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国风打卡系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四章 新人胜旧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苏江市,作为东方的水城,已经被这个世界解读了两千多年的历程。 从那些绝美画卷之中,从那些水墨的作品中。 乃至于从诗句留下的只言片语里。 都充斥着对这座城市的赞美与咏叹。 它就像是一个出落于水上的巨人一样,充满着东方的古典美学,却很难被人描摹读懂。 大部分的建筑都临水而建,人家尽枕河,江南雅韵,在这里算是彻底的绽放开来。 不仅仅是有着那么多的文人墨客到此,留下过经典的诗篇,哪怕是这苏江市的本地居民,也都是怀着极高的热忱,来热爱着生活,来体悟着这种诗画之美。 活成了一种刻在水墨画里面的江南人家。 渔业,手工业的高度发达,造就了这座古老的城市。 所以,才有着如今的富饶。 自古,被称之为鱼米之乡。 大多数的手工业造诣,都在这里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地步。 这里诞生过最美的刺绣,苏绣。 诞生过最美的玉雕门类,苏工。 诞生了最美的乐曲,昆山腔。 也有着巧夺天工的园林古建筑。 每一项,都是足够让这座城市成为一种美的代名词。 吴侬软语,更能让人感受到这自古绵延的魅力。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也都是绵延至今,中外游客到此,无不流连忘返。 驱车走在街道上,姜然看着闪过的种种景致,心中不禁升起了一种豪情。 这就是一座伟岸的城市,有着历史最悠久的富庶之地。 有着千百年来,令人向往羡艳的绝美景观。 一旁的尹航老师看过来,看到姜然认真的目光,也是会心一笑。 “小伙子住的小区是新建的吧,我去年也想在那买一套,但是,预算不足,就被暂时搁置了。”尹航老师闲聊着说道。 姜然也是笑着回道,“嗯,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么一个新建,又不会太偏僻的小区,现在住着还算舒适。” 尹航老师微微点头,这里面的房子,可并不便宜。 他的预算本来有三百万,但是,却被告知,全款买下来的话,可能真的不太够。 唱了一辈子戏,想要买套房养老,却还是差了那么一点预算,当时也挺郁闷的。 虽然早就料到了这苏江市寸土寸金,但,却没想到房价也飞涨的这么厉害,不过倒是也正常,至少人均的收入也变得高了,代表着生活水平的进步。 至于姜然...... 直接被他划入到富二代不缺钱的行列里了。 能够开着百万的车,住着四五百万的房,这种人,能被他说动,来省剧院里演戏,可以算得上是兴趣使然了。 “这的房价高的离谱,哎,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买这么一套,可能光是首付就得上百万吧。”后面的林曼也是感慨。“只不过,看到苏江市变得越来越好,心里倒是也与有荣焉。” 这倒是真的,经济在这里变得高度发达,哪怕是在全国,能够超过苏江市的省市,也不会超过十个。 甚至,每一个都是驰名中外的城市。 本来么。 她也想着姜然只是个普通的富二代而已,但是,却看起来并不普通啊! 能随随便便的买这么一套房,开着那么好的车。 说是普通,谁会信? 主要是那种自信的气质。 和他接触多了,就会发现,这个人很随和,也很儒雅。 是那种书生卷气的那种儒雅,是博览群书产生的一种智慧。 现代社会,很少会有青年有这种气质了,一言一行之间,尽显风范。 “是啊,苏江市越来越好了。”尹航老师倒是感慨最深的。 旧社会,戏唱的再好,也是下九流,身份低下,不受上层人物重视,这是社会地位使然。 因为唱戏的大多数是苦孩子出身,三年学艺,三年奉师。 搭了戏台唱戏,为了一口吃的,仅仅比撂地卖艺的风吹日晒强上一些。 但是,即便是如。 一些成了名的名角。 为了一个戏班的吃饭,也不得不昼夜奔波的去给有钱人家的婚丧嫁娶唱堂会。 现在,环境好了太多。 从戏曲演员,被拔高到了一个表演艺术家的高度。 这让尹航惶恐过,最后,只能是努力提高技艺水平,不给国家发下来的称号抹黑。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 最主要的,还是文化水平和修养提高了。 以前看不懂文字,只能是口传心授,知其意,再去辨其字。 现在虽然仍是口传心授,却比那个时代强了太多。 比如林曼,生在戏曲世家。 却也是攻读完了大学的戏曲专业课程之后,又读了了戏曲方面的研究生,才选择的昆曲方面发展。 事实上,哪怕是不做演员,其他方面的发展也很多。 读书,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以后的选择变的多了。 如果现在有人跟尹航说读书无用,尹航肯定会直接一巴掌拍过去。 什么没用。 以前但凡是认识几个字,也不至于沦落到唱戏的地步。 就算是现在的时代,不读书的话,也只能做一些苦工。 别说唱戏了,现在唱戏的门槛都提高了,中专,高职,之后,百里挑一的才能考入戏校,再之后还得考剧团,不然根本没剧团接收你。 读书,虽然不是唯一的出路。 但是会让你的选择变得更多。 读书,不一定会让你有文化。 但是会让你的知识水平远于上一代人。 所以,尹航才会感慨。 一代新人胜旧人。 “这是耦园,据说是明清时期的园林,现在进去倒是也要买票了。”再次路过耦园,尹航老师介绍着,随后笑着看向姜然。“来过吗?” “前些日子来过一次,三面环水,最好是坐船进去,那里的船家唱的小调很好听。”姜然深以为然的说道。 “是啊,苏江市,不仅仅是昆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小调,也都是个顶个的好听,只是,太散了。” “除非有人像曲圣魏良辅那样,把他们融合起来,吸纳成为一个体系,否则,也只能是这样代代流传下来。” 末了,又是感叹的加上一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失传了。” 读者群: 新书期需要粉丝值【100】以上,打赏1块钱,或者一张月票就ok。 入群密码:你的起点或者q阅昵称。 群号:801199262 觉得书不崩,上架后能全订的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