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父刘玄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7章 铁营与郡守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107章铁营与郡守 “别驾,封听闻别驾家中素有炼铁,州府也有铁匠铺出售刀兵农具,不知别驾家中,一岁可产铁多少?” 东汉承袭前朝,共置天下铁官营34个,比起西汉时期的48个,看起来像是少了不少,可实际上却是有所兼并,总产量并不比西汉时少。 除了东汉新增在云南的两个外,其他传统州郡里,共有32处。 其中徐州就是产铁大户,共计有朐县、莒县、彭城、下邳、广陵、东武、盐渎整整七处,都是大型的官营铁匠铺。 而且在徐州旁边,还有沛国、千乘、东平陵、历城、嬴、临淄、东牟、昌邑八处,其中有六处就在青州黄河以南的地界里。 可见徐、青盐铁之利有多强大。 只是可惜的是,外州的姑且不提,徐州内部的,彭城已是白地一片,连工匠也被曹操屠戮一空。 广陵、盐渎并不服从州府,暂时也只能搁置。 东武隶属于开阳,在琅琊郡最北方,开阳拿不下,东武也拿不到手。 莒县在开阳以北,朝廷所拜的琅琊太守萧建手中,是刘备集团下一步的目标,暂时也鞭长莫及。 也就是说,真正在刘备管辖范围内的,仅有朐县、下邳两处! 而这两处,刘备也很难伸手进去。 因为这两处背后都有人。 下邳的背后,自然是徐州第一士族门阀陈氏。 至于朐县,那当然是徐州第一豪强商贾糜氏了。 刘备堂堂一个徐州牧,州境内有七处铁官营,可他能插得上手的,竟没有一处。 可见刘备这底子有多差。 再加上徐州军的老底子军械早在这几年的大败里,全都送给了曹军。现在还能凑出这么多的甲胄,哪怕是缺少部件的皮甲,那也是难为了陶公、曹文蔚、许正时他们了。 刘封虽然问的是糜家的私人铁营,可实际上,糜家的私人铁营是从哪里来的? 还不是挖的东汉的墙角,把官营给偷梁换柱了。 先前刘封不敢提,虽然知道糜竺和糜家对自己老爹的忠诚极深,可他依然不敢冒险。 无他,刘家太弱小尔。 经不起糜家翻脸的代价。 甚至连糜家疏远的代价都承受不起。 可现在不一样了,情况大大好转了。 不但刘备彻底收服了已经被砸个粉碎的丹阳一派,掌控了徐州过半军权,更一战打崩了琅琊泰山军,把臧霸都堵在开阳城里坐以待毙了。 如果说先前刘备还是依靠着陈登和糜竺的忠心耿耿,才能坐稳徐州州牧之位,那现在刘备就已经是靠着自己的硬实力就能当个名副其实的徐州州牧了。 哪怕离开了陈登和糜竺,刘备一样能支撑的下去,只是会艰难许多。 当然,刘备不会真这么傻,他要真这么干,谁还会跟他干下去? 陈登和糜竺几个月前那么支持你,拥戴你,出钱出力出钱出粮,不就是为了求回报吗? 所以刘备现在也是干的非常漂亮,让陈登出任统帅,都督诸军事,曹豹为副帅,整个徐州上下的主要派系都能在这次北伐琅琊的战争中雨露均沾,分润军功。 糜家虽然没分到军功,但并不代表糜家就没收获,作为刘备的重要盟友,亲密下属,怎么可能就让糜家在一旁看戏,分不到好处? 这必然不利于团结。 刘封和刘备早就商量好了,准备了一份大蛋糕,就等着糜家为之惊喜了。 不过在惊喜之前,刘封还是希望糜家能再出点血……,不,是再入点股份,比如铁官营、铁官营和铁官营什么的。 