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章 老师一个半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中午时分,食堂里弥漫着浓浓的菜香。 窗口前,大排长龙,方言趁着排队的工夫,继续翻阅古桦的《芙蓉镇》初稿,就在此时,耳边传来一阵接一阵的议论声。 “岩子你听说了吗?” 古桦把头转了过来。 “听说什么?” 方言抬起头看去。 “听说所里要给我们学员分配导师。” 古桦眼里闪过一丝精光。 “听说了。” 方言恐怕比在场的所有人都更早知道配导师这件事,自己或许还是最特别的一个。 李清泉、徐钢他们要走了自己《暗算》的誊抄稿,但到现在,一点儿消息也没有。 既不知道给了谁,也不知道谁当自己的老师,总之,他们不说,自己也不问,等呗! 接下来的几天,学员们陆陆续续地被叫到办公室,李清泉、徐钢等人和他们轮番谈话。 比如,小说创作的方向、擅长的体裁。 等34名学员都问了个遍,大家伙的心里都有数了,传言非虚,确实在给他们找导师。 就在万众期待之下,终于在4月29日这一天,徐钢在开饭之前,面对众人宣布: “同学们,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 “经过我们所里开会研究决定,为了更针对性地提升你们的写作水平,在学期的后半段,创作班的每位学员将会按照创作方向,分配到一位业内导师,得到专门的指导……” 此话一出,整個食堂彻底炸开了锅。 饶是心里有所准备的学员们,在听到这个消息的刹那,脸上露出灿烂兴奋的笑容。 看着躁动的人群,徐钢拍了下桌子: “大家先安静,先听我说。” 啪的一声,食堂里顿时安静得针落可闻。 “这次分组,既有三五人一组,也有一二一组,导师分配的依据,完全是按照你们的题材类型、创作方向等多方面因素。” “那么现在,我开始宣布分组情况。” “王安逸,瞿小伟,郭玉道,金近老师。” “莫伸、古桦……王朦老师。” “………” 伴随着一个个学员的名字喊出,被点到名的学员并没有因为导师的差异,而心生嫉妒。 所里给他们分配的导师,确实合情合理。 比如,王安逸、瞿小伟他们的创作方向是儿童文学,就被分配到擅长儿童文学的金近。 再比如莫伸、古桦,明确要写反思文学,就把他们安排给王朦这个《燕京文艺》主编。 毕竟,《燕京文艺》是反思文学的主阵地。 “蒋紫龙,秦兆阳先生。” “方言,沈雁氷(茅、盾)先生。” 徐钢看了下蒋紫龙,又看了眼方言。 “哇!” 一时间,满屋一片哗然。 一道道羡慕的目光立刻投向蒋紫龙和方言,尤其是方言,这怎么能让人不羡慕呢! 方言震惊地两眼圆瞪,十指紧扣。 想到李清泉他们会给自己找个文坛宗师指导自己写长篇,但没想到竟请来尊泰山北斗。 就算不认识沈雁氷,也该知道茅盾文学奖,这可是迄今为止华夏文学界的最高奖。 在整个主流文学里,也是当代文学大师。 更别提他一连串的身份,前文化bu长、作协首任高官、《人民文学》、《文艺报》的第一任主编…… 这相当于,孙猴子拜入菩提祖师门下。 “呼,呼,呼……” 深呼吸几口气,慢慢冷静下来。 隐隐猜到是自己同意写长篇小说,所里领导才会大费周章地给自己找这尊祖师当老师。 果然,不想进步的人是不可能进步的! 菩提祖师,俺老孙太想进步了! 此时此刻,方小将成了众人眼中的焦点。 “岩子,你怎么一点儿也不激动?” 莫伸用手肘轻轻碰了下他。 “激动啊,怎么不激动,我激动得灵魂都出窍了,差点没给我送去地府见阎王。” 方言脸上不动声色,还开起了玩笑。 “哈哈哈!” 铁甯、王安逸、莫伸、古桦等同窗好友哈哈大笑,羡慕归羡慕,但替他由衷地高兴。 方言嘴角疯狂上扬,余光里注意到蒋紫龙神情有些落寞,眼神仿佛流露出一丝懊悔。 “岩子,你最近是满面红光,喜事连连,小说马上要在《收获》发表不算,现在又能得到茅公的亲自指导,是不是该庆祝庆祝啊?” 莫伸冲着其他人挤眉弄眼。 “对,请客,必须请客!” 古桦、蒋紫龙等人立刻嚷嚷起来。 方言爽快地答应下来,且不说《暗战》的小说稿费,单单话剧改编就有一两百块钱。 