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当和尚,但不等于我不杀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5章 天数,人心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这世界天数,真是,够让人无语的。” 邓儒感叹道。 天数,又是天数。 第二次了。 第一次是徐二丫,天数让她死,不管怎么做她都会死。 这一次呢? 独孤月要杀多少人? 不管怎么做,她都会走上这条路? 真是个烦人的东西。 与其说是天数烦人,倒不如说是命运弄人。 “你想去试试,劝一劝?” 第一心魔看着邓儒的表情,问道。 “不,不打算。” 邓儒笑着摇摇头,他并不打算劝说,也不算在这里就把独孤月杀了。 独孤月要去的位置,是张角,是陈胜吴广。 她不去,天数还会让其他人去。 没必要的。 大靖要亡了,总要有人去踢上临门一脚。 百姓要活不下去了,总要有人去救一下。 那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是独孤月? 独孤月没有这个义务,难道其他就有了? “天数,天数,何为天数?贫僧今日算是想通了。” 邓儒轻笑着,指了指头顶。 “天数——就是人心,气数,就是无数人的人心汇聚,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难道我们头顶真的有一个意志俯瞰,操控人心吗?” “没有的,神佛也只能俯瞰人间,干涉不了。” “与其说是天数选择了独孤月,不如说是人心选择了独孤月。” “而独孤月自己的性格,也不会在天下人饿死的时候,选择袖手旁观。” “这,便是所谓的天数。” “包括二丫的死亡,所谓的必死,不过是无数人都想要她死,她才避无可避。” “这不是天数,是人心。” 邓儒说到这,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独孤月劝不动。 不管他怎么去说,独孤月最终都会在她自己的选择,人心的选择下,走上这条路。 而非天数被迫她走上这条路。、 四个心魔对视了一眼,忽的齐齐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 四个心魔齐齐鼓掌、 第一心魔道。 “你能够看得透,我们很高兴,对,世上从来没有所谓的天数,一切都是人心的选择。” “所谓气数尽了,不过是人心尽了。” “王朝初建立时,人们从乱世中过来,从饥荒中过来,从杀戮过来,他们自然无比渴望安定的生活,这时候,新的朝廷便出现了,人心无比齐聚,朝廷便无比强大。” “到了王朝中期,人们的生活也已经安定,人心开始不安于安定,他们想要往上爬。” “百姓不够,官吏不够,县令不够,郡守不够,藩王不够,皇帝——也不够。” “这时人心不再向着朝廷,朝廷力量开始衰弱,随着朝廷力量衰弱,民心便也在下降,这是无可逆转的死循环。” “所谓天命难违,不过是人心难逆罢了。” “恭喜你,看穿了这为所谓虚头巴脑的天数。” 人心是有力量的。 这股力量可以称为香火。 王朝的修行者凭香火修行。 王朝失了人心,便没有了香火。 没有了香火,自然就更加失去人心。 因为王朝没有了掌控力。 邓儒没有说话。 他在想。 人心,真的就不可逆么? 或许可以逆转? 不然为什么,有真修携功德至宝便能够为王朝续命的传说? 不外乎是真修和功德至宝可以重新让人心看向这个王朝罢了。 也就是说,绝对的力量,可以逆转人心。 燕州。 此刻的燕州,大旱的情况要远超凉,幽,并三州。 其靠近草原,是最先旱的地方。 此刻很多城池,都开始了人吃人的迹象。 饥荒已经开始在燕州爆发了。 而凉,幽,并三州,若没有真修干预,那就是个死字难逃。 燕州大地上。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道士,带着一个小道士走在这片大地上。 “师父,我还能再见到师兄他们么?” 小道士开口问道。 他是子玉。 也就是真阳门那位,被祖庭祖师看中,收为弟子的子玉。 两年多前,两个和尚,一个西域女人,闯进了真阳门,一顿大杀特杀。 将他朝夕相处的师兄,师弟们都尽数杀死。 连魂魄,都没有留下。 可是,他还想再见见他们。 “呵呵,不能了。” 老道士呵呵一笑,说道。 他的身份已经昭然若揭。 他便是祖庭的祖师之一。 道果境真修。 道号,太平。 这是一千年前,正直乱世,他的师父在收下他作为徒弟后,根据他的心愿,给他取的道号。 太平。 天下太平。 关于真阳门的事情,太平祖师早已知晓。 真阳门自作孽,怪不得任何人。 求道之人,一心求道便好,若想着走些歪魔邪道,那便是失了本心。 与道彻底无缘。 只能有些杂耍手段,神通戏耍凡人。 所谓的世间万物,正道邪道,都可得道之类的屁话,那无非只是凡间说书人们为了满足普通人的逆反心理,写出来的小说罢了。 不然,为何正道,会叫正道,而不叫外道? 难道真以为,正道就是降妖除魔,惩恶扬善? 那也太瞧不起正道。 “师父啊,这一路走来,好多骷髅,这里打仗了么?” 子玉问着自己的师父。 在他眼中,太平祖师,是很强大,很神秘的祖师爷。 “没有,他们只是饿了。” 太平祖师摇了摇头,苍老的双眼中含有一丝晶莹的泪光。 那是对苍生的怜悯。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那师父,我们为什么,不把我们的粮食,分给他们?” 子玉又问道。 他记得,太平祖师带了很多的粮食。 那是祖师用来酿酒的。 “子玉啊,你一颗仙心纯净,也单纯,不懂这些。” “凭着为师手中这点粮食,救不了这许多人。” 太平祖师摸了摸子玉的头,感叹道。 子玉是他最得意的弟子。 他的传承,已经尽数教给了这位弟子。 回想起来,大概也已经没有什么错漏了。 “那师父,怎样才能救这许多人?” “我们为什么不,能救多少,就救多少呢?” “如果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手中多余的粮食救不了这许多人,就不去救的话,那人们不就真的没有救了么?” 子玉单纯,却也良善,一连串的问题问出来。 问得太平祖师也不禁哑然。 只觉得自己这徒儿。 有道骨。 很深的道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