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五十章 :为来年北伐点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明兰听了卫恕意所言,心中并无考虑太多。 只觉是娘亲因自己成婚一事有所伤感罢了。 离开盛家,明兰与顾廷烨便前往冠军侯府。 这几日,卫渊都赋闲在家。 一是因为讲武堂第一期学员要毕业了,他这个名义上的祭酒,总是要参加他们毕业典礼的。 讲武堂设在代州雁门,此去路途千里,来回只怕要不少时日。 趁着这段期间,留在家里,陪伴家人,也是好的。 此去讲武堂,还有再去三州之地瞧瞧,为来年的大战做准备。 二来,朝中军改已经结束,至于一些细枝末节,也无需卫渊操心了。 至于王安石他们的改革,说实话,与卫渊关系不大,他也不想将手伸得太长。 既然朝中无事,卫渊便也一身轻松,想要好好歇上几日了。 这时的张桂芬,已经在为卫渊收拾行李了。 春意阁那边。 卫渊瞧着已经焕然一新的偌大院子,心中很是满意,向身旁的张桂芬笑呵呵道: “只怕宫里的院子,也不过如此了。” 张桂芬瞪了他一眼,“真是什么话都敢说。” 卫渊道:“又无旁人,怕什么?” 周围的人,早就被卫渊驱散出去了,因此,有些话,他说也就说了。 张桂芬道:“明年北伐,你约莫着要打多久?” 卫渊想了想,“少则两年,多则五载。” 张桂芬皱眉道:“要打那么久?” 第一次北伐,将契丹人驱逐出雁门关外,都没打那么久啊! 卫渊解释道:“第一次北伐,是倾举国之力,必须要速战速决,否则,被朝廷施加重赋的江南百姓,怎么活?北地百姓,又怎么活?” “这一次北伐,朝廷提前准备了一年,可以徐徐图之,没必要不计代价的冲锋陷阵。” 朝中诸公,真正能想着百姓的,屈指可数。 所有人都在想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 第一次北伐战役,所有军民加起来,死伤了多少,具体是怎样一个数字,没有人关心。 他们关心的只是成败。 但那个问题,卫渊是认真考虑过的,整个北伐战役,死伤军民约有五百万人。 北地不少州县,都已被屠戮殆尽了,家家尽缟素,户户无完人。 那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再则,大战期间,朝廷为了钱粮能跟得上,将杭州、苏州等地的赋税,都强加到三四年以后了。 原本,那里的百姓,即使生活在最底层的那些人,逢年过节,都能吃上肉。 现在呢?能吃饱,就已是托了祖先的福泽。 卫渊不希望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否则,他身居高位的意义是什么? 仅是让自己的家族延绵吗?若真是为了这个,从现在开始,他什么都不做,就已达成了。 这几日以来,他也在思虑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收复燕云十六州是一个。 消灭西夏与辽国乃至整个异域的威胁,尽量维持住边疆较长的一段太平岁月,是一个。 还有就是给壮哥儿留下一份家业。 还有呢? 那就是为天下百姓多考虑考虑了。 第二次北伐,尽可能的减少伤亡,尽可能的,用闲时务农,战时养战的方式,去打那一仗,如此,也能让各地百姓的日子好过一些。 卫渊没有太大的心思,若真能做成这几件事,也算不枉此生了。 就在他与张桂芬闲聊期间,田蓁来报,说是明兰与宁远侯来了。 闻言,张桂芬皱眉不解道:“今日不是他们回门的日子么?怎么来咱们这儿了?” 卫渊也心生好奇,吩咐田蓁,将他们请到春意阁这边来。 稍后,张桂芬看着占地极广的院子,怅然道:“花费巨资,就为建造这座穷尽奢华的院落,若你是什么勋贵之后,只怕要被人骂败坏家业了。” 事实上,春意阁的许多庭院、阁楼,还没有建成,至少还需再耗费一年半载的光景。 卫渊道:“幸亏咱是建业的一代。” 说笑间,顾廷烨夫妇已经来到这里。 明兰见他们二人有说有笑,存着逗弄的心思,跳脱着来到二人身后,笑呵呵问道: “舅舅,舅妈,在聊什么呢?这么开心?莫非是想再给我生个表弟?” 张桂芬瞪了她一眼,“都为新妇了,还这么没个正形。” 顿了顿,她特意摆出一副严肃的神情询问道:“今日该是你回门的日子,怎么来我这了?” 明兰故作委屈道:“莫不成,明儿成了婚,都不能来这儿了?” “罢了,既然舅舅与舅妈不欢迎,那明儿走就是了。” 卫渊大笑道:“是你舅妈不欢迎你,我可没说。” 