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血蓑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零二章 :在商言商(二)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东善商号,乃大宋第一商号,麾下的产业、生意遍天下。 区区洛阳一城,属于东善商号的买卖便有数十家,每年的收成少则数百万,多则上千万。 整个东善商号大大小小的生意全部算在一起,一年的收成减去庞大的开支,盈余至少数以亿计,乃至十亿计。 实际上,天下除沈东善之外,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能清楚的知晓东善商号一年究竟能赚多少钱? 隶属沈东善管辖的账房先生多达数十位,每人分管一摊,互不相识,因此他们只知自己账上的情况,对其他生意知之甚少,对整个东善商号的账目更是一无所知。 今日,洛天瑾狮子大开口,又岂能不令沈东善大惊失色? 由于内心惊骇无比,故而沈东善的语气听上去有些不安:沈某是不是听错了?洛府主想借多少? 借东善商号三年收成。洛天瑾一字一句地重复道,不知沈老爷肯不肯解囊相助? 三……三年?沈东善瞪着一双难以置信的眼睛,愣愣地望着神情凝重的洛天瑾,语无伦次道,沈某没有听错吧?你可知……三年收成是多少?再者,洛府主将钱借走,东善商号上上下下又该如何养家糊口?.Ь. 沈老爷经商数十载,早已家累千金,区区三年收成,恐怕不至于伤筋动骨。洛天瑾似笑非笑地说道,更何况,洛某只是‘借’,并非‘要’,难道沈老爷担心在下言而无信,一借不还? 当然不是!沈东善的心里快速盘算着对策,无奈洛天瑾的要求实在太过骇人,令其猝不及防,以至心乱如麻,一时理不清头绪,只能勉为其难地敷衍道,凭洛府主在江湖中的声望地位,沈某岂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不知沈老爷意下如何? 恕我多嘴问一句,洛府主借这么多钱究竟想干什么?沈东善小心翼翼地试探道,莫非想学在下做生意? 洛某一介武夫,对生意一窍不通。洛天瑾自嘲道,我借钱原因有三。其一,扩充贤王府的规模。毕竟,时局动荡,狂风浪潮,大船相比于小船更不容易被摧毁。其二,我身为武林盟主,理应肩负起稳固中原武林大局的重任,推行江湖大计,改变江湖格局,皆需要充足的金银做后盾。其三,江湖中除底蕴深厚的大宗大派之外,更多豪杰活的穷困潦倒,整日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我身为武林盟主岂能坐视不理?不怕沈老爷笑话,洛某一直心存大志,便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此一来,便又需要诸多金银。 此刻,洛天瑾道出的三个理由,其实是他一早便想好的借口。 眼下,洛天瑾欲举兵起事,知之者甚少,甚至连贤王府弟子都一无所知,更何况老奸巨猾的沈东善? 有道是‘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沈东善身为商人中的翘楚,自是无情无义,利字当先,因此洛天瑾根本不可能相信他,更不可能将自己的秘密向其和盘托出。 此一节,沈东善同样心如明镜。 虽然洛天瑾的三个理由说的头头是道,但沈东善心里明白,这些不过是他敷衍自己的说辞罢了。 洛府主疏财仗义,矜贫救厄,实在令沈某佩服的五体投地。沈东善应承道,只不过,洛府主身为局外人,恐怕对当下的生意场不太了解。 哦?对于沈东善的推辞,洛天瑾早有预料,故而处变不惊,敢请沈老爷明示。” 实不相瞒,沈某做生意这些年,确实赚过一些小钱,不过大都是十年前的事。沈东善苦涩道,近十年,国运不济,天下动荡,百姓不安,我们做生意的同样不免遭受波及,因而生意一天比一天难做,赚钱一天比一天困难。由于国库空虚,因而官府的税负一天天加重,反观百姓们囊中羞涩,越来越懂得省吃俭用,商人们夹在中间,早已是入不敷出,负重难行。再加上贪官污吏和强人匪盗越来越多,我们若想平平安安,势必要上下打点,到处塞银子,谁也不敢得罪? 听着沈东善诉苦,洛天瑾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注视着他。 不怕洛府主笑话,其实近几年东善商号的生意已是一落千丈,一年到头累死累活,非但赚不到钱,反而要倒贴不少银子,已经连续好几年亏本。沈东善叹息道,若非前些年积攒些盈余,勉强撑着这盘生意,恐怕东善商号早已不复存在。琇書蛧 既然连年亏损,沈老爷为何还要硬撑? 洛府主有所不知,做生意做到沈某这个份上,早已是身不由己,进退两难。沈东善道,再者,东善商号的存亡关系到数以万计的伙计,乃至他们背后数十万的家人,若是轰然崩塌,势必酿成重灾。