糜竺对于家里的产业了解还是非常清晰的,他只是略一沉吟,就回答道:“我家在朐县有高炉一座,若是原料充足,可日产生铁五百斤,一岁约为十八万斤。” 年产接近二十万斤,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不过这个数字得打个对折。 因为汉代的一斤可没有500克,只有248克,连现代半斤都要少上2克。 而以现代标准,古代一副铁甲至少重30斤到40斤,那就需要30斤到40斤左右的生铁。 这个数值却是现代的斤两,如果换算成汉代斤两的话,一副盔甲就要重达60斤至80斤,也是比较合理的。 按照这个数据来计算的话,那如果需要一千套铁甲,最少也要要六万斤生铁,约为一岁生铁产量的三分之一。 如果再算上下邳的产量,如果按照同朐县差不多的产量来算的话,那么徐州一年的产铁量,可以生产六千套铁甲。 不过事情当然不能这么办,毕竟生铁的用途很多,主要大头还是各种农具。 如果没有铁制农具的话,粮食的产量会大幅度下降,到那时候人都吃不饱饭了,就算有铁甲也穿不动啊。 况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盔甲的生产环节。 光是原料充足可没用,还要看生产效率。 刘封心中默默计算了一番,得出了这么一个结果。 这时,糜竺继续说道:“虽然我家年产近二十万斤生铁,可生铁用途也极广,用量极大,每年几乎剩余不了多少,光是制作武器就已经极为费力,实在没有余力增产甲胄了。” 糜竺也能猜到刘封在打什么主意。 长枪方阵,自然全员披甲防御更强,如果能穿戴铁甲,头佩铁盔,那更是连普通的强弓劲弩也不会太畏惧了,自然威力大增。 只可惜,接下来糜竺详细的介绍了一番生铁的用途。 譬如一个锄头,就需要2到4斤汉制生铁,一架曲辕犁,也需要6到12斤生铁,用于打造铁犁片等需要生铁制造的部件。 一万把锄头就需要三万斤生铁,一千架曲辕犁就要一万斤生铁。 这些可都是消耗品,需要随时补充的,每年都需要消耗掉大量的生铁。 这还不算铁钱、武器、铁鼎、铁釜、铁炉、车马器具、缝织器具、美妆修容器具等等诸多用途了。 光是这些用铁,甚至就已经超过了徐州刘备目前所掌控的产铁量,又哪里还有剩余的产能来制作耗费巨大的铁甲呢? 对于糜竺的答复,刘备父子俩也陷入了沉默。 只是他们俩想的东西却是截然不同。 刘备是感叹世道之艰难,而刘封则在想如何增加产量,以及建立军工产业。 糜竺忽然又开了口:“竺,愿将铁营上交州府,还请方伯应允。” 刘备和刘封惊讶抬头。 刘备是不可置信,刘封是暗叹一声。 这糜子仲真是对刘备太看重了,只是问一下情况而已,居然直接就要送了。 不过刘封这次却是猜错了,麋子仲这一次的大方,可不仅仅是因为刘备,甚至更多是在他刘封身上。 在亲眼见到曹豹的一千部曲转入刘封麾下不过一个多月,竟已脱胎换骨,居然能轻易的击败泰山军了,这在糜竺心里掀起的波浪是外人无法想象的。 在徐州本地士人眼里,泰山军的战斗力可是要强于丹阳军的。 当初陶谦能够击退青州黄巾,战斗的主力就是泰山军,丹阳军只是打了个配角。 毕竟丹阳军才是陶谦的心头肉,不舍得轻易使用。 可陶谦却忘了,再锋利的宝刀如果一直藏着不用,又不好好保养,迟早也会变成钝刀的。 琅琊一战,对徐州士人的影响很大。 糜竺原本觉得刘备就已经很能打了,为人又仁厚,重视士族,是非常优秀的合作者。 可没想到,刘备的儿子刘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起刘备来还要优秀。????