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皇太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章 准备去北方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三杨的实力,朱元璋已经看到。 这样的三个人,若是能够协助处理朝政的话,绝对是大明的好事情。 于是朱元璋也都分别给了他们职位,其主要目的嘛,就是负责辅助朱允熥处理一些奏折,同时陪同朱允熥,多读一些书。 这件事情定下之后,朱元璋便看向朱允熥说道: “接下来,允熥你应该没什么重要的事情了吧,若是没什么事的话,便安心在文华殿,和这三杨,一起帮朕过一遍内阁的奏折,你也静下心来多学习学习。” 朱允熥知道,朱元璋这是要开始正式的培养朱允熥如何去做好一个皇帝。 但朱允熥确实还有事情,于是便对朱元璋说: “皇爷爷,以后的时间还长,孙儿学习处理朝政的机会还有很多,但当务之急,孙儿却有一些事情要急着去处理,所以恐怕暂时还不能够将精力,全部用在处理朝政之上。” 听到这话朱元璋也没有生气,毕竟他看过史书,知道自己的寿命还有六七年,确实有足够的时间去教朱允熥。. 于是朱元璋问朱允熥:“”那你还有什么事情要去做,说来给咱听听!” 朱允熥:“孙儿想要办一件大事情,这件大事情一旦办成,可以让天下绝大多数,乃至全部的百姓都摆脱饥饿。从此,不再担心粮食不够吃的问题。” 朱元璋立马来了兴趣,说:“”允熥啊,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个千古难题?” 朱允熥道:“我知道,海外有许多我大明不曾拥有的各种粮食种子,所以我想去寻找一个人。 然后组建一只海上船队,带上足够的兵力,和我大明的一些物产,一路乘船,到海外去和其他国家交好。 同时进行粮食的交换,以及文化交流。从而,让我大明也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物产及粮食。 这些粮食之中,有两种名叫土豆和红薯的食物,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大明解决许多百姓们的吃食问题。 所以这个事情至关重要,也迫在眉睫。晚一天去带回这样的种子,我大明的百姓就会多一天挨饿的日子。” 朱元璋虽然看过明史,但他所得到的明史,只是大致地记载了明朝开国到灭亡皇族之间发生的事情。 所以对于民间的一些粮食,和一些与皇室关系不大的事情,他那本史书上面,几乎是没有记载的。 所以根本不知道郑和这个人物,也不知道下西洋这个事情,更不知道土豆和红薯这两样东西。 所以对这个事情,他也很迷茫,便问朱允熥: “你所说的这两样食物,真的存在于海外的一些国家吗?” 朱允熥点头说:“绝对存在,只需要我派一个人,带着团队过去进行交换,带回足够的种子,一定能够解决我大明粮食的问题。” 朱元璋见朱允熥如此确信,出于对朱允熥的信任,便郑重点头说道: “若你说的当真,咱必然是没有理由拒绝的。就是不知道,你说你要找的人,是什么人?” 朱允熥说:“在我的了解中,这个人或许政治手段和才学不如三杨,但是他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军事、打仗、航海,都非常突出。 总之这个人,会对我有很大的用处。 朱元璋又问:“那么这人现在何处?” 朱允熥说:“在北方,四叔燕王那儿。” 朱元璋眉头微微一皱,旋即对朱允熥说: “你要去北方你四叔那儿?” 朱允熥点了点头,朱元璋却沉默了一下,老实说,在以前他,对燕王这个儿子,他还是很重视很喜欢的。 可以说除了太子朱标之外,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可能就是老四燕王朱棣。 只是,自从看了大明的历史之后的朱元璋,面对朱棣,就没那么喜欢了。 在他看来,朱棣做了皇帝倒也确实是个好皇帝,这一点毋庸置疑。 可偏偏这朱棣的后代,越往后越奇葩。 大明的江山,之所以断送,和朱棣的后代们所搞出的各种骚操作和花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朱棣的这些后代们,都安安分分地当好皇帝,都向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他们这样靠谱一点的话。 大明绝对可以一直的昌盛下去。 可偏偏这些皇帝们越往后面越奇葩,所以这也导致了朱元璋在看过明史之后,发誓绝不能让大明的江山给到朱棣这一脉去做。 