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七章:张桂芬茶馆设宴,赵盼儿小小心思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无论林兆远与陈大牛,亦或代州其余将领,对卫渊都有一种近乎于狂热的信任。 似乎这普天之下,就没有能够难倒卫渊的事情。 但如今,林与陈二人,却因卫渊陷入的不安而深深焦虑与惶恐着。 这世上,也有让大哥感到艰难的对手? “大哥,您是不是太抬举他了?”陈大牛问了句。 卫渊缓缓站起身来,深呼吸一口气,道:“或许吧。” 陈、林二人齐齐沉默。 卫渊转过身来,看向他们,正色道:“夫用兵者,无外乎天时地利人和。” “官家重病,此为天时;北地动荡,此为地利;老师遇刺,此为人和。” “耶律仁先占据天时地利人和,非人能战。” 闻言,陈大牛皱眉道:“如大哥所言,那耶律仁先岂不无敌于天下了?” 卫渊摇头道:“耶律仁先想打一场一鼓作气的战役,倘若这股气泄了,他也就败了。” 顿了顿,又叮嘱林兆远,“我请缨的劄子,一日一送。” 后者点头道:“请大哥放心,都安排妥当了。” 如今朝廷或是说官家那边的心思,卫渊多少能够理解。 但他要装作不理解,请缨的劄子还是要送,这是表忠心的好时候。 话说回来,也不怨赵祯做出那样的安排,他只是想在最危难之际,让赵曦站出来,让赵曦成为百姓心目中的救世主。 赵祯对于自己为帝四十年来积攒下的底蕴很自信。 他认为,即使真到了那种危难的时刻,也绝对不会出现大周社稷倾覆的现象。 “对了,还要写信告知秦振,与耶律信先对决,切记不可掉以轻心,此人性子沉稳,若强攻只怕会适得其反。” 卫渊又朝着林兆远补充了句。 在他看来,秦振绝不是耶律信先的对手。 但是在绝对优势兵力的支持下,就算是个傻子,也不可能一败涂地吧? 只要秦振能够确保精锐主力损失不大,那么大周绝不会出现像是宋朝那样的靖康之耻。 就算真有什么靖康耻,顶多也是辽军打到汴京城外,其后知难而退。 绝不至于将赵祯与赵曦全部掳走。 嘉佑八年,三月下旬,秦振、耶律信先双方主力皆已汇聚大名府。 此刻,大名府城内。 秦振正巡视城防,林兆远派来送信的人刚走。 前者有些不满的开口道:“看来,咱们那位卫侯爷无法领兵上阵,心情颇为烦闷啊。” 有副将不解道:“秦指挥使此言何意?” 虽然卫渊已经被革职了,但是,他在军中的威望不仅丝毫未减,甚至隐隐有与张辅并驾齐驱的势头。 只因卫渊的延边军改,让一些常年带兵的将领,都看到了大周军事上的曙光。 “如果卫侯不是因为无法上阵领兵而心烦,何以远在江南,还要过问前方战事?” 众人听到秦振的反问,瞬间恍然大悟。 原来这是小公爷不满卫侯太指手画脚啊。 可是,您除了占了个小公爷的身份,对大周有过什么功绩? 人家卫侯爷再不济,也是戍边英雄,真刀真枪的跟辽军干过,深知辽军的实力啊。 “大名府城防坚不可摧,此战,耶律信先必败无疑!卫侯所言,不免有些杞人忧天了!” 待秦振说至此处,语气略有停顿,随后,正色道: “如今大名府已汇聚我大周三十万精锐,而那耶律信先根基不稳,本帅决议,三日后,向辽军突袭!” “你们,谁赞同,谁反对?” 突袭偷袭辽军? 三日后? 有将士皱眉道:“秦指挥使,这恐有不妥,虽然耶律信先远道而来,立足未稳,但他依山而建防御工事,明显是要与我军打持久战贸然突袭,多有不妙。” 多有不妙? 秦振哼了一声。 这时,又有几名将领相继开口道: “秦帅,各地尚有二十万大军未至,此时战辽军,绝非最佳时机。” “秦指挥使,不如等我大军一到,再议此事?” “末将认为,卫侯所言,还是有一定道理,耶律信先性格稳重,必有防范。” “.” 