经济方面,冰糖和雪盐已经给糜家带来了大量的收入,双方关系可谓是蜜里调油。 政治方面,糜竺是亲眼看着刘封来了徐州之后,是如何一点点的帮着刘备翻盘,拆散丹阳派,将其吞并消化的。 军事方面,仅仅只是训练了一个多月,就已经练出了一支劲旅,以少打多,全歼昌豨所部。 糜竺是本地人,又久任别驾,对于州中武力是再清楚不过了。 虽然说起来丹阳出精兵,徐州丹阳军又是陶谦的心头肉,自然是徐州第一武力。 可实际上徐州上下谁都知道,泰山军才是徐州战斗力最强的军队。 当年青州黄巾军入侵之战,就是以泰山军为主力打赢的,丹阳军从头到尾只在后方蹭了功劳,没出多少力气。 只不过臧霸为人低调,有了地盘之后也愿意对陶谦俯首称臣,因此泰山军才一直没有丹阳军名气大。 可现在呢? 刘封只是调教了不过一个半月,就已经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那将来若是曹军再来,那还不得靠刘家父子保境安民? 糜竺的眼光是徐州前几的存在,胆魄和豪气也是如此。 他已经想通,与其像彭城的铁官营那般被曹操烧个精光,那还不如直接送给方伯,还能落个情分。 刘备却是开口婉拒:“子仲何出此言,难道备是夺人家产之人吗?” 看见糜竺还想要解释,刘备却是断然拒绝道:“此事断然不可,封儿你若是有事,自然可求助别驾,可别驾家中产业,断不可收。” 刘备拒绝的态度极为坚定,显然是非常认真的。 糜竺也只能暂熄了报效的心思。 牵招在一旁看的又一次刷新了认知,没想到这年头还有哭着喊着求着送产业的? 铁官营这玩意牵招可是知道,他和刘备的老家涿州就有一个。 只是那个规模倒是不如朐县这个,但也非常大了,可以算是涿州最大的产业了,现在虽然还是官营,但当地的豪强士族无一不想伸手进去,实在是里面的好处太大了。 可就是这么大的一份产业,糜竺居然说送就送,这糜家到底是多有钱啊? 牵招心里其实也清楚,这其实还不是简单有钱没钱的问题,就算有钱,谁肯舍得送人啊。 只能说自己想的太简单了。 在来之前,他还以为刘备在徐州肯定是步步惊心,处处坎坷,是个弱势州牧,需要他来帮忙打开局面。 实在是想不到对方不但不弱势,别驾这种地位的大佬都哭着喊着要送产业,简直打碎了牵招的三观。 倒是刘封笑呵呵的开口,岔开话题道:“父亲,伱可还有事想询问别驾的态度呢。” 刘备恍然大悟,想了起来,朝着糜竺道:“子仲,有件事情,需要征得你的同意。不过此事我已拿定主意,你也反对不了。” 说吧,刘备哈哈大笑起来,显得很是畅快。 糜竺有些讶然,刘备对他可是尊敬有加,这么霸道的要求还是头一次听到。 他心里没有半点担忧,毕竟刘备的脸上都已经写满了是好事,自得之意就快满溢出来的样子,他麋子仲不会看不出来。 那会是什么事情呢? 好在刘备也没让麋子仲多猜,直接就揭晓了答案:“子仲,琅琊一下,备欲裂其郡为三郡,其中琅琊郡太守一职尚缺,备欲拜汝弟子方为琅琊太守,此事你可不能拒绝,定要为我分忧才可。” 糜竺瞳孔放大,琅琊要一分为三? 自己家弟弟出任郡守? 那其他两郡呢? 糜竺突然觉得这信息量有点大,不知道从何说起。 糜竺都是如此,一旁的牵招就更摸不着头脑了。 刘备认真的解释道:“琅琊环境复杂,局面错综,非贤士名吏不能镇守。备欲将其一分为三,其中北面分东西而置东莞郡,莒城郡,南面以开阳为郡治,辖临沂、缯县、即丘三县,依旧为琅琊郡。