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真假千金互扯头花?我选抄诗成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章 镇国,一纸千斤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放榜当日,得知苏小小考取了案首,还是双甲案首,圣前童生。 燕小丁提起衣摆一溜小跑,冲进文院找钟周。 “大人,不好了。” 钟周正跟县院君府学正研习着苏小小的诗作。 马上就要往府文院送了,看一眼少一眼的,可不得研习嘛? 听见燕小丁的声音,钟周的脸上是还没有来得及褪去的笑容:“你大人我好得很!” “大人好,”燕小丁忙点头改口,“是有事情不好了。” “何事不好?”钟周微微侧头,终于给了燕小丁一个眼风。 燕小丁看了看旁边县院君和府学正。 放榜当晚,县令会举办文会,邀请当日金榜榜上有名的学子。 如盛京那样的富庶之地,还会邀请锦绣金榜榜上有名的女子。 故而县院君还在,府学正也没有急着回大余府。 燕小丁有些犹豫:“请大人借一步说话。” 钟周挑眉,不舍地放下试卷,跟燕小丁走到一旁:“说。” 燕小丁便把苏小小被杜子腾强纳不成,反杀杜家一干人等的事情竹筒倒豆子似的说了。 最后,燕小丁还加上:“我见苏小小身体虚弱,怕她死在牢里,才退而拿了她的兄长。哪里能够想到才一天的功夫,她竟参加县试,做了史无前例的的双甲圣前童生。大人,这可如何是好?” 细细听了燕小丁的话,钟周也意识到事情的麻烦了。 如果苏小小只是平头白身,事情很好解决。 流放三千里,如果杜家人死咬不放,便杀人偿命。 如果苏小小早就考上双甲圣前童生,事情也很好解。 杜子腾胆敢强纳,钟周的县令印就不会放过他。 偏偏苏小小先是平头白身,反杀杜子腾。 却没有入狱,戴罪之身考取双甲圣前童生。 事情就复杂了,很复杂。 追究下来,苏小小会不会被褫夺双甲圣前的文位尚不好说。 但钟周身为地方父母官,竟让戴罪士子参加县试,势必难逃执法不严之罪。 钟周当机立断:“此案你暂且压着,至最后时限,以驿站快马通知杜家人。” 办案要走流程,每个环节都有规定的工作时限。 钟周这是叫燕小丁将案子审理的时间尽量后压。 所谓的驿站快马,更是府衙传递信息最慢的方式。 从夏县到盛京,一路跑马,每个驿站换骑,能足足跑上半月。 燕小丁算着时间,这样远在盛京的杜家人收到消息已是一月后。 其后诸个环节一拖再拖,整个案子拖上三月开庭不是梦。 “大人的意思是……” 钟周讳莫如深:“接下来就看苏小小的造化了。” 苏小小虽考了史无前例的双甲圣前童生,却到底只是童生。 杜子腾有贡生文位,视同秀才,背后更有盛京杜家人的势力。 朝中重臣,左相杜孔归便姓杜。 两相对比,差得不止一筹。 钟周意在为苏小小争取多三月光景,且看她能不能爬得更高,绝地翻盘。 这些话钟周不好明说,更不好对苏小小明说,只道:“苏小小的兄长在何处?不可苛待,我去看看。” 苏家人势必要探望苏文杰,他把话对苏文杰说,再由苏文杰向苏小小转述,如此正好。 思及此,钟周走得更快了。 …… 苏小小翻开先前写过的宣纸,重新拿一张新的宣纸铺开,以镇纸压平。 旋即执笔蘸墨,在宣纸上写下——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苏小小依旧用瘦金体,其字铁画银钩。 在场有当试的前十名,有县中名士,还有县令院君学正这样的官员,皆是饱学之士。 这一句的确对仗工整,词句优美。 但场的人中稍加苦思,也不是做不出更好的起句。 只是一手字锋芒毕露,未成句便自带三分侠气,却叫他们相形见绌了。 在众人的注目下,苏小小很快写下了第二句——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所有人都为之一震。 胡缨,吴钩,银鞍,白马,寥寥数字便将一名少年意气的剑客形象勾勒于纸上。 最后一个星字写完,更觉马蹄声飒沓,恍若就响在耳边。 马蹄哒哒,银鞍白马,这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即使是已经从燕小丁拿回府衙的证据上看过这两句的钟周,也不由得血脉沸腾。 第三句——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哐当!宋清池一下子站了起来,他站得太急,撞得椅子向后倒去。 他也顾不得,只满面通红地看向苏小小,眼中有震惊,却还有不甘。 他能够听见自己血脉跳动的声音,随着急剧收缩的心脏,快速传递到四肢百骸。 其他的童生不比宋清池好多少,这一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实在是写得太快意了。 若非害怕打断了苏小小的文思,他们已经盛赞出声了。 第四句——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宋清池眼中的不甘散去,他虽然骄傲,却并不自负,不是看不出诗作好坏的庸人。 苏小小的这首诗,无论用笔还是立意,都已经远高于他。 他看着苏小小,眼中只余佩服。 苏小小挥毫,继续写下——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收笔,苏小小长吁了一口气。 巍巍盛唐,终于透过诗仙李白的诗句,让这不曾有唐的异世领略了盛世荣光。 宣纸忽然散发出明亮的橙光,光高四尺,将苏小小整个人都拢在橙色光芒之中。 钟周一惊:“这是……” 燕小丁跟钟周说这首诗现世之时,才高三尺,是鸣州之作。 钟周也是这样以为的。 后续文思会影响到整首诗的定等,若不匹配,本来鸣州的诗可能会降到达府也说不定。 但有了那一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最差也是达府。 钟周怎么也没有想到,已经有了那样出彩的起句,承转竟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 以至于最后…… “镇国之作!”府学正惊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