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8章 十大帝王(十三)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天幕继续这期的盘点: “刘彻在位时,实施军制改革。 为了强化京师长安的安保,在既有的南军北军之外设立期门军,羽林军。 专募强健勇武子弟为兵,又设置八校尉其中中垒校尉隶属于北军。 刘彻即位后,一改之前的防御性国防政策。 出击周边四夷,对外战争贯穿其在位大部分时间。 对匈奴,南越,朝鲜,西南夷,车师,大宛等国家或民族发动了至少二十八场战争。 灭南越,闽越,东越,朝鲜等,降伏车师,楼兰,大宛西羌西南夷等。 大大降低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刘彻一系列战争所辟疆土,视高,惠,文,景时几至一倍。 刘彻之母王娡在怀孕时,汉景帝刘启尚为太子,王娡梦见太阳进入她的怀中,醒来告诉刘启后,刘启认为这是高贵的征兆。 刘启继位是为景帝,不久刘彻出生。 刘彻是汉景帝第十子,亦是王娡唯一的儿子。 刘彻成为储君后,景帝拜卫绾为太子太傅,王臧为太子少傅,让他们辅导刘彻。 汉景帝后元三年,正月十七日,刘彻行冠礼。 十天后,景帝驾崩,刘彻继位。 刘彻即位初年,太皇太后窦猗房,皇太后王娡为代表的外戚势力在朝中有很大影响力。 刘彻也必须奏事东宫也就是将国家政务向太后汇报。 建元元年六月,刘彻罢免了丞相卫绾和御史大夫直不疑。 将两位外戚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分别任命为丞相和太尉。 另一方面,刘彻也分别任命儒者赵绾和王臧为御史大夫和郎中令。 窦婴和田蚡都喜好儒术,赵绾和王臧又是鲁诗学和春秋谷梁学大儒申公的弟子。 所以从这套执政班子可以看出刘彻的崇儒意志。 他还命令丞相等内外大臣,推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并派人以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召申公。 申公见了刘彻后,强调治国需要力行而非多言。 刘彻喜好文词,故对申公不甚满意,但毕竟已征召而来就任命他为太中大夫。 同时议定修明堂,改正朔,易服色及巡狩封禅等儒家礼制。 太皇太后窦猗房崇尚黄老之学,阻挠儒学改革。 同年十月,御史大夫赵绾请求刘彻不要再将政务汇报给太后。 窦太后大怒,斥责他又是一个新垣平。 于是用自己搜集到的赵绾王臧等非法牟利的罪证,要求刘彻将赵王二人下狱治罪。 二人皆死于狱中,窦婴田蚡也被罢免。 改以开国功臣后裔许昌,庄青翟为丞相御史大夫。明堂等儒家礼制也被废弃。 在此期间,刘彻韬光养晦沉湎于微行和狩猎。 同时,他亦进行了一些对外开拓的准备工作和初步活动。 如派张骞出使西域,派严助征讨闽越等。 建元六年,五月,窦太后去世刘彻得以完全掌权。 此后,刘彻起用功臣外戚以外的官吏乃至出身微贱之人。 如主父偃,公孙弘,张汤等并拜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打破了非列侯不得为丞相的惯例,开启了先拜相再封侯的先河。 又提升御史大夫的地位,让御史大夫张汤取代丞相的作用,相权对皇权的牵制作用也大为缩小。 借灌夫骂座之事而处死了窦婴,不久田蚡亦死。 元朔元年,年近三十的刘彻终于得到了第一个儿子刘据。 遂于同年立刘据之母卫子夫为皇后,六年后立刘据为皇太子。 同时起用卫子夫之弟卫青,外甥霍去病来开疆拓土。 新设大司马之职来安置这些军功外戚。 卫青等深知刘彻对窦婴田蚡以外戚身份操控朝政,招揽宾客之事恨之入骨。 因此行事低调,和柔,取悦刘彻,避免触犯刘彻的皇权。 后世子孙经常调侃,卫子夫最有价值的嫁妆是大汉帝国双璧卫青和霍去病。 一个龙城大捷,威震匈奴,见到卫字大旗,匈奴人望风而逃。 一个少年英雄,八百人直捣匈奴王庭,之后数次出征,封狼居胥达到武将最高荣誉。 汉族之所以称为汉族,就是因为刘彻打出了国威,民族尊严并以汉为华夏族群为代名,故称为汉族。 也有唯天有汉之意,所以华夏族又称为汉族,银河族。 一个民族能以汉为名字,并延用至今,足见汉武帝之历史功绩。 对于地方诸侯势力,刘彻一方面以推恩令进一步缩小其权限与土地。 