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74 番外一(五)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不过用不着二人提醒,很快李世民就想明白了自己错过了什么。 他轻咳一声,默不作声举起了手中的控制器,把进度条往前拉。 停在了裴素出现的画面上。 【裴素:李长安的老师之一,安素稻发明人(安素稻平均二石亩产),改良多种农业用具】 众人大惊,纷纷忍不住惊呼:“二石亩产!” 单独拎出来二石亩产似乎不算什么,土地肥沃,灌溉充足,精耕细作的土地亩产也能在一石二斗至二石之间。 可这是平均啊,肥沃的土地只占天下土地的极小部分,百姓也没有精力每亩土地都精耕细作。大唐平均亩产也只在一石左右,如今却轻松就翻了倍。 更多的粮食代表着更多的人口,更充足的战力,先前一个出征的士卒需要五户人家的税赋供养,如今五户人家却能供养两个出征的士卒,还能有余力多生孩子养活一家人。 李世民捶胸顿足:“唉,倘若朕有此贤才,何至于不能尽收高句丽。” 他御驾亲征高句丽,结果因为粮食不足而未能灭高句丽,这事李世民记了一辈子依然耿耿于怀。 光幕上又出现一个相貌与裴素有八分相似的女郎,身边也跟着一条词条【裴芸:李长安的老师之一,孙思邈传人,外科手术系统化开创者,大唐合成药物探索者】 “看来咱们大唐又要出一位裴神仙了。”李世民笑了笑,却没有点评太多……隔行如隔山,后面几个词条他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饶有兴致在控制器上滑来滑去,试图找出其他带词条的人。 光幕中浮现了一个正对着一堆黑色粉末骂骂咧咧的老道。 【陈国生:李长安的老师,大唐第一猛将,一夫当关十万夫莫开】 “这是大唐第一猛将?”李世民眼皮跳跳,上下打量了数遍发鬓已经有些灰白的陈国生。 提起猛将,李世民脑中跳出来的脸就是尉迟敬德和秦琼,还得是年轻力壮版本的尉迟敬德和秦琼。 反观面前这位老者。 虽说人不可貌相,可这是不是也太不可貌相了一点。 五旬老人在战场七进七出,一夫当关十万夫莫敌? 李世民神色微妙了起来,郑重打量了一番陈国生,愣是没看出来陈国生的勇猛之处。 算了,再往下看吧,说不准这位陈道长真是项羽转世,能以五旬高龄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呢。 李世民又把进度条拉到了最后,接着李长安回洛阳往下看。 “要去边关容易,能一直留在边关不易啊。”李世民喃喃自语。 李长安和边将来往信件越发密切,她身边那几个亲信也都早早安排到了军中,李长安下一步想要做什么已经呼之欲出了。 军功。 大唐最快的晋升渠道,自唐建朝以来,在战场上封侯拜相者数不胜数。 但是与祖母堂姐姑母进行过 夺权斗争的李隆基就算不至于像提防儿子一样提防女儿,可也绝不会眼睁睁看着公主青云直上,李长安只要一冒头就会被他视为眼中钉打压。 除非让李隆基相信李长安没有野心——至少暂时相信。 【李长安出现在了李林甫家中,她和李林甫进行了一场不足够亲切友好的交流。 …… 李林甫皱眉:“你要去边关?去边关有什么用?” “你应当先想办法废太子,而后趁着圣人年老力衰宫变,软禁圣人,我知道你和杨贵妃关系不错,到时候让杨贵妃出面劝说圣人下旨封你为皇太女,而后再登基。”李林甫条理清楚道。】 在场众人:“……” 难怪李隆基这么忌惮皇子和大臣勾结呢,咱们大唐臣子政变流程也太熟练了吧。 尤其是李林甫还一边头顶顶着明晃晃的“李隆基亲信,皇党”词条,一边掏出了一条行之有效能把李隆基踹下去的政变方案。 这谁能看清你李林甫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啊。 “张九龄和严挺之输的不冤。”武则天笑了,客观评价,“下伐上,应当机立断,不动则以,一动手就要速战速决。” 先前严挺之那套方案属于典型文人思维,要先占据大义再徐徐图之,走的是她当初登基的路子,却没有看到她能徐徐图之的前提是她是母,以母废子理所应当。可女对父,妹对兄,公主对皇帝,天然就不会占据大义,倒不如雷霆之变,效仿玄武门之变,先坐上皇位再谈能不能坐稳。 