话说回来,但凡朱棣的后代们靠谱一些,没那么多奇葩的话,朱元璋甚至都会选择直接将皇位传给朱棣。 可偏偏历史就是历史。 而朱元璋又看到了历史。 自然不会让这可怕的一幕再发生。 毕竟当初的朱元璋,在看到后世那些奇葩皇帝的时候,一度气的半夜在床上痛哭流涕。 所以此刻的他,对朱棣已经没有了多少好感。 既然已经将朱允熥定为了接班人,那么朱元璋自然要考虑一下,朱棣所存在的威胁。 毕竟史书上这朱棣,可是抢过朱允文的皇位。 朱元璋不得不为朱允熥做好打算,防备朱棣将来抢朱允熥的皇位。 可他没想到,这朱允熥居然还要主动去朱棣那里,这让朱元璋有些不放心。 害怕老四朱棣,会对朱允熥做什么。 似乎是看出了朱元璋的担心,朱允熥笑着说道: “皇爷爷不必担心您,现如今我是皇太孙,四叔不会,也暂时不敢把我怎么样。” 朱元璋和朱允熥,全都没有把话说的太直接。 而是互相心照不宣的互相看了一眼。 紧接着朱元璋叹了一口气说: “你知道,咱在担心什么,所以你还是要去?” 朱允熥点头说: “必须去,一是寻找我要找的那个人才,第二嘛其实也想过去,给四叔敲敲警钟。” 这时候的朱允熥在朱元璋面前说话,其实也没有了那么多的顾虑。 既然朱元璋要让他做这个皇太孙,那么一定是希望他把这个位置坐稳的。 既然如此,朱允熥所具备的唯一威胁,朱元璋必然便一清二楚。 朱元璋不想让朱允熥去北方,显然也是担心朱棣会对朱允熥做什么。 既然朱元璋对朱棣也有怀疑,那朱允熥便不怕将这个事情说破。 见朱允熥如此坚持,朱元璋便点了点头说道: “也罢,你想去便去。有咱在,老四那个兔崽子想来,是不敢把你怎么样的。再者,你现在是太孙,去北方边塞之处,巡视一下也是好的。 咱顺便也给你个任务,去看一下傅友德所招兵买马的成果。并督促他,好好的训练边防兵。” 朱允熥笑着说: “孙儿明白,时间紧迫,那孙儿明天就出发。” 朱元璋无奈的笑了笑说道: “你呀,有点什么事情,总是这么着急的就要去干,也罢,既然你说事态紧迫,那便早点去办了也好,若是真能够解决百姓们吃食问题,的确是宜早不宜迟。” 朱允熥也笑了,旋即拱手告辞。 离开了御书房,三杨也跟在朱允熥的身后。 到了文华殿,这里是平时朱允熥帮助朱元璋处理奏折,并且学习的地方。 一到文华殿,杨士奇便迫不及待的开口说道: “太孙殿下,这个时候去燕王朱棣那儿,恐怕一路上还是会危险许多。” 杨荣也开口说:“我也有这样的担忧,害怕会出现一些不好的事情。要不然……” 他们是想要开口劝朱允熥不要去,在他们看来,此刻的朱允熥,安危最为重要,去寻找他们三个的路上,便已经遇到了几轮刺杀。 若是再往北方去,不难预料会有其他的一些危险。 然而朱允熥却说: “不必担心,我会带上十名锦衣卫,另外会让赵青竹陪着我。有她在,相信这天下能伤害我的人,没几个。”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三杨顿时无话可说了。 虽然他们很想劝朱允熥不要去,但也不得不承认,有赵青竹在,确实没有谁能够上得了朱允熥。 想到这里,他们倒也不再做无谓的劝说。 而朱允熥则是对他们说: “我不在的这些日子里,内阁送来的这些奏章,你们依旧按照你们的想法进行梳理,有问题的写出问题,有意见的写出意见。然后送给皇爷爷。” 三杨纷纷拱手:“臣等明白,谨遵殿下吩咐!” 朱允熥笑着说: “不必多礼,三位是我请回来的人才,我相信你们的能力,也相信你们能够为他们开创一个好的未来。 所以三位必然要好好的工作,不可辜负我的一片苦心啊。” 三杨纷纷跪在地上,异口同声道: “殿下知遇之恩,臣等莫不敢忘,为殿下鞠躬尽瘁,为天下死而后已。” 朱允熥笑着将他们扶了起来,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对未来也充满了希冀。 接着朱允熥就对三杨说: “其实,这一次去北方,不仅仅是想要寻找我要找的那个人。另外,我也想要去见一见这个四叔。如今的他,算是唯一的一个,对我将来的皇位产生威胁的人。 这样的人,早点打打交道了解一下,以后才能够有更好的应对手段。否则将来的我,会显得非常的被动,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 听到朱允熥的话,杨士奇愣了一下,便点了点头,说: “如此说来,此行倒也有些非去不可的意思,既然如此,臣便不再阻拦皇孙殿下。不过此去还是危险,切不可让青竹姑娘离开你半步。” 朱允熥笑着点了点头,他知道三杨也是为了自己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