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第一莽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9章 杨廷和的选择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翌日,乾清宫正殿。 朱厚照意气风发地走进了大殿,接受群臣三拜九叩之大礼后,示意众人平身。 “诸位爱卿,大捷的消息应该都听说了吧?” 果不其然! 群臣还未日常禀报琐事,这位皇帝陛下便迫不及待地提出北境大捷之事,其用意不言而喻! 兵科给事中吴德却突然出列奏道:“启奏陛下,有传闻称大捷消息为假,靖虏伯安国所在河套军根本就没有出战,械送京师的鞑子人头乃是他们用火器火炮与蒙古左右翼交易而得!” “臣请陛下立即下令擒拿靖虏伯安国回京,严加审讯!”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值此大胜之际,竟然爆出这样的惊天丑闻,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 那些鞑子人头根本就不是斩获! 而是他们用火器火炮跟蒙古蛮夷交易而得,借此博取军功! 这真是……好大的胆子啊! 吏部左侍郎徐孟春出列道:“陛下,此案牵涉甚广,臣请由三法司派遣官员赶赴河套之地调查审理,暂时拘押靖虏伯安国等将!” 徐孟春的出场瞬间将气氛将至了冰点,因为他是三朝元老,且为人刚正不阿,素有贤名! 他的表态令很多文臣再也坐不住了,纷纷随声附和,誓要将此次大捷真相内幕调查清楚,置靖虏伯安国于死地! 朱厚照早已脸色铁青,尤其是当徐孟春出列之后,更是难看到了极点! 此时此刻他哪里还不明白,这是文臣集团的反击! 他们不甘心就这样沉寂,不甘心拱手让出手中的权利与利益,不甘心此次大捷再次催生出一批朝堂勋贵,所以想方设法地找到了这场大捷的内幕消息! 说实话,朱厚照自然是知道的。 因为这原本就是野人汤昊的谋划,通过一场大捷来安抚人心,堵住文臣缙绅的嘴巴。 只是朱厚照和汤昊都没有想到,这些文臣缙绅却是早就洞悉了大捷实情,以致于现在反而落入了下风! 杨廷和察觉到了皇帝陛下的异样,对此事内幕大致也有了些许推测。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明王朝需要这样一场大捷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所以这一次杨廷和选择站在皇帝陛下这一边。 “吴德,你口中的传闻,从何而来?” “为何老夫从未听说过?” 杨廷和冷冷地看着这个吴德。 “就因为一些传闻,朝廷就要置前线将士功绩于不顾,甚至派遣专人前去调查追责?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如此行事,岂非逼得三军将士对朝廷寒心?!” 面对内阁首辅的厉声质问,吴德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他只是一颗棋子,听命于背后的大人物,至于消息来源,他又怎么知道。 杨廷和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随即立刻请奏道:“陛下,兵科给事中吴德故意散播谣言妖言惑众,臣请即刻将其捉拿下狱,严刑拷问!” 朱厚照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准!” 随即便有甲士入内,架着吴德就往外面走。 这位兵科给事中终于慌了手脚,疯狂挣扎求饶,可惜没有任何意义。 随即杨廷和将目光看向了吏部左侍郎徐孟春。 “徐侍郎,你又是从何得知的消息?” 徐孟春神情一滞,随后淡淡开口道:“只是风闻奏事罢了。” “元辅所言极是,不能因噎废食,让三军将士对朝廷寒心!” “不过此事必有蹊跷,还请陛下慎重对待!” 他这番话,无疑是给这场大捷蒙上了阴影,更是变相堵住了皇帝朱厚照的嘴。 现在大捷真假都还分不清,你这位皇帝陛下还怎么好意思开口,为那些将士邀功请赏呢? 朱厚照一阵气闷,索性径直起身离去。 皇帝陛下走了,群臣面面相觑,随后各自散去。 杨廷和从背后叫住了徐孟春,这个颇有贤名的三朝元老。 “徐老,为何要这样做?” “不为什么,只是不想看到武夫当国!” 徐孟春淡淡回答道,随即捋了捋白须,看向杨廷和。 “元辅,你的路走偏了。” “若是刘健尚在朝堂,他绝不会如你这般行事!” 刘健同样是内阁首辅,同样是弘治帝师,但他更多的立场是偏向于文臣缙绅。 可杨廷和这位正德帝师的立场,一直让人捉摸不定,今日就是最好的证明。 杨廷和脸色微变,随后说出了心里话。 “大明需要这样一场大捷,振奋人心弘扬士气。” “即便这场大捷掺杂了一些水分,可蒙古三万鞑子阵亡何也是事实,他们部落实力受损也是事实,所以为什么不可以是一场大捷呢?” 杨廷和看向徐孟春。 “我不是刘健,当今陛下也不是先帝爷!” “很多事情刘健想做却不能做,所以他只能选择和稀泥,艰难维系着大明王朝的正常运转!” “但是在这正德朝,情况却完全不同,正德朝有喜好武略的皇帝陛下,有骁勇善战的中山侯爷,还有我这个不甘平庸的内阁首辅,徐老以为如何才能真正中兴大明呢?” “是向先帝爷那样吗?” 听到这话,徐孟春脸色大变,恶狠狠地瞪了杨廷和一眼。 “杨廷和,你真是好大的胆子!” “先帝爷纵然有万般不是,你也不该以下犯上!” “我从未以下犯上,只是实话实说!” 杨廷和看着这個旧时代的残党,忍不住叹了口气。 “先帝爷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结果是什么,你我都心知肚明!” “天下民穷财尽,军民穷困,民不聊生,这是共治天下的结果!” 杨廷和不理会徐孟春那难看的脸色,自顾自地开口道:“中山侯汤昊曾经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今日就送给徐老。” “历来王朝最大的毒瘤,便是食利阶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到了我大明朝,士绅缙绅就是人数最多的食利阶层,也是王朝衰亡的根源所在!” “文臣武将勋贵把持朝政,本就是畸形且可笑的,武夫勋贵的崛起是必然趋势,徐老难道不明白吗?” 徐孟春冷冷地看着杨廷和,最后嗤笑道:“伱注定会沦为众矢之的!” “那又如何?”杨廷和眼中迸射出璀璨光芒,“我这一生,不为其他,只求问心无愧!” “无愧百姓,无愧朝堂,无愧大明,如此则已!” 徐孟春见话不投机,愤然拂袖离去。 杨廷和看着这位三朝元老的背影,脸色也渐渐凝重了起来。 今日只是一次试探,文臣缙绅绝对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武夫当国。 接下来他们动用的手段,只会更加肆无忌惮,更加丧心病狂! 大明,马上要起风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