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真假千金互扯头花?我选抄诗成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章 支持串门子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宋清池的成就虽然比不上苏小小。 但年仅十三,县试第二,前途亦是不可限量。 宋清池自然舍不得自己好好的儿子去到别家当赘婿。 “我记得你家中尚有兄长。”宋哲还不死心,家有长兄,言下之意轮不到苏小小继承门楣。 苏小小却叹了一口气:“实不相瞒,兄长因杀人入狱,日后如何,犹未可知。” 杜子腾的案子因钟周刻意压下,未传至盛京,但在夏县并不是什么秘密。 尤其宋哲出身望族,对县里的风吹草动更是知之甚详。 经苏小小这一提醒,宋哲也想起苏小小身上还挂着人命官司。 她现在是双甲案首,圣前童生,可日后如何,犹未可知。 宋清池算是宋家这一辈的天骄,凭着自身才学,未必不能干出一番作为。 断不必如碌碌庸才般,全部押宝在苏小小的身上。 终于,宋哲只道:“其实清池去年就可以应试的,只是他对案首势在必得,所以延期到了今年,想着稳扎稳打,却碰上了苏小姐……罢了,如今县试已过,不日他就要启程去大余府,参加今年的府试。苏小姐若也有此打算,可与犬子同行。” 苏小小知道,宋哲暂时打消了联姻的打算:“多谢宋先生的好意。” 车夫揭开车帘:“苏小姐,苏家到了。” 苏小小下了车,车帘落下,隔绝了宋家的父子。 马蹄哒哒,载着宋家人远去了。 苏小小站在苏家的门口,下意识地仰头望向天空。 夜月依旧被轻云遮住,显得苏家透出的烛光融融。 “可惜,是颜值相当高的一对父子。”苏小小呢喃般低语。 “姑娘,”听见门外的声音,俞氏从院里出来,“姑娘,是你回来了吗?” 面容秀美的俞氏,因为眼中的关切,显得更加温婉了。 对上俞氏关切的目光,苏小小点头:“嗯,我回来了。” 苏小小进了门。 院子里坐了不少人,有苏小小认识的,例如里正,其他大多数不认识。 男人们就着花生米和猪头肉推杯换盏,女人们则就着瓜子和蜜饯纳着鞋底子。 看见苏小小进来,人们纷纷抬起头。 “苏小姐回来了?”“苏案首回来了?” 他们跟苏小小不熟,苏小小跟他们更不熟。 苏小小不知道跟他们说什么,他们也不知道跟苏小小说什么,就是冲她笑。 “你们吃着喝着,”俞氏招呼他们,“姑娘累了一天,先进去歇着了。” “去吧,你爹在这里招呼我们就行了。” 他们说的是苏大强,苏大强先前被杜家人砸断了腿,本该是卧床的。 苏小小中了案首,十里八乡的人都来道贺,苏大强便被从床上挖起来待客。 俞氏将苏小小拉进了门。 俞氏已抽空去府衙里探视过苏文杰,带回了钟周告诉苏文杰的话。 听着俞氏的话,苏小小想起钟周在文会上的表现,如果不是钟周适时开口,让她补全了《侠客行》,或许她已经因为反战主和的政治不正确地沦为被唾弃的愚见妇人。 想起宋清池的陷害,苏小小顿觉十三岁的县试第二没那么好看了。 张无忌的娘说得没错,越漂亮的人越会害人。 电光石火的刹那,苏小小明白了县令钟周的打算。 杜子腾强纳小不成被反杀,案件清晰明了。 如果苏小小只是平头白身,事情很好解决,大不了让苏小小赔命。 如果苏小小早就考上双甲圣前童生,事情也很好解决,杜子腾公然强纳案首,藐视律例,死了活该。 偏偏苏小小先是平头白身,反杀杜子腾。 却没有入狱,戴罪之身考取双甲圣前童生。 追究起来,苏小小结果如何不提,钟周肯定是要问一个执法不严之罪的。 机缘巧合,钟周跟苏小小上了同一条船。 而钟周跟苏小小的想法相同,只有爬到足够高的位子,苏小小才有跟杜家人谈判的筹码。 才有将杜子腾的案子压下去,将苏文杰救出大牢的底气。 也才有将此事揭过去,不牵扯钟周遭遇党争攻伐的本事。 苏小小又想起邀请她参加同年府试的宋哲,显然宋哲也是把这件事看透了。 苏小小整理好思绪,问起俞氏:“娘,兄长在牢里还好吗?” “好,他说狱卒没有刁难他,允许我送吃食被褥,还允许我三五不时地去探望,除了不能出来,一切都好。”这样说着,俞氏却揉了揉发红的眼眶。 苏小小明白,俞氏是遵纪守法的人,儿子坐牢,待遇再好,终归是坐牢。 “娘,你放心吧,我会救兄长出来的。” “好,”俞氏点头,“娘信你!” “距离府试只有三月,等拜文宫一结束,我就去大余府。” 俞氏对于苏小小的话几乎是无有不应的:“好,娘支持你。” 苏小小早早睡下,睡得熟,也不知道街坊邻里什么时候离开的。 反正她早起时见院子里还没有来得及收拾,一地狼藉。 苏小小也没有收拾,她简单的洗漱了一下便出了门。 今天就是拜圣庙,受童生印、童生剑和才气灌顶的日子。 苏小小到了文院,偏房里已经有不少的童生到了。 看见苏小小,陈明鑫很热情地跟她打招呼。 还有昨日共同参加文会的几名童生,也都很殷勤地跟苏小小攀谈。 不多时,宋清池扶着额头也来了。 一看就是宿醉头痛,来了缩在墙角,并不搭理人。 过了一会儿,衙役端着童生印和童生剑进来,分发给众人。 童生印就是一方玉石私章,童生剑也只是凡铁而非文宝,象征意义大于实用性。 苏小小抽出童生剑,剑刃雪白,倒是很锋利。 等吉时到了,童生们在衙役的带领下走出偏房。 本地的官员已经等在外面,县令钟周和县院君带着众人走进圣庙。 苏小小跟在钟周身后走进圣庙,走到一个蒲团的后面。 蒲团对面,圣像下的木台上,摆放着提前准备的一百盏文灯。 其中九十九盏文灯未点,只有属于苏小小的一盏烛焰如豆。 那盏文灯的规制是数届县院君前传下的老物件,较其他文灯显得更加古朴秀美。 似在彰示着苏小小的身份也与其他童生不同。 宋清池是县试第二名,走到身为案首的苏小小旁边:“昨晚我爹跟你说什么了?” 苏小小一本正经:“宋先生称赞我文采斐然,旷古烁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