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汉帝国之大帝刘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0章 任重道远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关于秦墨投效一事,除了王越、阳球和戏志才等几个少数人知道以外,刘宏并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陈蕃和胡广。 因为墨家一旦浮出水面,那么其他学说残留也会纷纷浮出水面,那样一来势必会对现在的政治格局产生巨大的冲击。 在古代的学术之争其破坏力丝毫不亚于结党营私。 百家争鸣是好事,可以让这些学说在竞争和对抗当中获得进步,并促进国家的发展,对于春秋和战国时期来说,非常适合,可是对于大一统的王朝来说,就不在那么实用了。 而刘宏想要得吸纳百家学说的精华,用以促进大汉文化和生产力的提高,至于主流思想,刘宏还是决定以儒家为主。 毕竟此时的儒学并未经过阉割删改,儒门学子也不是那些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腐儒。 此时的学子对于儒学以外的技术和知识并不排斥,从最近许多医者进入洛阳以后,也有不少对医学感兴趣的太学生和学子上门拜访和了解。 所以刘宏才会吸纳墨家,他看重的只是他们的机关器械一道。(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物理。) 德阳殿,负责少府的吕强向刘宏汇报了关于安置墨殇等人的工作。 “陛下,他们一共有七十多人,已经按照陛下的吩咐,安置到了皇庄,只是不知陛下准备将他们挂名进哪个府衙呢?” “唔~”刘宏想了想说:“他们都是精通研究之人,那就新成立一个“研造司”由少府统辖。” 紧接着刘宏又吩咐道:“哦,还有!他们的吃穿用度要精细,个人行动也不要限制,只要不跑出大汉,他们爱去哪就去哪!” “诺!” 吕强也明白了天子对那群人的看重,离开后就单独派了自己的一名亲信亲自去那里负责一应事务。 少府就相当于皇帝的内库,无论是新增还是裁撤都由刘宏自己说了算,而且这些人要是真能研究发明出什么好东西,对于刘宏个人名声还是有很大助益的,所以当然要抓在自己手里。 此时的刘宏迫切的希望他们能研制出一些增加种植效率的农具,只有这样这个以农为本的国家才会获得长足的发展,然后他才会有精力去捣鼓别的东西。 随后刘宏召见了一些医者和以曹嵩为首的一些精通农事的官员来到了德阳殿。 待到众人见礼之后,刘宏拿出了杨彪那份文章说:“文先说的好啊!国欲富,必先富其民,可是该如何富民呢?不知诸位有何见解?” 曹嵩站起身来说:“自然是粮食增产,家有结余,节俭度日,如此积累方可!” “那该如何增加粮食产量?”刘宏再次抛出一个问题。 一众农事官员也各自起身提出自己的意见,例如精耕细作,种植交叉作物,开发荒地,等等这些。 张伯祖也起身道:“百姓身体强健才会有更多精力去耕耘土地。” 刘宏点点头,这些人的意见都很好,但是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单亩的产量。 “张让,把东西拿上来。” 听到吩咐的张让赶忙从一旁取出一袋准备好的稻米,交给了刘宏。 “诸位先看看这些东西!” 刘宏将稻米交给了曹嵩。 “这是稻米?” 曹嵩接过袋子打开来看,稻米他还是认识的,只是袋内的稻米却是颗颗饱满,个头也比他见过的大上许多,与以往的似乎有些不一样。 “不错,是张让从江东带回来的,口感还不错,不知大司农觉得可否作为百姓主食食用?” 曹嵩微微摇了摇头,“此物只适合种植南方于水田当中,再加上南方人口稀少,而且产量不高,大规模种植,颇有难度!” 此时的大汉,人口主要还是分布集中于中原地区,至于南方那也只是后来大运河的开通,才逐渐的开发出来。 眼下想要将南方开发成大汉的粮仓,显然有些不太现实,至于开凿大运河?刘宏摇了摇头暂时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南方可以慢慢来,有些事总是要做的。 刘宏捏出一粒稻米,看向曹嵩,“大司农可知这稻米产量?” “以大亩来算,应该是每亩不足两石,比之北方浮麦产量略低。”(就是小麦。) “那能否增加每亩的产量呢?以大汉目前的耕地来说,如果每亩能增加哪怕是半石的产量也足以让整体国力获得极大的提升吧?” 刘宏的话让众人有些不知如何回答,自农业开始发展至今,经过无数代先民的经验累积,每亩的产量似乎已经达到了顶峰,没人能觉得产量会增加什么。 “这很难,除非是神农在世。”曹嵩摇了摇头。 “大司农此话言重了,神农也是人,他的出现是因为人们需要耕种,而眼下人们需要粮食增产,朕觉得未必不会再次出现一个神农,不是吗?” 呃~天子的话居然让众人不知如何反驳。 单亩增产一事,刘宏早在河间的时候,就曾想过,但是他毕竟不是专业的,仅凭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一些没有什么知识的百姓,迎接他们的只是失败。 如今自己已经当了皇帝,手下也不缺一些专业性的人才,这个搁置已久的想法再一次被刘宏提了出来。 “臣愚钝,还请陛下明示!” 在曹嵩看来,既然天子提出这个问题,肯定有他的想法,自己等人身为臣子,就算有方法,那也得天子提出来他们再去做才行。 “呵呵~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这句话朕以为同样可以适用于粮食作物!” “人可以通过学习和培养来壮大己身,植物同样可以,诸卿不妨从这一点入手!” 所有人不由得点了点头,培育良种,增加产量,的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看到众人若有所悟,刘宏继续说道:“眼下秋收在即,诸卿不妨到田地里去转一转,选择其中强壮,密集者,研究其原因然后进行针对培养,就如朕的御林营一样。” 曹嵩眼前一亮,“陛下真乃天人,臣苟活一世,却不及陛下一语通透。” 刘宏身后的张让和赵忠不由得对视一眼,这个曹老头,马屁功夫居然如此炉火纯青? 刘宏笑着摆了摆手,“好了,说漂亮话没用,只有做出成绩,朕才会高兴。” 随后刘宏继续说道:“不管是谁,只要能做出成绩,朕不仅会赐爵封官,还可以为其树碑立传,甚至是为他建庙立祠,流芳百世以供后人瞻仰供奉。” “咝~”刘宏此话,不禁让在场的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树碑立传,建庙立祠,这种事情,古之少有,那都是圣人才会享有的东西。 “臣等定会殚心竭虑,不负陛下期望。” 以曹嵩为首的官员们纷纷跪倒在地,神情激动,脸色涨红,与以上相比,此刻高官厚禄在他们眼里连粪土都不如。 刘宏满意的点了点头,虽然这件事情,任重道远,但刘宏相信,只要肯走下去,总有实现的一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