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七十六章:朕不曾负你,你也不曾负朕,如此甚好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耶律仁先所言女直,其实就是女真,也是后来的金国。 因要避讳辽兴宗耶律真,故而辽国将女真族称为"女直"。 但在大周境内,还是称呼其为女真族。 此刻,空荡荡的大殿里,耶律洪基缓缓开口道: “你曾经说,周国殿前司都指挥使卫渊乃是天纵奇才,由他驻守的代州,非三十万兵不可拿下。” “他的老师张辅,也是百战名将.纵然赵祯病危,储君年幼,可是有他们二人在,我大军南下之路,只怕不会顺利。” 耶律仁先道:“臣的意思是,由女直族与我大辽合兵南下,纵然夺不了代州,也能借此消耗女直实力。” 耶律洪基摇头道:“女直最大部落首领完颜乌古乃心思深沉,他不会如你所愿。” 完颜乌古乃有个孙子叫做完颜阿骨打,他孙子后来重创辽国,建立金国。 耶律仁先莞尔笑道:“完颜乌古乃虽有城府,但我大辽若是允诺其极大利益,他不见得,会不动心。” “什么利益?”耶律洪基好奇道。 耶律仁先突然面色一变,无比严肃,一字一句道:“南下擒龙,平分天下。” 南下擒龙这四个字,对北方的草原各族来说,具有着某种神圣的魅力。 就相当于中原政权一直将"北上封禅"挂在嘴边性质一样。 嘉佑七年三月初旬。 赵祯经过一段时日的疗养后,病情不仅没有好转,似乎还有严重的迹象。 一日里,仅有两三个时辰的功夫是清醒的。 而且,由于一直卧榻在床的缘故,身上已经出现了伤创,就连体重都直线下降,愈发显得消瘦。 这一日,卫渊进宫面见赵祯。 在卫渊被革职以后,这还是君臣首次相见。 偌大寝殿里,除了几名太监宫女在赵祯身旁伺候着以外,就再无旁人。 此刻,卫渊正跪倒在龙榻前,看着病入膏肓的赵祯,心中感慨万千。 记得当年第一次见到赵祯的时候,光是对方身上透露出来的那种气势,就让他心惊不已,仿佛一头下山猛虎,稍有不慎,就要被其吞入腹内。 但如今,这只猛虎老了,也病了,再也不能称之为猛虎了。 “官家,臣是来告辞的。”过了片刻,卫渊开口。 赵祯缓缓睁开双眸,“卫卿这一走,打算何时归来?” 卫渊沉默,想了想,道:“等官家需要时,臣自是会回来。” 赵祯勉强挤出一抹微笑,“是朕这个官家,还是未来的官家?” 卫渊叩首道:“自然是陛下!” 赵祯看着他,“半個月前,朕答应你可去江南游山玩水,但如今,朕却是有些后悔了。” 卫渊皱眉道:“官家不让臣走,臣便不走。” 赵祯摇了摇头,“走吧,暂且离开京城,对你也有好处。” “朕只是担心,你这一走,朕就再也见不到你了。” 卫渊再次叩首,只听一声"砰"响过后,应声道:“官家病情,终有痊愈之日。” 赵祯苦笑一声,“也就是你,换做旁人,只怕此刻早已恭祝朕定能长命万年。” 这种话,他早已听烦了。 生死有命,纵然是皇帝,也强求不得。 “卫卿,走近来些,让朕再好好看看你。” 赵祯经由身边宫女搀扶着,半坐起身。 卫渊上前两步。 赵祯朝着他摆手,“再近一些。” 卫渊直接凑到他跟前。 赵祯看着他一言不发,不知过了多久,这位已在末年的大周君主突然握住卫渊的手腕,像极了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正在看着让自己引以为傲的晚辈, “好卫卿,好孩子,伱我君臣一场,朕不曾负你,你也不曾负朕,甚好。” 不知为何,卫渊突感鼻子一酸,“官家.” 赵祯似用着全身力气,拍了拍卫渊的肩膀,露出一抹慈祥的微笑, “你这孩子,哪里都好,就是有时做事,太过自信自满,认为任何事经过盘算终有所获,但人非圣贤,你要改改你的性子,否则,今后容易给你遭来杀身之祸,将朕的话,记在心里。” 卫渊用力地点了点头,“官家对臣的厚爱,臣没齿难忘!” 