难道我能眼睁睁地看着几十万人活活饿死吗?而且东善商号的生意遍布各行各业,许多买卖已成为地方龙头,一旦关张,势必百业受损,民间物价激增,从而酿成极大的混乱。这份罪责,沈某万万担待不起。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洛天瑾话中有话,饱含讥讽之意。 沈东善心知洛天瑾不悦,故而脸色微微一变,缓和道:其实,境遇虽糟,但万幸沈某尚有余粮,相信能度过难关。我与洛府主是莫逆之交,你开口相求,沈某必定义不容辞。不如这样,沈某愿变卖一些家当,为洛府主凑足三千万两,暂缓燃眉之急,如何? 区区三千万两,便要惊动大宋第一富贾变卖家当?洛天瑾话里有话,让洛某于心何忍? 洛府主有所不知,沈某虽然身家不菲,但大都是生意上的流水,而并非现银。沈东善解释道,若论现银多寡,恐怕沈某远不如洛府主从容。听闻洛府主对待麾下一向挥金似土,动辄赏金数万,如此雄厚的家底,沈某也是羡慕的紧。 沈老爷此言,莫不是取笑在下? 断断不是!沈东善煞有介事地摇头道,沈某与洛府主不同,你的金银可以任意挥霍,无拘无束,但沈某不行,我的金银大都用于生意上的周转,应对不时之需。平时根本不敢随意花销,怕的就是出现万一。 有道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借与不借是沈老爷的自由,但不该敷衍我。洛天瑾故作委屈,抱怨道,据我所知,沈老爷向朝廷献出的粮草军械价值过亿。为何今日到洛某这里,三千万都成了困难? 朝廷要的是‘东西’,而洛府主要的是‘现银’,自然不同。沈东善辩解道,那些粮草军械大都出自沈某自家的买卖,虽然价值颇高,但实际成本却极低。 言至于此,沈东善话锋一转,戏谑道:如果洛府主也要东西…… 可以! 未等沈东善话音落下,洛天瑾当机立断,道:我可以不要现银,只要东西。 “这…… 沈东善万没料到洛天瑾竟会如此执着,当下一愣,错愕道:贤王府上下不过两千余口,你要这么多东西怕是用不完,到头来岂非白白浪费? 此一节无需沈老爷操心,大不了洛某将东西变卖就是。现在我只想知道,沈老爷愿不愿借? 既然洛府主势在必得,沈某也不再兜圈子。沈东善神情一禀,直言道,沈某是商人,自该在商言商。我献给朝廷粮草军械,并非出于忠义,而是各取所需。比如朝廷答应免去东善商号未来十年的赋税,再比如开通官府的码头、驿站,供在下的商队往来。正因如此,沈某才会心甘情愿地倾囊相助。敢问洛府主,你开口借我三年收成,又能给我什么好处? 沈老爷快人快语,洛某佩服! 洛天瑾知晓无利不起早的道理,故而面对沈东善的直言不讳,脸上没有表现出一丝不满,反而十分欣慰,淡笑道:我敢开口借钱,自然有交换的条件。 哦?沈东善将信将疑,不知洛府主有何关照? 丝绸之路! 洛天瑾一语中的,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令沈东善眼前一亮,眉宇间登时涌现出一抹难以名状的震惊之色。 什么意思? 自从宋廷南迁,偏安一隅之后,昔日繁华似锦的丝绸之路便逐渐落寞。时至今日,大宋商贾更是难以染指半分,至于西北一线究竟有多少商机?又有多少利润?想必不用洛某多言,沈老爷自是一清二楚。洛天瑾言之凿凿,自信满满,凭沈老爷的能力和头脑,只在中原一带经营,偶尔与高丽、倭国这些弹丸之地做做生意,冠以‘大宋第一富贾’的名头,绝对是大材小用。你应该扩充东善商号的版图,将西北偌大的商机紧紧攥在手中,做真真正正的‘天下第一富贾’! 洛天瑾此言,对沈东善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人性本贪,沈东善更是巨贪中的巨贪。他经商多年,自然对大名鼎鼎的‘丝绸之路’耳熟能详,至于其中的商机和利润,他更是垂涎三尺,求之不得。i.c 无奈形势所迫,大宋孱弱,根本把持不住西北的局势。先有西辽,后有金国,再有蒙古,虎狼横行,乱世不稳。沈东善身为汉人,一直徘徊不上,并非不想,而是不敢。 今日,被洛天瑾一语中的,难免心思动摇,再起波澜。 洛府主……沈东善艰难地吞咽着吐沫,断断续续地说道,难道有办法让沈某去丝绸之路上做生意? 丝绸之路商机无限,一年的收成堪比中原三年。洛天瑾似笑非笑地说道,不知沈老爷可否听过‘少秦王’的大名? 少秦王……少秦王……沈东善眉头紧锁,苦苦回忆,突然眼前一亮,忙道,略有耳闻,据传此人是辽国皇族,至今在西域一带仍有极高的威望和势力。难道说…… 不错!洛天瑾点头道,我与少秦王是生死之交,只要我开口相求,他必会帮沈老爷的东善商号进入西域,重开丝绸之路。到时,只要沈老爷上下打点一番,相信蒙古人也不会找你的麻烦。如此条件,不知沈老爷意下如何?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