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真假千金互扯头花?我选抄诗成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8章 最朴素的政斗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苏小小给麦知府送字的事情,当天就传开了。 府衙里的差役们说起这事,脸上还有疑惑不解,又夹杂敬佩叹服。 “字写得很好,内容也好,夸咱们大人呢!谁知知府大人忽然勃然大怒。” “那天早上刚打了一顿板子,本是要尽快结案的,见了字,生了气,却松口宽限了时日。” “肯定是那副字闹的,可咱们看了,一块看的,的的确确是真夸。读书人的事情,真难明白。” “写的什么?不是说了吗,八个字——”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事情传开,不少寒门士子为之动容。 “古来多少名人佳句,说起读书苦,皆逃不开十年寒窗三更灯火。这句话另辟蹊径,不讲寒窗不讲灯火,却更叫人明白何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妙笔,实乃妙笔。” “道尽艰辛,感同身受。不愧是那个能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苏案首。” 那日在食堂里觉得苏小小压根没有必要帮助刘杏儿的人也纷纷改口。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今日若眼见赵宝山蒙冤,他日有何人会为我们击鼓?” 当即有学子商量着要组织游行。 收到风声的谢长安下午找到苏小小家中。 诗集大卖,谢长安筹划着书舍扩张的事情。 本来还有些迟疑,诗集虽然现在销售火热,但总有沉寂的一日。 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定风波》的出现,让谢长安明白,苏小小在诗词这一块是没有创作瓶颈的。 现在又出了这样的一副字,谢长安如获至宝,坚定了跟苏小小建立长期战略合作的决心。 “以往只知案首于诗词有长才,今日方知,案首于警世之言上也有建树。咱们趁热打铁,就此推出字画,肯定会有很多读书人买回去悬挂,与其让别的书舍赚钱,不如我们自己来赚这个钱。” 闻言,苏小小本研墨提笔。 谢长安揣着墨宝,喜滋滋地走了。 所有的出版物在印刷之前,都需要送文院审核。 谢长安十分上道,这几个字虽是苏小小亲手写的,却不是原本,只是誊抄本。 谢长安直接把誊抄本递往文院送审,这几个字就送给审核的主簿了。 文院负责审核出版的主簿姓彦,彦主簿早知道苏小小的名字。 《侠客行》升为战诗时,彦主簿曾想跟苏小小讨论送审《载道》的事。 因为本就是镇国诗的《侠客行》早已送审,又得知苏小小文胆碎裂,彦主簿最终没有跟苏小小见面。 衙役将送审的稿件递给彦主簿,他很快就注意到了苏小小的这副字。 艄公的命案,牵扯到府文院的学子,闹得沸沸扬扬。 彦主簿身为文院主簿,自然也有耳闻。 他在文院供职多年,还看得更加清楚。 知府羁押赵宝山,一开始可能只是赵宝山嫌疑最大,只是凑巧。 但人进了府衙,就牵涉党争了。 赵宝山虽未入仕,但有举人文位,早晚是要做官的。 赵宝山出身寒门,又入了寒山社,自然是清流一党。 如今的大余府知府出身士族,还是童生时就入了威社,是左相杜孔归的门人。 一个寒门举人入罪,其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是士族压过寒门,威社压过寒山社,左相压过文相的一场功绩自不必说。 此举削弱寒门声望增强士族声望,同时还提供了一个可循的先例。 减少寒门出身的朝官,只要给寒门士子罗织罪名就行。 寒门青黄不接,上位自然是士族。 最朴素的政斗,历来如此。 在这个的时候,苏小小公然送出一副字。 一时间,彦主簿不知道是叹她愚蠢还是赞她孤勇了。 彦主簿低头,看着手中的字,笔法外露的字体锋锐,锋芒毕露。 “说她愚蠢,堪堪八个字,道尽文路艰辛。说恭维姓麦的劳苦,对。说敲打府衙要秉公,对。说劝慰学子们努力,对。说把所有人都集合起来,给赵宝山挣一线生机,都对。能够做到这个份上,难。能够用八个字就做到这个份上,更难。能够用八个字做到这个份上还如此风光霁月,难上加难。” 彦主簿顿了顿,继续道。 “还是童生,就敢公然跟朝官叫板,孤勇。可若是朝中多几位忠勇耿介的大人,去年簋山关……罢了,警世之语难得,多少年没出过如此发人深省之句,说不准能成格言,我就送你一程。” 说着,彦主簿提笔,在审核通过的回函中写下——一腔孤勇任平生。 此举化用苏小小的《定风波》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既表明了对《定风波》的认同,又表明了对”功名半纸,风雪千山“的认同。 彦主簿以九品主簿之位写下这句话,除了文思上的认同,还有对苏小小行径的高度赞扬。 彦主簿身为府文院主簿,九品的品阶不高,权责之深职位之重却不逊色于院君白仁济。 凡报审府文院的文章皆需经彦主簿审核,每年他审核出版的作品没有十万也有八万。 其中能够得到彦主簿评语的寥寥无几,能够得到他如此赞誉的更是前所未有。 谢长安拿到回函,看见上面彦主簿的批语,更加欣喜若狂。 他将苏小小的墨宝递上去的时候,只是想让彦主簿看在亲笔的份上加紧审核。毕竟警示之言流传很快,各大书舍占领市场,拼的就是出版速度,没想到彦主簿不仅迅速审核,还给了批语。 谢长安当即让人加紧印刷,第二天一早,赶在休沐后开学的头一日上架。 上架当日,谢长安不仅让人在书舍中同时贴出苏小小的字和彦主簿的批语,还安排伙计在门口吆喝。 “苏案首亲笔”,“彦主簿推荐”的口号一出,长安书舍热卖的盛况空前。 伙计看得啧啧称奇:“下月《载道》发行,店里必然来人更多,跻身诸国三大书商也不无可能!” 谢长安悚然一惊,继而陷入沉思。 诸国三大书商吗?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想过问题。 但是在这一刻,看着书舍里攒动的人头,排着队抢着付钱的读书人。 谢长安忽然生出了难以言喻的信心,诸国三大书商可以是任何人,为什么就不能是他谢长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