当中一些将领,都被英国公张辅提拔过,他们对于张辅乃至卫渊都很钦佩。 毫不违言的说,如果这一刻,卫渊来到大名府。 那么,秦振麾下的多半军队,都会选择追随卫渊。 这就是军中威信的重要性。 听到大多数的将领,都在反对自己的决议,秦振内心当然不好受, “够了!” “就算还有二十万大军未至,难道,凭借我三十万精锐,还能惧了那区区二十万辽军不成?” 此话一出,依然有些人还想说些什么。 但是却被秦振强制打断,“我才是主帅,我是监国亲命的行军都指挥使,你们.无权反驳!违令者,军法论处!” 当听到这番话,那些将领们,自是不敢继续说些什么。 事后,有秦振心腹不解道:“小公爷,就算是如他们所言,等那二十万大军齐至再与辽军开战,为时不晚,您何苦这般心急?” 秦振无奈道:“你不懂,三十万打二十万,若胜,即为大胜,也能代表着,不只是有卫渊一党的那些年轻将领会用兵。” 卫渊一党?难道您不是吗? 心腹在内心吐槽了句,又好奇询问道:“您与卫侯的关系,不是一向都很不错么?” “是很不错。”秦振矗立在城头上,目光朝着辽军安营扎寨的地方眺望,沉声道: “正因不错,我才不想事事都活在他的阴影下,我想让世人知道,我,辅国公府嫡长子秦振,也会领兵!” 说到这里,他怅然若失,喃喃道:“卫兄,别怪我不听你所言” “我只是太不想放弃这个机会了。” 首先,三十万大军若能战胜二十万辽军,肯定与五十万大军战胜辽军的意义不同。 其次,秦振好不容易有个领兵的机会,自是不愿错过。 这关系着,待将来新帝登基之后,他能否一冲飞天。 毕竟,他乃是辅国公府的嫡长子,较于卫渊,无论身世背景,都不差! 他也想成为同辈翘楚!—— 与此同时。 汴京。 赵盼儿的茶楼里,有不少权贵子弟汇聚于此,她们大多都是出身世家。 按照汴京以往的规矩,年关前后,他们这些世家子弟们,关系好的,定会挑個日子,一同聚聚,也算是增加彼此间的情分。 但由于过年期间,据小道消息传出,官家几经没了气息,再加上又是战时,众人才不敢太过高调行事。 如今不同了,虽然是战时,可听宫里的人说,赵祯的身体又渐渐好转。 因此,他们才打算小聚一番。 每年相约聚会的人选,都是从各家武勋子弟里挑选,不论男女。 有趣的是,今年组织聚会的人,乃是张桂芬。 搁在以前,她是不会参与这种聚会,更别说是主动组织了。 但今年不同。 今年是忠勇侯府最冷清的一年。 卫渊在江南所为,引来不少御史大夫的参奏。 而帮卫渊说话的人,除了寥寥几座公府之外,就是与卫渊关系不错的几名武将。 张桂芬有时在想,倘若自己平时与那些武勋子弟们搞好关系,是不是,在朝廷上,帮卫渊说话的人,就会多出那么一两个? 就算这种可能微乎其微,但是为了卫渊,为了忠勇侯府,她愿意去尝试。 此时。 茶馆里。 荣飞燕等一众女子,早早地就来了。 张桂芬邀请的都是女客。 但因各家勋贵之间有联姻的习惯,所以跟随自家娘子来的男客也有几人。 但让人好奇的是,小公爷齐衡居然也在其中。 在张桂芬未到之前,众人就开始对齐衡嬉笑道: “小公爷居然也来了?张姐姐也邀请你了?” “小公爷突然来,是不是相中了哪家女子啊?” “以小公爷的才情容貌,若是相中了哪家女子,何须亲来偷偷相见?倒不如直接去上门提亲,难道还能被拒了不成?” “.” 听到这些略感调侃的言论,齐衡也并未生气。 方才说他相中哪家女子的那人,在说完以后,还特意看了一眼荣飞燕。 富昌伯家为她找门婚事找了许久,但一直没有让富昌伯真正满意的人选。 再加上战事突起,官家病重等因素,此事,便也就暂且拖了下去。 不过坊间传闻,其实富昌伯荣显倒是有遇到一些满意的人家,但是荣飞燕不满意。 又有小道消息传出,荣飞燕心属小公爷齐衡。 