这琅琊郡太守的职位,备属意子方,子仲意下如何?” 糜竺这才明白,这个太守是缩水版的,只有四个县,可即便如此,那也相当重要啊。尤其是开阳一带,那可是琅琊郡的精华地带,沂水、沭水环绕,形成琅琊郡土地最为肥沃的一片平原。 最重要的是,这里到郯城不过三五十里,昔日臧霸虎踞在此,就让刘备如芒在背,动弹不得。 现在州府收回琅琊,能接任此处太守之人,想来必定是刘备最为的信任的人之一。 糜竺往常古井不波的表情终于有些破功,只觉得自己没有看错刘备。 别看糜竺在徐州内有钱有人,呼风唤雨。 可实际上,糜家自天下大乱以来,一直惶恐不安。 自糜甑开始,到糜竺,都是有着长远眼光的聪明人,早看出了大汉朝廷如江河日下一般的局势。 尤其当陶谦为了钱粮,不惜征辟糜竺当别驾时,糜竺心里不是自家居然也能担任如此高位的欣喜,而是害怕担心。 商人最怕的是对规矩的破坏。 不论好规矩,坏规矩,只要有规矩在,商人就有准绳标准可以依赖,就可以围绕这个想办法解决问题。 可如果规矩被破坏了,以至于没有规矩了,那商人就会无法可依,而到那时候,他们连自身的安全都保证不了,还谈什么发展壮大? 这才是糜家不惜代价投资刘备的根本原因,他们想要扶持一个最好能亲近自己,性格中又能厚待亲故的军阀。 只是糜竺万万没想到,刘备的发展能如此快速,自己才刚投下去的本钱,居然就已经开始盈利了。 糜竺有些庆幸,先前每次投资,都主动进行了加码,糜家的表现应该让刘备很是满意的。 “使君,子方年纪还轻,又未经过历练,自身也未有举孝廉,贸然担任郡守,恐怕为人所不服啊。” 糜竺想了想后,还是决定拒绝,理由也很充分。 树大招风,糜芳又不是举孝廉出身,当个县令也就罢了,一口气跳到郡守,哪怕只是个管理四县的郡守,那也是比两千石,反对的意见恐怕会很强烈。 毕竟一旦有了这个台阶,糜芳以后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调任大郡郡守,到那时候其他人再想要阻拦可就不可能了。 “别驾何须多虑,纵然有些庸人议论也是无伤大雅。” 刘封插话道:“自我父子入徐州以来,别驾鼎力支持,所需钱粮,无一不允。此次得以北上征讨泰山群贼,也是仰仗了别驾为我军凑齐了军粮,这难道不是大功一件吗?” “仅以军粮之功,就足以酬功糜二先生担任郡守,别驾何必去听庸人之言呢?” 刘备和牵招同时点头,确实就像刘封说的那样,没有军粮,就没有北征服,没有北征,就收不回琅琊,这只是酬功数县,胃口大些的豪强甚至都会觉得自己是被亏待了。 糜竺听罢,终于不再反对,心里也很是窃喜。 同陈登一样,别驾地位虽高,可又如何能和太守相提并论? 如果县令是百里侯,那郡守就是名副其实的诸侯了,郡中大小官吏甚至得视郡守为君,可想而知这权力地位有多高。 于是糜竺起身朝着刘备行大礼,显然是代自己的弟弟谢恩。 刘备笑着搀扶起糜竺,君臣相得,莫过于此。 当天晚上,刘备设宴招待群臣,尤以糜竺,牵招、徐盛、潘璋为重。 第二天,陈到带五十骑护送昌豨到郯城。 刘备这时候和昌豨可没什么交情,也不知道日后两人关系会很好。 不过这也不妨碍刘备好生关心了昌豨一番,让后者悬着的心稍稍落了下来。 第三天一早,刘封带着昌豨和孙乾出发北上,前往开阳战场。孙乾将会作为刘备的全权使者,带着昌豨一起进入开阳,试一试能否劝降臧霸。 (本章完) (38372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