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糟糕,我的才华暴露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9章 高照的爱国情怀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沮授沉默,他也不想就这样撤走,此次的撤兵,相当于将中原之地拱手让给曹操,日后再下中原十分不易。 但当前的局势,让他不得不做出如此决策。 “主公,在下愿为先锋,趁机偷袭并州” 袁绍闻言,随声望去,是武将之中的张合,本来情绪不高的内心瞬间变得烦躁。 武将之中,对比高览、张合,袁绍更偏爱颜良、文丑。 袁绍出身四世三公之家,是根红苗正的世家大族,在袁绍眼中,一直看不上寒门子弟,而张合正是出身寒门,若非黄巾之乱,现在张合在何处还尚不可知。 在这个时代,十分看重出身,就像曹操虽说是汉相曹参之后,但其无可稽考,世人只当他是宦官之后,不受世家待见,这便是为什么曹操甘当袁绍小弟,而世家的边让、祢衡等也敢随意辱骂曹操。 袁绍挑眉,有些嫌弃的望着张合: “不必了,高干都不是高照的对手,你去了无非是为高照的威名添上一笔” 袁绍说完,看都不看张合一眼,对着大厅的文武说道: “好,既然这样,张合、高览断后,颜良、文丑随军向北撤军” ... 另一边,高照接到曹操的来信,便从上党郡返回河内,留下曹昂和庞统屯兵乐平郡,虎视冀州,伺机而动。 此时的高照与张杨喝的酩酊大醉,互相搂着对方的肩膀。 “张杨兄真乃豪杰,如今你我同事一主,日后要多多来往啊” 张杨迷迷糊糊的听到高照说的话,哈哈大笑: “能与修平深交,是我的荣幸啊,日后修平有事,可来寻我,为兄定然倾囊相助” 看的出来,张杨已经喝多了,若是有一床棉被,恐怕会倒头就睡。 高照闻言,佯装犹豫之色,欲言又止。 张杨勉强睁开眼睛,大手重重的拍了一下高照肩膀: “修平,你怎得如此不爽快,有事...有事便说” 高照还是佯作犹豫,就在张杨急的要睁开眼睛的时候,高照才缓缓开口: “不瞒张杨兄,此时主公与袁绍对峙邺城,主公形势不妙啊” “那..那如何是好啊” 高照佯装思索片刻,重重呼出一口气: “张杨兄你我情同兄弟,照想先暂借兄长两万兵马,前去解主公之围” 张杨顿时哈哈大笑: “这有何难,贤弟还露出如此为难之色,来人啊,拿我兵符来” 门外士兵匆匆将兵符送上,张杨侧躺着接过,递给高照,迷迷糊糊的握着高照的手: “贤弟..贤弟且先拿去,河内兵马任由贤弟调动” 高照眼中精光一闪而过,作感动之色: “那照就厚着脸皮收下了,一旦主公之围解除,定还兄长兵马” 张杨无所谓的摆了摆手,打起呼噜。 高照起身,脸上的醉酒之色顿时消失,露出微笑: “这个兄长真是可爱” ... 次日,高照、王朗率领从河内挑选的两万精兵向东直奔曹操而去。 高照没有收下河内的全部兵马,只是挑选了两万精壮的汉子。 高照甚至都能想到,张杨酒醒之后的样子,随即露出笑容。 “修平,何事如此开心啊” 王朗见高照突然发笑,有些奇怪。 高照没有回答王朗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景兴,你说袁绍知道我夺取并州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动作呢” 王朗沉思片刻后,开口: “大概会孤注一掷吧,集结全部兵力与主公决战” 高照闻言,轻轻的摇了摇头: “景兴之言差矣,若袁绍孤注一掷,那我真是看错了他” 王朗有些迷惑,转头望向高照: “修平此话何意” “袁绍既然知道我夺下并州,定会撤兵,他所在的冀州西边有我,南边有孟德,而他的东边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若他孤注一掷,那便是取死之道” 王朗有些不认同高照的说法: “那袁绍若撤走,那袁谭呢?袁谭是他亲子,在我军三方的围困之下,定无生路” “更何况,若修平算到袁绍会撤军,为何修平不直接率军从并州东征,断袁绍退路呢” 高照望向冀州方向,叹息道: “哎!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在生死面前,袁谭又算什么” 高照望着皱眉的王朗,摇头轻笑: “为何不从并州出兵,那自然是并州之兵不可动也” 王朗闻言,更是疑惑,此战好像没有耗费多少兵马便顺利拿下并州。 高照仿佛看出王朗的疑惑,没有回答,而是眼神露出追忆的神色,缓缓说道: “景兴,自武帝时期,卫霍将匈奴赶出漠南,漠南便成为了无主之地,漠南不似朔方,极为苦寒,汉人不愿来此,武帝担心,匈奴会卷土重来,恰好此时,乌桓前来投奔,武帝便将他们迁至渔阳、上谷一带,于塞外游牧,替武帝防御匈奴” 王朗不解,这与并州有何关系,不过他还是望着高照,等待高照的后话。 “光武之后,朝廷许可乌桓人迁至塞内,乌桓人向河套一带慢慢发展,直至现在,幽州的渔阳、上谷、右北平乃至河套一带,都有乌桓人的踪影,他们其中有一个首领名为蹋顿” 王朗眉头紧皱,好像在哪听过这个名字,强行压下心中的想法,抬头问道: “修平,你的意思是如今并州乌桓人居多,不可教化?怕他们起兵作乱?” 高照摇摇头,叹气道: “这只是其中之一,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蹋顿与袁绍交好,袁绍当年在攻打公孙瓒之时,三郡乌桓人都曾出兵相助,那你说,我能放心的带走并州兵马吗” 王朗恍然大悟,原来袁绍与乌桓人之间还有这等纠葛。 “可惜啊,可惜” 王朗都被高照整迷糊了: “可惜什么” “可惜武帝千古一帝,赶走匈奴,后世的子孙却将乌桓迎了进来,殊不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 王朗闻言,赞同的点点头。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八个字可是千古箴言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