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还未参军,就被封为大秦武安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3章 动摇国本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陈麟这几句话。 让原本还困惑的百官,也瞬间就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 原来在他们不知道的情况下,还有这么一策呢。 百官也全都是细细琢磨陈麟口中的政策。 而武官当中,一听可直通北方大道,顿时眼神都亮了,北方异族袭扰一直都是他们最痛恨的。 若是能够快速的驰援各处,完全就是能够只要异族敢南下,便可迅速做出反击。 这太有利了啊。 还有王绾这几位重臣,也在咀嚼着陈麟的话,情不自禁的点点头。 他们自然明白,在这有利的后面,还是有些当今的弊端,那就是修建天下驰道栈道,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 只不过这都是短时间的弊端,一旦时间久了,这便是千秋大计,能够为大秦定万世之基的! 简单点说,那就是利大于弊,无非苦的是当今百姓,但是这些也可以用其他方面来替代,比如泉,比如赋税这些。 陈麟逼视着扶苏。 然扶苏还未开口,淳于越就好似找到了机会一般。 “武安君,这般逼问监国,是何居心?莫非不知上下尊卑不成?” “至于为何此计不利大秦,老夫告诉你!” 淳于越撑着身子喊道。 因为这事关名声,他不能让扶苏公子说出来,毕竟这会让百官心中对扶苏公子有看法。 陈麟扭头蔑视的瞧着他。 “你配否?” “我!” 淳于越气急,忍着身子的疼痛,但此时扶苏开口了:“淳师可言!” 顿时,这淳于越如同打了胜仗一样。 脖子扬的更高了。 “武安君,你可知你此举,是在谋害监国,谋害新帝?” 淳于越就是喜欢扣大帽子。 一句话一出。 百官连连侧目低声窃窃私语着,都连周青尘,叔孙通等人心中都不理解了,这竟然还跟谋害扶苏公子有关系了? 这跟扶苏公子有什么关系? 王绾都有些无奈了,瞥了这淳于越一眼,方才在殿外,武安君到底还是打的轻了,一点都没有让淳于越给打的知道疼! 语气都带着无奈的语气:“淳仆射,怎得又,又诬陷武安君了?” “武安君之言,无论如何都扯不到谋害监国的身上啊!” “淳仆射还是莫要在诬陷武安君,若不然就是监国,恐怕淳仆射也免不了..........” 最后一句话,王绾没有直说。 但是懂得都懂。 而作为亲历者的淳于越更是清清楚楚,脸色顿时不好看了。 陈麟脸上也带着戏谑。 饶有兴趣的看着这淳于越,他发现这淳于越还挺可爱的昂。 也算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了。 不过他倒要看看这淳于越还能蹦跶多久。 可别让他找到好机会啊。 “淳仆射其言,就是本君还蒙在鼓子中呢,就算本君都不知道,这怎么还谋害监国了!” “好奇!” “好奇的很,淳仆射直言便可!” 陈麟双手负后,想要听听这淳于越到底能说出一个什么样的道道来。 淳于越扫视着百官,然后义正言辞的高声喊道:“武安君以假借修建天下之道为名,实为让监国仁德之名在百姓当中破灭,让监国成为百姓口中人人唾弃的暴君!” “如今的大秦时局不稳,各地民怨死起,当初这武安君违背监国之令,一举杀了近十万条人命,这些都是各国百姓家中的顶梁柱啊!” “可是现在呢,修建天下之道,是否需要大量的民夫征调,如何能够征调民夫啊?” “届时,不单单监国要承暴君之名,大秦各地百姓也更加的怨声载道,这是在动摇吾秦的国本!” 好嘛。 又上升到国本了。 下一刻就是十恶不赦了! “你住口!” 尉缭指着淳于越,那神色激动,恨不得上去也给他两拳。 “简直就是荒缪,荒谬至极!” “武安君之策,乃千秋大计,竟然成了尔等口中的大恶人!” “淳于越!” “老夫不知这武安君如何得罪尔等,竟然让尔等这般不停的想要治武安君的罪!” “一次两次便罢了,若是多了,监国心中真就对武安君没有任何的其他看法不成?” “简直是可恶,可恶至极!” “前有赵高这中车奸臣,如今又有尔等这陷害忠良,照本官说,就应该将其车裂致死!”ap. 尉缭大声喝着,可谓是气不打一处来。 浑身都是激动无比。 国尉,官职的作用就是后世王朝中的兵部,兵部也是从这演化而来的。 所以这尉缭或多或少脾气都比较不好。 对这淳于越自然是愤怒之际,直接大骂。 “你!” 淳于越脸上出现酱紫色,显然气的不轻。 “你什么你!” “若是先帝在位之际,有尔等这般陷害忠良,那便是死罪!” “你才是动摇国本!” 尉缭的嘴皮子也不差,毕竟跟武官不同,久在朝堂当中,没有一双好嘴皮子,可不行。 当即便是朝着扶苏请旨! “臣尉缭,恳请治淳于越陷害忠良,动摇国本之罪!” 当然,尉缭自然是清楚根本不可能治死罪,毕竟作为扶苏公子最尊敬的师呢,这其中的情分,可比他大。 为何这淳于越那么能够蹦跶,不就是因为这层身份嘛。 他恨不得来一句,先帝糊涂啊,怎么让这位来教导扶苏公子! 扶苏:............... 尉缭此举,让扶苏也是心中略添了几分的疲惫。 百官也是面面相觑,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这是纯纯恶心这淳于越呢。 怎么也不可能治罪。 果真。 扶苏轻声道:“国尉,言重了!” 尉缭躬身不动。 扶苏继续说着:“然淳师之言,也并未有此意!” “淳师心直口快,武安君作为大秦支柱,也断然不是淳师口中动摇国本之人!” 尉缭自然是清楚不会治罪,而得到这扶苏的最后一句话。 可以说已经是够了,所以抬起头来说道:“监国一定要记得这么一句话,武安君乃忠良之人,其品行自有先帝的考验,若不然也不会被先帝奉为大秦武安,掌兵十万!” 这也是为何尉缭出头的原因。 他们这些重臣,是真正忠于始皇之人,作为陛下特赐武安君,怎能由他人去怀疑忠良?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