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季换澜沈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章 拼谁有钱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季换澜跟几个曾经合作过的老板闲聊了几句,于是便坐到了带有她名字的位置。 过了一阵子后,季换澜听见有人说:“华融老板到了。” 众人望去。 坐着轮椅的沈熄气场不减,矜贵非常,一路去往与季换澜对立方属于招标公司的席位。 一左一右,分工不同。 这场竞争,开始了。 每一年国内有进军国外市场的,同样也有国外企业想要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的。 蓝美集团在全球都有分公司,主做运输业,为了能在商业圈密集的明云城扎根,他们一到这里就带了项目来的,其中不乏也有想要拉拢当地各方企业的意思。 这场竞争的确出现了许多企业,都想要分一杯羹。 连季换澜从前只是耳闻过,却没见过的一些资历贵重的前辈都出现了。 甲方蓝美的老总亲临现场,助理将今天提交了名单的企业资料整理好拿来。 他着重了介绍了几家企业,华融也在其中。 临近尾声的时候,助理指了指一家企业名字,“这个星港风投是明云城乃至整个国内数一数二的投资公司,资金量充足,出手阔绰。新任董事长是位年轻的女士,经调查,她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参与投资项目。迄今为止,还没有亏本过。最差的战绩也是不赚不赔。” 蓝美集团的老总与副总是一对父子,他们听到助理这样介绍,不由得朝着下方看了一眼。 两双眼睛在席位中搜寻着那个年轻女董事长的名字。 季换澜。 看到了。 而底下的各方老总也在相互攀谈交流。 项目权竞争开始时,基本没投资公司们的事,但他们也会衡量。 大项目交给哪家公司,是否可靠,是他们最需要衡量的点。 有时候因为接手项目的公司投资公司信不过,便就不会投资。 蓝美要选择一位可靠可信的企业将项目放出去,也要择优挑选投资公司,行程一个完整的工程链条,才能将这件事做的完美。 各个公司开始提交对于这个运输巷建造项目的方案,分析利弊,各种数据一大堆呼呼的往上拍。 风投公司席位的大佬们听的无比认真。 其中,宗家、沈家,外加一个江南商业龙头,安定集团,三家公司的方案让人眼前一亮,足以看出他们提前做了许多的功课,下了很多心思。 风投公司的老板们都点了点头。 如果是交给他们任何一家企业,他们都是很愿意投资的。 光是一轮一轮的竞选择优乙方,就花了一上午的时间。 中间休息,吃一些点心午餐时,季换澜与沈熄都没有半点交流,只有目光隔空偶尔碰上。 远远的,季换澜对着他与他的团队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 “二爷,太太是在朝我们点头吧?”观棋说:“是不是在鼓励我们?”. 沈熄收回目光,藏住嘴角的笑意,问带来的项目策划总监:“你听了其他公司的方案,对我们的方案有多大的把握?” 项目总监是个四十多岁有点秃顶的男人:“沈总,其实论方案,我们几家公司都有利有弊,这是不可避免的。宗家能够在建材方面保证最低价,省了成本分,但他们没有相关的建筑方的人脉。安定本家在江南,在咱们江北吃不开,不过他们的确在建造方面经验极其丰富。我们卡在中间,很不好说。” 这个担忧不光他们有,与此同时的宗家与安定集团也在衡量。 他们都有长处,也有短处。 华融最大的优势就是他是明云城的金融老大,在明云城建造运输巷,没有比华融再合适的人选了。 可光是这个也不够。 这个项目需要极大的资金,光是他们三家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独立承担。 三家企业都带来了自己信任的风投公司,正在另一边的席位等待着。 拼实力之后,就是拼谁有钱了。 - 一上午过去,蓝美集团的高层们在开会。 其中外国人居多,他们的会议全程说着英文,“这三家企业,我更加看好安定。经验足,他们一定也有自己的风投公司。初入国内市场,想要一炮而红,一定要找个稳妥的乙方。” 又有人说:“华融是明云城本地的,无论是经验还是人脉以及话语权都是最优的。” “钱从哪来?华融的确不错,但我听说他们现在的资金多数都交给了当地的一个建桥项目。后续我们的项目缺钱,他能拉开更好的投资公司吗?” 大家议论纷纷。 蓝美老总是个亚洲面孔,摘下眼镜:“看看下午的风投公司吧。” - 午餐过后,众人回到现场。 蓝美项目组发话,允许想要参与竞争的风投公司可以开始了。 季换澜并没有动,毕竟有前辈们在。.. 风投公司的竞争最简单,通俗的讲就是比谁钱多。 但谁也不是傻子,想让这些有钱的大佬投钱,也得你有这个本事,总不能拿他们的钱去打水漂吧。 一些风投行业里的老前辈们接二连三的开了口。 “前期一百亿起,作为启动资金。后续三百亿封顶,收益占比进一步详谈。” “我们公司前期愿意投资一百五十亿,但我们要求自主选择一家风投公司投资本项目。” 那些人吧啦吧啦一堆。 季换澜始终都没说话。 她在思考。 这个项目她很想拿下来,但她也想帮一把华融。 可一旦那样,很容易得罪这些老前辈。 她有些犹豫。 听了半天,蓝美老总都没有听到季换澜开口,他疑惑。 难道是这位年轻晚辈,想要放弃了他们的这个项目? 蓝美的策略是同时公布中标的乙方与投资方,这样就能避免选中夫妻档。 可惜,沈熄与季换澜就是夫妻档。 到了最终提交投资方案环节,季换澜拦住了自家团队手里的文件。 她扒开笔帽,快速的手写了一份新的投资方案。 人家的方案都是做了几个通宵,她倒好,当场就写了两行字。 离得近的投资公司都有些懵。 这个年轻人又要搞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