当众人调侃齐衡时,本人没有吭声,荣飞燕倒是站起来说话了, “好了,大家伙都少说两句吧,想必这时,张姐姐就快到了。” 众人一听,仅是莞尔一笑,便不再调侃齐衡。 而是转头与关系好的一些人,说着一些风月趣事。 比如,又有哪个读书人登高吟诗,又有哪个士大夫出了本文集,又有什么才子佳人的故事。 愣是没有一人谈及如今的战事,似是她们并不关心。 今日整座茶楼,都是在为她们服务。 一楼。 赵盼儿唤来一名小厮,问道:“那些人都在说什么呢?我在这儿都听到她们说笑声了。” 那小厮方才是从二楼而来,“回掌柜的,我也不知,只是隐约听到,谁家与谁家又成亲了。” “就这?”赵盼儿微微皱起眉头。 一旁,她的闺中密友孙三娘走来,好奇道:“不然那些权贵人家的子女,还能说些什么?” 赵盼儿站在柜台前双手托腮,闷闷不乐道:“如今就连咱们这些老百姓,都时刻关注着战事,她们这些大人物的子女,却是漠不关心” 孙三娘摇头道:“好好做你的茶便是,出来做生意的,谁像你这般,动不动就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 “哪里是忧国忧民了?”赵盼儿正色道:“我只是觉着,咱们能有今日,全赖卫侯爷与卫夫人二人照拂.” “而卫侯爷是戍卫边疆的大英雄,若有战事,像卫侯爷那种大人物,定是心忧不已,你说,咱们的恩人心忧,咱们又岂能无动于衷?”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孙三娘听了,忍不住在内心吐槽一句,这理由,也太勉强了一些. “伱啊你。” 孙三娘似笑非笑的看着赵盼儿。 后者偷偷掐了一下的腰部,“笑什么?” 孙三娘扭动身子躲开,正色道:“盼儿,咱们身份低微,你可千万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赵盼儿不耐烦地点了点头,依旧是做双手托腮状,“知道了知道了。” 孙三娘摇头不语。 就在这时。 一身华服的张桂芬走进茶楼。 身后还跟着明兰、海朝云与几名婢女。 原本,盛长柏与海朝云都要完婚了。 但就因赵祯重病,为了政治前程考虑,盛家与海家都一致决定,将婚期暂且延后待定。 “张夫人,您来了。” 赵盼儿连忙前去笑着相迎。 张桂芬微微颔首。 明兰朝着赵盼儿眨了眨眼睛。 如今,她们二人的关系,算是闺中密友了。 张桂芬问道:“来了多少人了?” 赵盼儿恭敬应声道:“回夫人,来了三十几位,将整座二楼都坐满了。” 张桂芬点了点头,随后走上二楼,明兰赵盼儿等人跟随。 巧合的是,这个时候,一些男子,正在议论战事。 但他们讨论的不是战争死伤了多少军民,也不是什么胜败,而是卫渊未能领兵之事, “看来官家是真的不想重用忠勇侯了,就连那么大一场战役,也不让忠勇侯参与” “说一千道一万,要不是靠着英国公府的威仪,只怕朝中不知有多少人要参卫侯呢。” “树倒猢狲散,自古都是如此,忠勇侯府毕竟根基太浅了,那卫渊,行事也忒霸道。” “好了,别说了,小心那位英国公府的独女上来了,咱们小时候,谁没被她揍过?” “她也霸道,这两口子,还真是一对良配。” “选择在这个时候请咱们来喝茶,就不怕官家知道了,怀疑侯府有结党之嫌?” “她为什么不请咱们去侯府?非要来这茶馆?” “不知道啊.” “.” 一些声音,准确无误的落入张桂芬的耳中。 明兰顿时气急,“舅妈.” 张桂芬原本脸色阴沉,甚至都因此停下脚步,但是当听到明兰的声音后,张桂芬却换了脸色,莞尔笑道: “无妨,嘴长在他们身上,让他们说去吧。”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