赵祯摆了摆手,“走吧,走吧。” 卫渊拱手作揖,“臣告退。” 转身,走了两步,突然又朝着赵祯躺着的方向跪倒在地,重重叩首, “臣起于微末,若非陛下扶持,掌以兵事,难有今日。” “若非陛下信任,臣,亦难有今日。” “臣,谢陛下!” 赵祯缓缓闭上双眼,没有任何回应,只是朝着他摆了摆手,示意他尽快离去。 卫渊起身,三步一转身,一叩首。 直至跨出殿门的那一刻。 赵祯才凝视着他的背影,过了会儿,当那道挺拔背影消失在自己眼前时,他才喃喃道: “好卫卿” 当卫渊跨出殿门那一刻,不知不觉间,他竟是有泪花儿夺眶而出。 他轻轻擦拭,直立身躯,深呼吸一口气,头也不回的大踏步走出皇城。 此次相见,很有可能是这对君臣最后一次见面。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卫渊很庆幸,自己遇到了赵祯。 若是遇到其他皇帝,比如害死岳飞的那位,又比如某些个开国之主. 只怕,他早已死无葬身之地。 待离开皇城,卫渊直接前往城门处。 此刻,满甲营的将士与张桂芬、明兰等人,都等在城外。 待见到卫渊身影后,明兰她们立即迎上前去。 张桂芬忍不住嘱咐道:“一应所需细软,都放在了马车上,江南那边湿气重,官人要多保重身体。” 卫渊点了点头。 明兰道:“舅舅,我娘亲身体不适,未能前来相送,娘亲说,您是卫家麒麟子,自有远大前程,让您莫要因此劫数气馁,此劫未尝不是好事。” 卫渊问道:“你娘亲如今情况究竟如何?” 明兰叹道:“就是亏了元气,身子虚弱,别的无大碍。” 卫渊放下心来,嘱咐道:“桂芬,改日找机会请太医为大姐再瞧瞧。” 张桂芬点头道:“放心,家里有我,官人不必担心。” 这时,卫渊忽然看到张辅的马车缓缓驶来,就停在众人不远处。 卫渊连忙上前,被张辅叫到了马车里。 “方才去见过官家了?”张辅询问。 卫渊微微颔首,“见过了,官家身体很不好。” 张辅点头道:“是人皆有生老病死,圣人也不例外。” “你看看这个。” 说着的同时,将一封密报递给卫渊。 卫渊详细的看了看,瞳孔逐渐睁大,“女真一族竟能有十万兵?” 张辅道:“皇城司在辽国散布了一个消息,说是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不知这个谣言,究竟能否挑起辽国与女真一族的矛盾” “不管怎么说,你此刻离去,都是有些心急了。” 卫渊道:“军国大事有老师在,想来应当无忧。” 张辅摇头叹道:“官家操控党争,是想为太子殿下铺路,如今两相都已下野,范纯仁乃守成之人,这样的人,容易被太子掌控。” “官家连两相党羽都不放过,又将你革职,你以为,为师能守住枢相这个位置到几时?” 卫渊一脸惊诧道:“不至于吧?” 不至于? 张辅冷笑一声,“官家将你革职的真正目的,在为师看来,一是要磨砺你,二是奔着为师。” 卫渊若有所思道:“老师的意思是说,官家将我革职,是希望可以动老师枢相的位置?” 张辅点头道:“咱们那位陛下,是一位仁义道德之君,你下野多时,不知这朝堂之上,每日有多少御史参为师,但陛下始终将那些奏折留中,是想给为师一个体面。” 卫渊沉默。 张辅道:“多留意京城动向,若感不对,即刻返京,不要有丝毫犹豫。” 卫渊拱手道:“请老师放心,只是老师一旦退了,由谁来担任枢相这个位置?” 张辅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看向卫渊。 他们师徒,无论现在将来,都只能有一个人待在朝堂。 赵祯或是太子自然希望,那个人是卫渊。 待卫渊离开张辅马车后,便就前往江南而去。 稍后,张辅从怀里拿出一道奏折,上述写到:"枢密使请辞劄子"。 何时请辞不重要,重要的是,得让官家知道自己的态度。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