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武道长生,不死的我终将无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39章 国之蛀虫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陈观楼凑近了些,“老孙,你跟我说实话,你们看好哪位皇子继承皇位。” 孙道宁沉默片刻,就来了一句,“不可说!” 气得陈观楼直翻白眼。 他冷哼两声,“安平王好好的,突然过世,你们就没半点猜测?” “身为臣子,是为陛下分忧,而不是添乱。”孙道宁义正辞严,一副忠臣的样子。 陈观楼看着对方,只觉牙痛。 要不要这么装! “听你这意思,你们也猜到安平王肯定是说了不合时宜的话,才会招致祸端。” “不要胡说八道。安平王只是一个普通宗室王爷,就算说了不合时宜的话,也不至于被陛下赐死。” “原来你也知道他是被陛下赐死啊!”陈观楼似笑非笑。 都这个时候,谁跟谁啊,还在他面前装蒜。 孙道宁冷哼两声,“你啊,聪明是聪明,就是嘴上没个把门的。但凡你肯管住自己的嘴巴,早就飞黄腾达。” “谢你吉言!一天到晚给我整些云山雾罩的玩意,有意思吗?”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既然你已经猜到了,为何非要从老夫这里讨一个答案。老夫不像你,老夫后面有一大家子人,说错了话办错了事,自己人头落地无所谓,一大家子人受我牵连,那就是罪该万死。” 孙道宁推心置腹,说了一通掏心窝子的话。 陈观楼啧啧两声,不置可否。 后续,两人就是单纯闲聊,不谈国事,不聊倒霉鬼安平王,只谈风花雪月。关键是,两个大男人聊风花雪月,着实不得劲。 好在,孙道宁的老相好还有点人脉关系,请了个说书先生讲书。 陈观楼听得津津有味。 听着听着,就觉着不太对劲。 说书人口中的主人翁,听起来怎么有点像是平江侯。 他打断说书人,“你这故事新编的吧,谁写的本子?” “贵客慧眼识珠,老朽的故事的确是新编的。本子是别人给的,花了五两银子买下。” “本子是你独家,还是所有说书人都可以说?” “贵客说笑了,五两银子哪能买到独家。自然是人人都能说。” 靠! 事情大发了。 “本子是谁写的,你可知晓?” “听闻是一个叫风月先生的人写的。” “这位风月先生,现今人在何处?” “不知。” “当真不知?” “好叫贵客知晓,老朽的本子是从中间商手中买的。老朽并没见过风月先生。他是谁,来自何处,老朽皆不知晓。” “我信你。那你告诉我,中间商是谁?” 见对方犹豫。 陈观楼直接砸钱。 这年头,就没几个不为金钱折腰的人。就连皇帝也稀罕金钱,也会为了金钱不择手段。 银子摆在眼前,不挣就是王八蛋。 说书人果断说出中间商的名号,以及住处。 “银子给你了。我再给你一笔银子,从今以后不许再说这个故事。明白吗?” 几张银票的诱惑,说书人点头答应。甚至还写了一份契约,以示自己的诚信。 将说书人打发。 陈观楼的心情不太美妙。 孙道宁全程静默,直到这会才开口说道:“有人在算计平江侯,这一波闹腾,肯定会传到陛下耳中。赶紧提醒侯府,及早应对。” “皇帝是不是已经按耐不住,要收拾平江侯?” “若是陛下的身体一直虚弱下去,朝廷肯定会抓紧时间收拾平江侯。” “西凉不打了?” “就算割让一点利益,也要收拾平江侯。老夫不妨直言相告,平江侯乃是朝廷心腹大患。西凉会祸害地方,但是不会占据地盘经营。平江侯则不一样,随时都有可能造反,动摇大乾江山的根基。” 陈观楼嗤笑一声,“平江侯可是对朝廷对陛下忠心耿耿,乃是天下皆知的忠臣,更是朝廷的肱骨之臣。你们这么做,等同于过河拆桥,兔死狗烹,令人寒心啊!” 孙道宁才不上当,“你敢保证平江侯没有造反的心。” 陈观楼连连嗤笑,白眼都懒得翻,直接骂道:“若是朝廷给予足够的尊重,该给的封赏给足,谁都是忠臣。忠臣良将难得,好不容易出了平江侯这么一个人才,你们这帮人不想着笼络,反而把人推得远远的。如今更是造谣人家造反。 怎么着,眼看着平江侯忠心国事,你们忍耐不住,要逼人家造反吗?你们这群人,根本就是一群自私自利,祸国殃民的蛀虫!” 陈观楼不客气的一通臭骂,孙道宁气得吹胡子瞪眼。 “陈观楼你不要太过分了。老夫怎么就成了国之蛀虫。”孙道宁坚决不认,他可是一心一意为朝廷分忧,为陛下分忧。他才是真正的忠臣。 “将忠臣良将逼反,还写不知所谓的话本编排谣言,不是国之蛀虫又是什么?”陈观楼反击,“老孙,别说你什么都不知道。你身在政事堂,我就不信你看不见上面的态度。你可曾替平江侯说一句公道话?” 孙道宁自然没有替平江侯说过一句话,他不会撒谎,也不屑撒谎。最关键的是,他心知肚明,他要是撒谎,陈观楼一眼就能看穿他。 犯不着主动招来对方的冷嘲热讽。 “你在这里讥讽老夫,不如将心思花在平江侯身上,劝劝他赶紧主动退下,回京养老。一大把年纪还恋栈权位,不肯让出兵权,朝中看他不顺眼的人多了去,不差老夫一个。” 孙道宁倒是说了句实话。 那么多年轻将领中年将领想要出头,却一直被平江侯死死压着,没有机会施展抱负。自然要在朝堂上动心思。 文官这边,同样不能容忍平江侯长期把持兵权,一家独大,养寇自重。 郭大春,区区一个反贼,剿了这么多年,愣是剿不死。这里头若说没有养寇自重的嫌疑,鬼都不信。 还有西凉。 干旱已经趋于缓解,草原上的情况逐渐好转。西凉却迟迟不肯退走。 要说这里头没有平江侯的手笔,朝臣同样不信。 只可惜,一直抓不到平江侯里通外敌的把柄。仅仅怀疑,还不足以将手握兵权的大将军拉下马来。 那就只能从其他方面炮制文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