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第一莽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2章 离别与启程!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临清。 地处京杭大运河与隋唐大运河交汇处。 北及北京,西抵洛阳,南达杭州,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称,人口一度号称百万,人称天下第一码头,天下粮仓,是全国著名的商业大都会。 此刻临清码头上面,早已经是忙碌一片。 有早起出发的渔船伴随着真真的铃声缓缓驶出港口,也有踏着清晨阳光返回的渔船,满载着一船的鱼获,在引水员的接引下缓缓停泊下来,随即就有大量的人群拥挤过来,卸货的卸货,买鱼的买鱼。 在离码头不远处的空地旁边还有做小吃的商贩挑着小摊子来这里售卖早点,面条、米饭、包子、炊饼,各种各样,生意也是相当的火爆。 而最大的码头处,此刻已经是人山人海,万众瞩目。 一名名军士往福船上面搬运着物资,这些都是京军战兵之中的精锐,精锐中的精锐,大部分也是曾经追随汤昊出过海的,所以不存在什么晕船的问题。 大明皇帝朱厚照亲率满朝文武前来送行,包括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尽皆在此。 大明新报传出消息,倭国有奸贼掀起叛乱,并且声势浩大叛军已经攻克了倭国一半疆土。 在这等局势之下,朝廷只能派遣有着军神称号的信国公汤昊,率军前去镇压这一次倭国叛乱。 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皇帝陛下竟然会亲率文武百官前来送行。 要知道,帝王对臣子这般礼遇,自大明立国以来,那都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但是在这正德朝,还偏偏就发生了。 不明内情的百姓士子,只能感慨一声“君臣相得”。 此刻码头上面,朱厚照正拉着汤昊说悄悄话。 “野人,粮种找到了就赶紧回来!” “野人,要是风浪太大太过危险咱就马上掉头回家!” “野人……” 汤昊被他磨磨唧唧地整得不耐烦了。 “行了行了,你烦不烦?” “又不是第一次出海了,别在这儿絮絮叨叨了!” 皇帝陛下被怼得满脸涨红,不过还是耐着性子再三叮嘱。 杨廷和、王鏊等人见状,都是有些哭笑不得。 只是内阁大学士杨廷和现在却有些笑不出来,甚至眼睛都有些通红。 因为昨夜汤昊主动拜访于他,二人交谈到了深夜,他也知道了这一次信国公汤昊出海的真正目的。 根本就没有什么倭国叛乱! 这位信国公,他是要去冒险远航,寻找高产粮食作物! 说实话,对于汤昊,杨廷和的心情一直都很复杂。 杨廷和这位正德帝师,最先进入朝堂视野进入内阁,也正是因为汤昊有意赠送的那本《帝鉴图说》,这才得以顺利进入内阁,仕途更进一步。 但是在这之后,因为自身立场的关系,杨廷和不得不与汤昊展开争斗,尽可能地保护文臣缙绅的权势利益。 可惜伴随着汤昊大破蒙古,甚至生擒蒙古小王子,武将勋贵强势崛起,已经势不可挡了。 这段时间,凶威滔天的信国公汤昊,险些压得满朝缙绅喘不过气来。 可是,汤昊做错什么了吗? 他没有! 相反,他为大明立下了无数功勋! 别的不提,光是一战击溃蒙古有生力量,生擒蒙古小王子,就足够他汤昊青史有名,流芳百世了! 明明已经位极人臣,明明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可汤昊却没有安于享乐,而是冒着生命危险再次出海,为大明探寻高产粮食作物!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杨廷和难以理解,但不妨碍他心生敬意。 尤其是汤昊给他留下的那些手稿,昨夜杨廷和看后,更是心神狂震!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火耗归公! 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这些都是足以改变大明王朝政治格局的国策啊! 他杨廷和何德何能,能够得到信国公汤昊的青睐,将这些惊天国策转交到他杨廷和手中? “此次出海,艰险不必多言。” “所以我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否安然返回!” “若我不能安全返回,这些利国利民之策,还请首辅斟酌思量!” “首辅若有经世治国之心,当尝试着逐一推行下去,若无,那还请首辅留下这些手稿,给后人留下一个机会。” 这是汤昊告诉杨廷和的原话,也是杨廷和此刻神情动容的真正原因。 或许,世人全都看错了汤昊,全都看错了这位大明忠良! 汤昊也注意到了眼眶通红的杨廷和,笑着向他点了点头。 他不确定自己能否安全横跨太平洋,所以提前留下了这些利国利民之策。 他同样不确定,杨廷和是否有这决心,做一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改革者,推行这些利国利民之策,为大明百姓开辟出一个真正的盛世。 但是,他只能做这么多了。 至少,杨廷和身为帝师,是不会瞒着朱厚照的。 就算他汤昊回不来了,这些利国利民之策,还是会留在大明,慢慢发酵,等待一個合适的时机,等待一位年轻有为的君主帝王,再顺应大势进行改革。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朱厚照? 汤昊也不知道,这些国策是否符合现如今的大明国情。 杨廷和身为内阁大学士,他对大明国情的了解,超过任何人,包括皇帝朱厚照和汤昊这个武勋。 所以,将手稿留给杨廷和,这是汤昊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 时候差不多了,物资装运完毕。 汤昊同妻儿道别,随后看着自己熟悉的一个个人,一一向他们点头示意,最后看向了皇帝朱厚照。 “不要忘了我们的最初目标。” “中兴大明!” “让大明再次伟大!” 朱厚照红了眼眶,重重地点了点头。 “朕永远都不会忘!” 君臣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随后汤昊登船,船队缓缓驶离了码头。 在大明王朝的注视之下,大将军汤昊再次踏上了一段未知的征程。 汤昊站在甲板面上,身旁突然多出了两人。 “侯爷,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侯爷,俺也来了!” 看着汤木和常阔海,汤昊没好气地一人给了一脚。 “你们两个家伙真是,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跟着我干什么?” “那侯爷你不是一样吗?”汤木嬉笑道。 三人面面相觑,最后不约而同地大笑了起来。 一如当年,他们初见时那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