万,从事各行各业。” “我卫氏不像五姓七望,原本子弟就少,权势不高,所以,各地卫氏族人,皆视彼此为同宗同脉,极是团结。” “老朽向卫伯爷您说这么多,今日又带了不少弟子来此,并非是要与卫伯爷您攀什么亲戚。” “而是,从此以后,我们卫氏三脉,乃至整个大周姓卫之人,都会助力卫伯爷您在朝堂大展宏图。” “自此,您若有任何差遣,我卫氏族人,必为您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我们所求,只有一点,那就是,待我卫氏一族,若遇灭族之祸,或卫氏后人,能混迹于庙堂,还请,卫伯爷您,能帮的,帮一把。” 说白了。 以后数十万的卫氏族人,都会竭尽全力的帮助卫渊这一脉。 代价是,若以后河东卫氏或者两浙卫氏,如果遇到什么难处。 卫渊必须要帮忙。 数脉卫氏族人,所图所求,不是现在,而是将来,与卫渊相同。 卫渊深知,一旦有了他们的助力,尤其是河东卫氏,必似如虎添翼。 河东卫氏,在河东一带的影响力极其深远,哪怕一些老牌望族,都难以与之比较。 简单来说,他们如果齐心协力,为卫渊造名势,卫渊在民间的威望将会更高。 当然,卫渊现在最需要的,不是什么名望。 总而言之,这对卫渊来说,是一件好事。 至于代价将来的事情,谁又能说得清楚? “请长老放心,您的话,晚辈记在心里了。” “将来,无论是我忠勇伯一脉,还是河东、两浙一脉等,天下卫氏,同宗同源,携手共进。” 随着卫渊的声音落下。 许多各脉卫氏长老、家主等,陆续道: “天下卫氏,同宗同源,携手共进。” “同宗同源.” “.” 犹如宣誓一般,极其庄严。 至此,天下卫氏不分家。 此间之议,让卫渊感到最惊讶的,还是三脉卫家人数。 六十余万人啊若是将这股力量彻底凝聚起来。 他想都不敢想。 这还仅仅是卫氏三脉而已。 其余各脉卫氏,亦有不少人数.―― 如果不是祭祖与新军成建日期距离太近。 卫渊就打算,从各脉卫氏子弟中,挑选出来一些能人,送到军中加以栽培。 使其将来成为自己的心腹。 他不愿用勋贵子弟,是担心,勋贵子弟各有前程背景,难以被自己牢牢掌控在手中。 徐长志是个例外。 他是很早就跟着卫渊一刀一枪的打拼。 二人之间的情义,早已如高山流水。 十月初旬。 卫渊借由兵部右侍郎的名义,从马军司、步军司里,抽调出四万精锐将士。 这四万人,几乎都是禁军中的精锐。 此刻,马军司衙门里。 徐长志好奇问道: “八万编制,四万新兵,四万老卒,不会出问题?” 毕竟,军中常有老兵欺负新卒的事情发生。 而且,训练新兵,太费劲了。 卫渊笑道:“禁军各军指挥使,都是勋贵,新军各级长官没有用他们的人,他们本身就有点郁闷。” “若是八万人里,都从各军调配,把他们的精锐调走,他们心里能舒服?” “而且,新兵是一张白纸,你可以随意涂抹,但老卒不行,他们已经习惯了原由的训练方式。” “倘若将新兵训练几个月,来一场演练,老兵败了,他们自然也就不会抵触所谓的新式练兵法。” “而且新兵与老卒对练,也能更利于将士们加倍训练。” 听到这里,徐长志算是明白了。 这是打算用新兵来激励老卒。 还能避免不少问题发生,倒是个好法子。 “户部的钱粮拨下来没有?” 徐长志问道。 卫渊点了点头,“暂时拨下来一些,够咱们用一段时间了。” 徐长志道:“荡虏军兵营选在何处?” 卫渊将他拉到汴京布防图前,道: “大相国寺往北五十里处,有两条山峰还有一块平原,无论是训练步卒还是骑兵,皆有优势。” “此地依山傍水,进可攻,退可守,将新旧兵卒,各选一处山峰扎营,可互为掎角之势.” 话还没说完,就被徐长志拦住了, “够了卫兄,此地甚好,但是你不要说下去了。” 将兵营选择在城内也就罢了。 毕竟有不少禁军编制也在京城里。 但是,你选兵营用上兵法了,是几个意思? 这是要准备打谁啊? 卫渊明白他的意思,笑道:“过段时间,盛家的大姑娘出门,你去不去?” 徐长志道:“我代表勇毅侯府,自然会去。” 卫渊好奇道:“听你这语气,是要争爵了?” 徐长志点了点头,“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我勇毅侯府就这么没落下去吧?” 认真来说,哪怕徐长志成为侯爵,论地位,也低卫渊一等。 因为卫渊是初代伯爵。 “争了也好,无论是论能力还是品性,那侯爵,都该你来担任。” “别担心什么立嫡不立庶,有咱们代州哥几个给你托底,尽管去争。” 卫渊拍了拍他的肩膀。 翌日,他将自己的嫡系唤来。 萧逾明、沈青、谢武、林兆远、陈阿牛还有杨怀仁。 虎贲军、游奕军、玄盾军、胜捷军、开山军 卫渊下达任命, “远之,擅长骑射之术,这虎贲军,就交给你统领。” “林兆远,谢武,你二人乃斥候、战车兵出身,开山军就交给你们了。” “林兆远为开山军指挥使,谢武你为副指挥使。” “萧逾明,你虽是儒将,武艺不深,但是深谙兵阵之道,这玄盾军,就交给你了。” “沈青,游奕军交给你,杨怀仁,你是暂领荡虏军副都指挥使一职,主要负责统领胜捷军。” “胜捷军都是枪兵,我相信,你能利用此军,将你杨家枪法再次发扬光大。” 做好统一任命之后。 组建新军的工作,就算是正式提上日程了。 这些人,都是卫渊精挑细选出来的干将。 有他们担任要职,则能将新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几人听到任命之后,陆续作揖道: “末将领命!” “末将.” “.” 卫渊思来想去,还是打算,有朝一日,将副都指挥使的职位,交给徐长志。 至于杨怀仁,是暂领。 见状,徐长志忍不住皱眉道: “卫兄,跟着咱们来京城的代州兄弟们,都担任了要职。” “这事要是传到陛下的耳朵里.” 卫渊摇头一笑, “长志无需担忧,我早已上了札子,请陛下允了此事。” “若是没有陛下点头,我也不敢这样安排。” “顶多也就是御史那里难缠一些而已。” 话音刚落,朱总管就亲自前来,请卫渊入宫面圣。 闻言,卫渊无奈道:“估计是那些御史弹劾我了。” 徐长志皱眉道:“这事,还是太.” 他摆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卫渊自然知道他想说什么。 陈大牛等人听到他们二人言谈,都不敢说些什么。 卫渊在,他们听卫渊的话,卫渊不在,他们听徐长志的话。 所以,徐长志和卫渊之间若是讨论什么,他们是不敢插话的。 卫渊将徐长志拉到一边,轻声道: “新军一旦建成,我就是此军初代统帅,不用咱们得人,难道还要用外人?” “陛下即使有所猜忌,可相比之下,他更希望看到的是新军建成,是我将新军训练成一支能打胜仗的精兵。” “除此外,一切事情,在陛下那里,都不是事。” 听到这里,徐长志也只好点头作罢。 这时,朱总管又在催了, “卫将军,陛下还在宣政殿里等着您呢。” “您快去吧,莫要让陛下久等了。” “陛下说,您无需沐浴更衣,着甲上殿即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