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1章 十大帝王(七)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书接上文】天幕盘点1朱元璋时宣布分上下两部分来讲。 万界观看天幕的帝王将相,书生,百姓兴趣更浓了。 天幕盘点到第五位帝王,大明皇帝朱元璋时,要分上下两段讲,这朱元璋果然有故事。 天幕接着讲述: 洪武元年,北伐大军攻占元大都之后,改名燕京。 自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石敬塘为了当皇帝将燕云十州割让给契丹。 从那一刻起至明朝朱元璋,长达四百多年的闯燕云十六州才再次回到汉人怀抱。 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出身,当过和尚,做过乞丐,最后成为一代开国皇帝。 其传奇的一生就是一部励志人生。 从乞丐,到迎娶白富美,再到登上象征九五之尊的皇帝,简直太厉志了。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后,在北伐成功收回燕云十六州之后,国家还未完全统一。 洪武三年,正月,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出兵进攻北元。 明军此次北征,三路皆胜。 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逃到漠北,其子买的里八剌等被俘。 这第一次对北元残余势力进行征讨,也是自明朝建立之初的立威之战。 洪武四年,灭夏,平四川。 洪武十年,平云南,逐渐统一全国。 养子朱沐英对明赤胆忠心,永镇云南,赐沐王府。 洪武五年,正月至十一月,朱元璋又对北元进行第二次征伐又称岭北之战。 此战结果:徐达的主力中路军大败,李文忠的东路军得失相当,仅冯胜的西路军获胜。 但因惧怕东察合台汗国的东进,冯胜放弃了甘肃,第二次北征以失败告终。 除了北伐外,朱元璋亦陆续平定中国其他地区。 朱元璋派胡美由陆路进入福建,汤和和廖永忠所带的水军从海上进攻福建和广东。 降服割据势力陈友定,何真等接着攻取广西。 洪武二年,徐达从东面进入山西,击败扩廓帖木儿年底平定陕西。 洪武十五年,傅友德蓝玉等取云南,消灭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降服大理段氏。 洪武二十六年,明朝确立了对整个河西走廊的统治。 洪武十四年,北元平章乃儿不花等南侵明边境。 朱元璋命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信国公汤和为左副将军,颍川侯傅友德为右副将军率军北征。 大军渡过胪朐河,俘虏北元知院李宣及其部众,八月底,明军北征各部胜利班师,辽东从此完全纳入明朝版图。 洪武二十年正月,朱元璋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师20万人北征故元太尉纳哈出。 结果是战胜纳哈出,明得其军民万余人。 羊,马,驼,驴,辎重无数最后肃清了元朝在辽东的势力最后肃清了元朝在辽东的势力。 六月底,傅友德以新得到的辽地汉人军士驻守大宁,冯胜等胜利班师,辽东从此完全纳入明朝版图。 洪武二十一年三月,明朝侦察到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 决定急行军直扑元帝所在,四月十二日,蓝玉部明军到达捕鱼儿海南岸。 探知脱古思帖木儿的营地就在捕鱼儿海东北,80余里。 于是发动突袭,获包括脱古思帖木儿次子地保奴等获包括脱古思帖木儿次子地保奴等64人。 太子必里秃妃并公主等119人,吴王朵里只,代王达里麻平章八兰等2994人。 以及北元宝玺,图书,金银印章等等。 朱元璋的武治已讲差不多了,武治最后丶一点就是边塞九王。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就藩制度。 他把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就藩,以拱卫大明朝的安全。 其中大部分都分到了北方边疆,从辽东到甘肃一线的九位藩王合称为九大塞王。 这九大塞王分别是秦王朱樉。 晋王朱棡,燕王朱棣,代王朱桂,肃王朱楧,辽王朱植,庆王朱栴,谷王朱橞。 朱允炆的继位各自的命运也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那么朱元璋在文治方面又当如何? 这是朱元璋最让人诟病的之处,本有恢复汉人江山,再造中华之功,恢复华夏文明和汉家文化的功绩。 