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一九八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八四五章 走鹃面临尴尬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老李,我代表国智超算研究所邀请你来参加国智4000的鉴定会,我下午2点钟会亲自将邀请函送到你手里。 7月8日,倪光兰亲自给科院计算机所所长李光杰院士打电话。 李院士还兼任中科曙光公司董事长,李院士团队正在研发“曙光5000A”。 “曙光5000A”设计峰值浮点运算速度每秒达230万亿次。 “老倪,恭喜恭喜!我一定准时到场。” 李院士苦笑,还打算12月初邀请倪光兰参加“曙光5000A”的鉴定会,羡慕老友,只需要一门心思的研究新项目,不操心研发经费、超级计算机的销售和售后情况。 作为曙光公司董事长,李光杰还要关心曙光超级计算机的销售情况。 2003年9月,“国智3000”的市场价是9800万元人民币,如今降到9000万元;今年一月上市的“天河二号”的市场价是8800万元人民币。 “天河二号”的设计峰值浮点运算速度每秒达100万亿次。 国内百万亿次计算机规模的机型最低售价只有8800万元人民币,比进口同类型机型便宜40%左右,“曙光5000A”计划售价2亿元人民币。 李院士还出面同沪海证交所联系过,但对方打算定购一台“国智4000”,一步到位。 传闻,京城奥组委也打算定购一台“国智4000”。 “老金,我代表国智超算研究所邀请你来参加国智4000的鉴定会,我下午3点钟会亲自将邀请函送到你手里。” 给李院士打完电话,倪院士又给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毅连院士打电话。 “老倪,恭喜恭喜!我一定准时到场。” 2004年9月,国家投资5亿元,设计峰值每秒达到18万亿次的神威3000A在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成功;金院士团队研发的设计峰值浮点运算速度每秒达100万亿次的神威4000A也到了后续阶段。 李院士、金院士和倪院士不仅是国家超算专家组成员,还都是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引领中国超级计算机的发展。 “国智4000被研发成功了,我们只有抓紧时间,才不至于被丢得太远。” 国防科大计算机所长杨学俊教授和副所长廖相科教授先后都接到了国智超级计算机研究所副所长皮卓定研究员的邀请电话和派人送来的邀请函,邀请他们参加“国智4000”的鉴定会。 杨学俊和廖相科召集“天河二号”研发团队各部门负责人开会。 “天河二号”团队经过调研后大胆决策,采用CPU+GPU的异构融合技术路线,计划搭载14336颗Intel酷睿2超算CPU、7168块GeForce7超算GPU,设计峰值浮点运算速度每秒达2300万亿次,跳过中间阶段的每秒1000万 亿次,从每秒100万亿次直接冲刺每秒2300万亿次,到时问鼎超算TOP500榜首。 研发经费25亿元(约3亿美元),研发周期36个月。 设计峰值浮点运算速度每秒从100万亿次到1000万亿次是一道大坎,技术难度极大,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 国智电脑公司投资25亿元,由国智超级计算机研究所研发“国智4000”,设计峰值浮点运算速度每秒1212万亿次,研发周期30个月,“国智4000”问世就能打破了美国对中国1000万亿次的技术封锁,还不花国家一分钱,各 方面都喜闻乐见;有关部门对“天河二号”团队计划耗费25亿元巨资研发每秒2300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没有了紧迫感,也没有信心。 经过多方面努力和协商,4月,科技部和国科委共同拨款15亿元,用于研发设计峰值浮点运算速度每秒达1000万亿次的“天河二号”,研发周期26个月。 “彭明盛先生,国智4000宣布研发成功了,峰值浮点运算速度每秒达到1212万亿次,超过了我们的最大运算速度。“ “走鹃”项目工程总工程师唐?格莱斯(DonGrice)一直关注“国智4000”的研发进展情况,7月25日,他第一时间从GPN上看到了国智4000通过中国超算专家组鉴定,将向超算国际TOP500组织申报的消息。 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格莱斯第一时间向IBM的CEO彭明盛(Samuel).Palmisano)汇报。 耗资15亿美元的“走鹃”工程项目,设计峰值浮点运算速度每秒达1015万亿次,采用CPU+GPU混合架构设计,其中包括12960颗PowerXCell2i协处理器和6912颗GeForce6处理器,存储空间80TB。 “走鹃”按照工程项目的进展规划,计划今年6月就能研发成功,但由于IBM的65nm制程的半导体生产线由于资金的缘故,推迟了4个多月量产,导致PowerxCell2i协处理器的生产晚了4个多月。 “走鹃”项目将于今年10月研发成功,正好赶上下半年的TOP500发布时间。 但计划没有变化快! 设计峰值浮点运算速度每秒达1212万亿次的“国智4000”对标每秒达1015万亿次的“走鹃”。 耗资15亿美元研发“走鹃”工程,是IBM和美国能源部联合开发的超算项目,比目前全球最快计算机、IBM研制的“蓝色基因”快1倍多,研发成功后,将放置于IBM位于纽约波基普西的实验室中,前6个月内,“走鹃”将用于运 算全球能源与导弹测试等无关的非机密计算。6个月后,“走鹃”75%左右的工作都将涉及导弹测试和其它机密任务。 “走鹃”工程还是IBM继续保持超算TOP500第一的重大形象工程,面世只能成为TOP500老二,这是“走鹃”工程项目组成员和IBM高层都不愿意看见的尴尬局面。 处于研发后期的“走鹃”,要实现设计峰值浮点运算速度每秒超过“国智4000”,不是多加几千块CPU和GPU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从硬件适配,软件与算法优化、系统调度等三个核心维度进行调整,将面临成本失控、工期大 幅延期、技术兼容故障、供应链断裂、性能不达标、团队衔接混乱等研发重大风险。 “格莱斯先生,事到如今,我们只能按照设计方案和研发进度,保质保量完成研发任务,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董事会不会追究大家的责任的。” IBM是一家上市公司,CEO彭明盛也不敢随便更改“走鹃”的设计方案和研发进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