李世民也点头表示了赞同,该动手的时候就该当机立断,夜长梦多,拖拖拉拉反而会造成麻烦。 “这个李林甫倒是不蠢。” 武则天嘴里评价着李林甫,眼睛却盯着光幕上李长安的身影,满是赞赏。 一个合格君王必备的本事就是知人善用。臣子的善恶,是旁人用来评价臣子的标准,而不能是帝王用来评价能不能用一个臣子的标准。 李长安喜欢正直的张九龄,却也能利用不正直且站在李隆基那边的李林甫,这才是帝王心术。 不愧是她的好曾孙女。 【第四集——公主定北平南,安贼叛乱起始】 光幕上接连播放《年幼稚嫩的小公主到达了朔方》《略有谋算的公主开始剿匪》《文韬武略的寿安公主进入回纥》《战无不胜的少年名将一战成名》。 李世民眉飞色舞,大声赞赏:“不愧是朕的玄孙女,有朕之风!” 又侧头看向坐在身侧的平阳昭公主:“阿姊当年在战场上亦是如此所向披靡。” 平阳昭公主坐在椅上,安静看着光幕上手持长枪冲入战场的女郎,眼神中满是追忆。 这个和她当年一样活泼的玄孙辈小公主,和她自己的身影似乎在记忆中交叠在了一起。 “我喜欢她。”平阳昭公主抚摸着自己手掌上的薄茧。 那些人说公主不能带兵。 她带兵了,还打了一场又一场胜 仗,打下大片关中之地,守卫太原老家腹地,所镇守之关因她而更名为娘子关。 平阳昭公主骄傲看着光幕上李长安在战场上横冲直撞的身影,重复道:“我喜欢她。” 李长安曾经拿“高祖之平阳昭公主”的例子来说服李隆基将她派往边关,她是李长安的前有古人。 如今她也看到了自己的后有来者。 前有古人,后亦有来者。 光幕上正在播放李长安与萧唤君臣相得的画面。 【……“唉,日后我还要多仰仗将军提点呢,我视将军如腹心,何必如此多礼。”李长安面上满是真诚。】 “君臣相得,本该如此。”李世民兴高采烈,“不愧是朕之血脉,和朕真是一模一样啊。” 君臣上下一心,大唐才能蒸蒸日上。虽然李隆基这几年做的那些糟心事让李世民愤怒极了,可只要下一任帝王能够及时拨乱反正,大唐就还能接着强盛。 光幕中李长安走向了书桌,拿出一本书开始奋笔疾书。 “真是好学,此子类朕。”李世民越看越满意,指着李长安向众人炫耀。 直到下一刻,镜头聚焦于桌案上。 《三句话让臣子为我效死》 李世民的笑声戛然而止。 下一刻,镜头转向摆放在桌面上的其他几本书。 《汉高祖记事》《太宗皇帝起居录》《高宗皇帝起居录》 李治剧烈咳嗽了起来,诧异:“关朕什么事?” 他有间歇性头风,身娇体弱,壮的和小老虎一样的李长安明眼一看也和他不是一种类型的人,怎么又和他扯上关系了? 他是有亿点点喜欢扮猪吃老虎,遇事装无辜,坏事让别人顶上……李治表情微妙了起来,默默低下了头。 好像还真是跟他学的。 光幕中李长安掏出了一本《帝范》,看着封面蠢蠢欲动,似乎想要做些坏事。 李世民的肩膀瞬间就紧绷了起来,尾巴骨窜上来一股冷气,把他头脑冲了个激灵。 《帝范》这个书名他很满意,不要改成什么《十句话教你当明君》这种直白的书名。 【为了避免死了以后被泉下有知的老祖宗打死,李长安还是忍痛放弃了这个好主意。 李长安叹了口气:“唉。”】 李世民忙不迭点头,没错,你老祖宗我泉下有知,可不能给朕辛苦留给后人的《帝范》改名啊! “朕记得她和不少诗人都有往来,那个给她当老师的沈初还是状元,怎么长安的起名水平如此……”李世民不禁吐槽。 最后想了一圈,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原因。 “肯定是长安忙着拨乱反正,没有时间精研学问。”李世民很快就替李长安找好了理由。 李治动了动嘴唇,有心提醒自家父皇李长安和不少诗人交好,学问应当不差,这个书名可能和学问没关系,单纯是审美问题。 可看了看对李长安十分满 意的父皇和十二分满意的老婆,李治还是没说出来“曾孙女审美有问题”这番话。 【光幕中李隆基正让道士测算李长安的生辰八字,测出来是宰相命格】 在场众人纷纷挑眉,李渊笑道:“看来此人修行不够。” 武则天李治则表情平静,李世民意味深长看了眼坐在安乐公主身侧的武令慧,又默不作声移开了视线。 武令慧面上带着清浅的笑意,不发一言。 镜头再一转,李林甫已经奄奄一息躺在床上了,他想要临死前再见李隆基一面,李隆基派人将他抬入宫中,却没有见他。 “李隆基还是如此薄情寡义。”太平公主带着讥讽。 李世民低头啪啪按着手机。 