却因为一系列错误理念,错误决策等与千古一帝美誉失之交臂。 文治:恢复科举制,却错误的搞八股取士,禁锢读书人的思想。 思想一旦被禁锢,国必亡矣。 重视儒土,推崇孔孟之学,原本没错。 错在没有吸取宋朝灭亡的教训,而是犯了历史上那些灭亡朝代相同的或类似错误。 晋朝王与马共治,宋朝士大夫共治天下,明朝也如此。 朱元璋犯了所有灭亡朝代都犯的错,过分的提高士大夫阶层的社会地位。 比如科举中举,成了举人老爷,赐有田产或来自举人家乡士绅商贾的捐赠。 这些本无可厚非,错在不纳粮,不交税。 无法作出士绅一体纳粮,由于这些中举之人不交纳粮食,导致最后大明经济崩了。 与宋朝一样,读书人,士绅地位过高,在中晚期文官集团逐形成一股势力。 这种势力可以明目张胆的架空皇帝,后期党争不断。 在洪武年间又鉴于元朝的政治混乱,故以猛治国。 即位后在全国掀起了反贪官运动,矛头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污吏。 朱元璋利用残酷刑法处置贪官,采取剥皮揎草,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酷刑。 这种举措震慑了一批官员,使他们行为大为收敛。 朱元璋制定整肃贪污的纲领【大诰】,《醒贪简要录》。 允许民间百姓上访,明朝允许百姓扭送不法官吏。 如果官吏在征收税粮以及摊派差役作弊曲法,百姓可以向上级官吏举报。 也可以直接扭送,对于应当接访而没有接访处理的上级官员,亦要依法论处。 朱元璋在午门外特设鸣冤鼓,虽然这些举措非常好,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和进步。 但是,却完全忽略官场潜规则,官官相护,包庇纵容。 又有多少有冤的百姓死于上京告御状途中? 洪武十五年,出于监控官员的需要,朱元璋将管辖皇帝禁卫军的亲军都尉府改为锦衣卫。 并授以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等权力。 锦衣卫是一个正式的军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掌控。 锦衣卫,是世界上第一个特务机构,比欧美日等国家早了几百年。 什么叫特务?是专门刺探,窃取别国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情报,负责潜伏,渗透,暗杀对方国家重要人物,顶尖科技人员或拉拢对方重要人物的职业探子。 只是明朝的特务机构比较简单,主要还是皇帝的耳目,为皇帝服务的一个部门。 朱元璋出身贫苦,受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对此他极为痛恨这些人。 朱元璋派出大量名为的检校的特务人员,暗中监视所有官员。 锦衣卫有它有自己的法庭和监狱,俗称诏狱。 诏狱里采取剥皮,抽肠,刺心等种种酷刑以及一些比较残酷的刑法。 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减免赋税。 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 即便如此,在朱元璋老家凤阳,明朝称为中都这个地方,以凤阳花鼓的形式传出民谣,并唱道: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洪武年间民间疾苦,也证实历史上明朝至清朝康熙五年,这一时期气候异常。 在明朝朱元璋洪武年间就已经出现小冰河时期的征兆。 明思宗朱由检时期,小冰河时期达到最高峰,这也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一个最大的外在原因之一。 朱元璋在文化上紧抓教育,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对外关系上,设了十六个不征之国,最大的错误是把狼子野心的岛国小日本也列为不征之国。 据说朱元璋有过征讨倭寇岛国日本的想法,却被刘伯温阻止。 刘伯温这一举动,对后世子孙带来的是灾难。 在朱元璋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有再造中华之功,却错误推行残害妇女的政策,除了要求女子裹小脚,缠足外,还创立狗屁的贞洁牌坊。 造成许多无辜女子死亡,被迫成为寡妇或殉葬! 为了一块一文不值的石头,多少父母或亲族逼死族中女子? 另外便是恢复残酷的殉葬制度,这是严重的开历史倒车。 是文明史上一次大倒退,裹脚缠足之风盛行。 这是对妇女的身心健康的一次毫无人性的摧残,是人性的扭曲。 