但光有钱没用,还得有票才行。 正琢磨带他们上哪里搓一顿,铁甯却笑眯眯道:“休想一顿饭把我们打发了,这样吧,马上就到五一了,你是不是尽一尽地主之谊,当个向导,带我们欣赏一下燕京的风光?” “可以啊!” ………… 夕阳的余晖,照在复兴门外大街的小楼。 “小琳姐,欢迎欢迎!” 万芳打开了门,把李小琳请进屋。 两人边在走廊走,边相互寒暄。 “我这一趟是来燕京公干的,找人改稿。” 李小琳笑吟吟道。 “谁啊?”万芳一问。 李小琳道:“方言,认识吗?” “是不是写《牧马人》的那个作者?” 万芳看她点头:“认识认识,这次他又写了什么?能不能把他写的稿子借我看看?” “别急,等我先见了万叔叔。” 李小琳和她走入了一楼的书房。 就见万佳宝放下手中的书,语气慈祥地让她坐在自己的身边,聊起李尧堂的身体情况。 “万叔叔,我这回是给我爸爸当信使,这是他给您的信。”李小琳把信递了上去。 万佳宝让万芳陪着她,自顾自地看起信。 面色越来越凝重,尤其是看到末尾时。 “我记得屠格涅夫患病垂危,在病榻上写信给托尔斯泰,求他不要丢开文学创作,希望他继续写小说,我不是屠格涅夫,伱也不是托尔斯泰,我又不曾躺在病床上。 但是我要劝你多写,多写你自己多年想写的东西。你比我有才华,你是一个好的艺术家,我却不是,你得少开会…… 多给后人留一点东西,把你心灵中的宝贝全交出来,贡献给我们华夏的文化事业……” (ps:来自《随想录》) “唉!” 看完之后,万佳宝整个人像失了魂,久久地望着这封信不出声,最后无力地叹了口气。 正在他无比郁闷时,耳边却传来惊叹声。 “这个开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对吧?这是用的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时空叙事的手法,把过去、现在和将来结合了。” “………” “小琳姐,这篇《暗战》,写得真好。” “可不是嘛,你再往下看,后面更精彩。” 看到万芳和李小琳叽叽喳喳,万佳宝注意到她们手里的稿纸:“你们俩在看什么呢?” “爸爸,就是你有次在家里提到的那个‘方言",我们在看他的新作。”万芳说,“这篇还是李伯伯代表《收获》向方言约的稿。” “喔,小方?” 万佳宝萌生了兴趣。 “万叔叔,我爸爸也希望您给看看。” 李小琳如实地转告了李尧堂的话。 万佳宝拿来一看,敏锐地瞧出《暗战》有改编成话剧的潜力,也猜到了李尧堂的用意。 “你爸爸这是想拿这个激我啊。” “万叔叔……” 李小琳张了张嘴。 万佳宝伸手一拦,“你爸爸也是好心,其实我自己心里也急,想写出不亚于《雷雨》、《日出》这样的作品,这不,一直在构思。” 接着拍了拍纸稿:“这个《暗战》很不错,适合改成话剧,交给人艺的话……” “万叔叔!” 李小琳急忙打断,说已经征得了方言的同意,把《暗战》交给沪市话剧院。 “好,好,不跟你抢就是了。” 万佳宝笑眯眯道:“不过你怎么没有让小方来写这个《暗战》的话剧剧本?” “他说他对话剧一窍不通……” 李小琳隐约听出他的弦外之音:“您是说他可能在话剧创作上也有天赋?” “这篇稿子明显用了电影的蒙太奇手法。” 万佳宝不吝言辞地夸奖一番,“从《暗战》里,我能看到一股创造力的朝气,真没想到这个小方,不但在文学上是个大器之材,在话剧上,竟然也是个难得的可造之材。” “如果让您收他为徒,您会收吗?” 李小琳半开玩笑地说,讲习所正在满世界地给方言找老师。 “收他?” 万佳宝沉默了下来。 在万家呆了一会儿,李小琳回到招待所。 一五一十地汇报给李尧堂,果然不出所料,李尧堂不同意当方言的老师,但也不反对指导写作,至于导师,只能另请高明了。 李小琳带着遗憾,把电话打到讲习所。 出乎意料地得到这么个消息—— 沈雁氷要当方言的导师! “天呐!” 李小琳难以置信地睁大了双眼。 方言这一个半老师,纵观整个文坛,也是独一份!这个年轻人!文运昌隆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