张桂芬掐了一下明兰的胳膊,“死丫头,就会拿我取乐。” 明兰连忙躲闪,“好舅妈,饶命!” 既然顾廷烨夫妇来都来了,自然就没有让她们再走的道理。 卫渊让后厨准备了一些酒菜。 期间,卫渊告诉了顾廷烨一件事, “原本计划讲武堂第二期在下半年开展,其中就有你的名单。” “但北伐在即,我思来想去,决意任你为随军参将,你意下如何?“ 行军作战时的职务和寻常职务多有不同。 所谓参将一职,其实是个模糊的概念,可大可小。 待他谈到这里时,明兰的脸色明显紧张起来。 而坐在她身旁的张桂芬,一直轻轻拍着她的手背,当是在安抚她。 说实话,自国战结束以来,武将们能获得功绩的地方就太少了。 而且,顾廷烨还没有正儿八经的与辽军交过手。 有这样一个机会,他自是不愿错过, “讲武堂什么时候都能去,但北伐的机会可不多。” 说着,他豁然起身,作揖道:“末将愿往!” 闻言,明兰的脸色瞬间不好了。 但是,自家舅舅做的决定,她也不好反驳什么。 而且,这是建功立业的机会,大周多少将领,想去都难。 如今,卫渊将这个机会摆在他们夫妇二人面前,不该有拒绝的心思。 只是,新婚燕尔,被窝还没捂热乎呢,就要目送自家郎君出征,搁谁心里会好受? 张桂芬笑道:“一家人,这么见外作甚,快坐下。” 卫渊瞧了眼明兰,“明丫头,给舅舅将酒给满上。” 后者照做。 随后,卫渊语重心长道:“行伍出身,不立军功,极难在京中立足,有个世袭罔替的爵位,也保不了万世富贵。” 顾廷烨深以为然。 明兰接连点头,“舅舅说的是。” 开武三年,七月初旬,卫渊出发前往代州雁门。 在中旬左右,他才算是到了讲武堂。 第一批学员,大都是出身代州的将领,还有几位种家兄弟。 卫渊出席毕业典礼,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本侯希望,往后数十年乃至百年,当后世人提到讲武堂第一期将领时,会由衷竖起大拇指,对你们有所称赞。” “而你们,也将肩负起兴盛讲武堂的责任,让世人看一看,从讲武堂走出的将领,究竟有多么不一样。” “.” 足足说了一刻钟的功夫,才到了颁发结业勋章的环节。 陈大牛最近下足了苦功夫,耗费日久,总算是将一些粗浅的兵法文字给记住了。 说实话,当陈大牛学那些兵法的时候,会有一种触类旁通的感觉。 他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了,即使没读过什么兵书,仅凭直觉,也能打好几场战役。 卫渊之所以让他来,是因为要让他走出讲武堂之后,成为一名"正规将领",不能再用以前的野路子来领兵作战了。 在结业典礼结束之后,卫渊与徐长志二人又特意去了应州。 上次前往三州之地时,卫渊因感此三州之地,被异族占领太久,已失民心,便没了兴致继续去应州巡视。 这一次,经过两年的休养生息,当地百姓逐渐接受大周的管辖。 随着卫渊等人去到应州之后,三州之地的刺史负责人,也都陆续赶来,面见他。 在很多地方官眼里看来,如今的卫渊,就是当之无愧的权臣、擎天大佬。 他的一句话,真的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比如,卫渊一句,你在应州做得不错,传出去,对那人来说,都是极大的功绩证明。 不过,对于这些地方官所为,卫渊不愿牵扯太多。 索性只是匆匆见了他们,说了几句话,便让他们各自回去了。 因为,接下来,他与徐长志所言,不能被太多人知晓。 应州城头之上,卫渊拿着附近的地形图,指着远处几座险峻的山道,向身旁的徐长志缓缓开口道: “来年北伐,你领一路兵,从此地进军云州蔚州,我领一路兵,攻云州。” “我已想好,由你担任副帅,陈大牛与郭颢为先锋,梁达为前军将军,萧逾明、沈青分别为中后两军主将。” 徐长志皱眉道:“不如由小弟攻打云州,云州之地势太险峻,卫兄是三军主帅,不易轻动。” 卫渊笑道:“我是三军统帅,我出现在哪,就代表我军主力就在哪,辽军才会将注意力都放在我身上,为你夺取蔚州争夺时日。” “再不济,咱们就退回寰州,与辽军打一场持久战。” “走,随我再去寰州瞧瞧。” 跟在二人身后的梁达道:“卫帅,徐帅,近日寰州附近,有辽军骑兵出没,还是别去了吧?” 闻言,徐长志瞪了他一眼,“你觉得我与大哥会怕这个?” 卫渊更是大笑道:“寇可往,吾亦可往。” “更何况,寰州城头上插的旗帜,是"周",不是"辽"。” “你与辽军每年都要对上几阵,怎么瞧你这意思,反倒怕了辽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