马皇后是天足,没有缠足,却被一群心理变态的读书人说成马大脚。 缠足起源于五代十国,据说后宫某个嫔妃为了争宠,不惜自残双脚。 皇帝见其怪异的走路姿态,一时好奇而临幸。 这种行为,天下士大夫们不以为耻,劝阻反而推波助澜。 到了宋朝,一帮软骨头的犬儒,腐儒,酸儒更是变态。 甚至写出赞美三寸金莲的诗词,其中包括大宋历史名臣,名人在内。 战场上打不过辽,夏,金,却用残害妇女的方式来彰显自己所谓的男人尊严。 简直是禽兽不如,无耻至极。 更为可笑,可耻的是抹黑千古一帝秦始皇! 明太祖朱元璋另一个严重错误就是颁布禁海令,导致沿海地区百姓生存不下去。 明朝倭寇猖獗,正确的做法是建立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打到倭国本土上。 可朱元璋却错误的选择禁海,实际收效甚微。 倭患从明朝洪武年开始直到满清灭亡都没有解决。 朱元璋另一个错误便是奇葩的宗室制度,这个制度直接拖垮大明财政。 皇室宗亲不能自食其力,去经商。 一切都依靠朝廷供养,使皇室宗亲成为最大的蛀虫,吸干大明。 这也是因为朱氏皇族人太多,没计算过百年之后会有多少人吃穷大明。 这也是导致大明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朱氏皇族宗亲成为最大的蛀虫之一。 其实不仅仅是大明王朝,历代王朝在其灭亡前都有征兆。 只是帝王们不知道而已,所有大一统王朝从开国皇帝开始就已经决定了王朝兴亡。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 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 朱元璋的墓地还有一个故事,修建陵寝之时发现了三国时期孙权的墓地。 当时负责修建朱元璋灵寝的官员犯难了,又不敢乱动孙权墓。 只得上报给了朱元璋,朱元璋言:“不用动孙权墓,让他给咱看大门多好。” 于是,后世子孙去南京旅游时,戏称一天看两墓。 两块风水宝地,或许还能沾点祖先们的光,保佑自己好运。 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 在后世,孙权和朱元璋墓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都会都有专业的考古人员对墓地进行必要的维护,留住文化遗产。 对于朱元璋的评价说法不一,但普遍认可的一句话: 开局一只碗,装备全靠打,迎娶白富美,从此单车变摩托。 激励后人,要励志。 朱元璋的传奇人生,也是最好的人生教科书。 民间关于这位乞丐皇帝的故事很多,比如最为广泛流传的故事《炮轰庆功楼》。 故事讲述的是朱元璋为了能够让儿孙坐稳江山,利用庆功宴将所有的开国功臣一锅端了。 这也是在后世广为流传的故事,当然有人讲历史不杀功臣的皇帝也有。 为此还发生争辩,但有一点却相同,不杀功臣的开国皇帝拥有绝对的自信。 刘邦和朱元璋出身都很低,一个是平民,一个是乞丐。 杀功臣原因很多,有一点是刘邦与朱元璋因出身问题,没有强大的自信心。 朱元璋也能写诗,一手好看的书法字,就连那些书法家也要赞叹一声:漂亮。 在盘点完朱元璋之前,请看两张画像和鉴赏其诗作。 请问这两张画像哪个才是真正的朱元璋本人?” 天幕将两张画像同时亮出,清朝康熙帝不敢出声了。 他怕了,哪个是真不用看,清之前所有汉人王朝都知道。 而现代社会的网友炸了: “肯定那张丑的是假的?” “你凭什么讲丑的是假,右边那张很俊,很威武的是真的?” “汉服见过吗?如果没有,清宫戏看过吧,瓜皮帽知道吗?” “这与画有什么关系?” “这张假画漏洞太多,画师应当是生活在康熙中晚期至乾隆年间。 那时出生的人不可能知道明朝汉服式样,马蹄袖是清朝的,还有帽子上有块小玻璃,只有清朝瓜皮帽上才会出现。 所以断定左边那张画是假的。” 汉服爱好者普及了一下汉服常识,这回全安静了。 天幕:请欣赏朱元璋的书法和诗词。 《咏竹》 作者:朱元璋.明朝 雪压枝头低, 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 依旧与天齐。 此诗一出,万界诗人无比赞叹:好诗! 唐太宗:“朕的诗也不差,这大明皇帝朱元璋,的确不简单。” 乾隆:“朕的诗才是最多,最好的。” 现代网友们吐槽: “卧槽,角色扮演的乾隆也太入迷了,乾隆那也叫诗,笑死人了。” “一片,二片,三四片,也叫诗?玩呢?” 清乾隆自闭之中……。 天幕:盘点十大帝王第五位朱元璋,至此结束,下期再见。 一切如同之前一样,古人也习惯了,等待第四位帝王的盘点,又会是谁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