点开自己的【上马定乾坤】分组,找两个下手最重自己也最信任的莽汉私信。 【李世民:程知节,你和尉迟敬德一起去接引处等一个人,李林甫,抓到人以后你们二人往死里打就行 老油子程咬金(程知节):陛下,他得罪您啦? 李世民:别问,打完之后直接送到朕这来 老油子程咬金(程知节):您还打算亲自动手再揍一顿呢?臣把臣那大板斧给您带上,到时候您照着他头劈,反正鬼也打不死 李世民:你什么时候改用斧头了? 老油子程咬金(程知节):害,他们都说俺老程得会三板斧,俺老程就练了练三板斧】 安排完之后李世民才又旁若无事抬起头来,正好看到屏幕上李林甫让他儿子把天下兵马布防图偷出来的画面。 李世民拉着脸又拿起了手机。 【李世民:你和尉迟敬德去的时候就带上你那把斧头,往死里揍! 老油子程咬金(程知节):收到。臣做事,您老就放心吧】 最终天下布防图落入了李长安手中,众人松了一口气。还在自家人手里还行。 李长安前往南诏平乱了。 李世民对她还能离开长安城掌兵并不觉得稀奇。 毕竟李隆基的身边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贵妃头顶着【李长安好友】,陪着吟诗作赋的王维头顶【寿安公主之臣】,就连高力士虽然主词条是【李隆基忠臣】,可副词条也还带着【武惠妃老友,寿安公主友好阵营】。 再看看两个宰相,新上任的右相杨国忠被杨玉环威胁放李长安离开长安城,他那个傻乎乎有些胆小总故意摔断腿的曾孙李适之虽然不是寿安公主阵营,但是也对一个顶着【寿安公主手下】的老神棍言听计从。 李世民觉得不出五年,自家好玄孙就能发动玄武门之变20版了。 屏幕上又接着播放《寿安公主抵达剑南》《强悍的新任节度使千里奔袭》。 李世民默默点开了手机录像功能。 《至高无上的大唐下一任帝王于今日攻破南诏》 光幕中南诏王阁罗凤被李长安千里奔袭掳走,李世民看的眉飞色舞。 “好好好(),????葶絙?葳奛?()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有朕之风!”李世民扬眉吐气扫视了一圈在场众人,尤其是他那一顿没有亲自上过战场的后人。 “这都是隔代遗传了朕啊。”李世民感慨,“一不小心”把李长安带兵千里奔袭的录频发到了自己的君臣大群中,还顺手李靖苏烈。 【朕的玄孙女,药师和定方认为可有你二人当年千里奔袭生擒颉利的风采?虽说南诏是小国,不可和东突厥比较,不过长安年纪还小,才十七岁,有此战绩也算不错了】 武则天低头玩弄着自己修长的手指。 反正李长安身上流着她八分之一的血,只留着李世民十六分之一的血,算起来还是遗传她多一些。 她的神色罕见带着一些柔软,到了如今,武则天对接下来的天下大势已经有了一些猜测。 继位之正,莫过光武。 和收复江山的功劳比起来,那一旨传位圣旨什么都不算。 【七月初一,安禄山举兵造反】 光幕上浮现一幅幅民不聊生的画面。 不过众人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看到这也只是深吸一口气。 看着安禄山帐中几个顶着【寿安公主奸细】词条的将领,李世民也只能深吸一口气,劝自己区区一个节度使造反对大唐不算大事。 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陷入一片水深火热,叛兵已至黄河,帝王依然不相信安禄山会造反,手忙脚乱调遣军队平叛,却无济于事。 短短一月,叛军已经席卷了大半个中原,兵至洛阳城下。 纵然众人早已经对安禄山会造反一事有了心理准备,可真看到叛军一路势如破竹的时候,观影厅内还是一片鸦雀无声。 没有人再出声说话。 安禄山过于迅速的攻城速度让所有人面色苍白,包括李世民,他知兵,更能看出来形势如何糟糕。 李世民闭了闭眼。 行了,他也不用考虑玄孙该怎么政变了。 不是玄武门20,这是光武中兴20! 往好处想,起码还有一个李长安能扶大唐之将倾。 看着叛军在洛阳吃瘪,众人表情终于好看了一些。 平阳昭公主叹息一声:“叛军该转路走太原了。” 她当年镇守娘子关,为的就是防止外地走太原攻打长安城,对这条路,她再熟悉不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