另一方面,于元狩元年,平息了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的未遂叛乱。 巩固了中央对诸侯王的控制,因列侯不肯助兵攻南越,刘彻以献给朝廷的酎金成色不足为由,褫夺了106名列侯的爵位。 从而敲打了消极应付中央的诸侯势力,元鼎五年以后 刘彻开始频繁巡行郡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经过汉初几代统治者的休养生息政策,汉朝的国力在刘彻即位后已相当厚实。 而刘彻自即位以来,就一改汉初的战略防御政策。 积极进取,征伐四方,力图实现王者无外,大一统的局面。 刘彻开疆拓土的用兵对象首先在南方,建元年间,刘彻两次出兵闽越。 都不战而胜,这令刘彻颇有成就感,坚定了他征伐四方的意志。 他派严助向反对出兵的淮南王刘安传达自己的意思: 强调“汉为天下宗,操杀生之柄,以制海内之命危者,望安乱者卬治。” 即汉朝是天下万国的宗主,具有征伐四方,扶危平乱的使命,其对外用兵的合法性也在于此。 刘彻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是灭胡,即消除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他在建元年间,派张骞出使西域,试图与迁徙到西域的匈奴世仇大月氏结成军事同盟。 在后世看来,张骞出塞其历史意义不在对抗匈奴,而是开拓了“丝绸之路”。 使大汉与西域各部有了经济,贸易,文化等交流与往来。 历史事实已证明一条永恒不变的道理,谁掌控西域谁便有拥有走向强盛的基础。 从汉朝开始至隋唐最强盛的时候,都是掌控西域的时期。 西汉宣帝,东汉光武中兴,明章二帝时期,隋唐时朝都是牢牢掌控西域并延伸到中亚地区。 这一段时间是王朝最强盛的时期,丢失了王朝快速灭亡,甚至连中兴的机会都没有。 但张骞在途中被匈奴扣押,逃脱后亦未能说服大月氏联合汉朝。 因此与大月氏结盟的计划没有实现,灭胡计划流产。 建元六年,匈奴又派人来汉朝要求和亲。 朝中分为大行令王恢为首的主战派和御史大夫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 经过一番争论,刘彻采纳了主和派的主张准备再对匈奴韬光养晦一段时间。 到了元光二年,王恢向刘彻提出了马邑之谋。 试图利诱匈奴军臣单于入境在马邑谷中设伏灭之。 刘彻批准但该计划因行动不周而没有成功,王恢下狱自杀。 此后匈奴断绝了与汉朝的和亲,更加频繁地入侵汉朝边塞。 主父偃,严安等刘彻近臣提议恢复与匈奴和亲以换取国家的稳定。 但刘彻并未对匈奴让步,而是果断提拔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从现在开始,朕要告诉匈奴人,攻守易形了。 寇可往,我亦可往。” 自元光六年以来,卫青等将领连年出塞,收复河套地区,建筑朔方城,使汉朝在对匈斗争中逐渐居于主动地位。 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右地,开拓河西走廊。 浑邪王部四万余人降汉,其后陆续设置四郡。 酒泉,张掖,武威,敦煌是霍去病取的地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汉军隔绝了羌人和匈奴的往来,控制了前往西域的道路。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发动“度幕”战役。 深入漠北大破匈奴,从此匈奴远遁幕南无王庭。 年轻霍去病,封狼居胥,达成武将成就最高峰。 历史上封狼居胥的,勒石燕然仅有四人。 他们是霍去病,窦宪,蓝玉,朱棣。其中朱棣是唯一以皇帝的身份做到封狼居胥的人。 由于霍去病英年早逝,年仅24岁,卫青也老矣。 对匈奴的战事告一段落后,刘彻又剑指其他方向继续开疆拓土。 刘彻派安国少,季终军等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赵兴内附。 但南越丞相吕嘉,不愿归汉,于翌年杀死南越王赵兴及其母汉女樛氏。 安国少,季终军等汉使亦遇害,刘彻遂派路博德,杨仆等发兵消灭南越。 设置南海等九郡,将今广东,广西,海南以及越南中北部地区并入版图。 此后几年,又陆续平定西羌,卫氏朝鲜、西南夷等政权或民族将今青海东部将今青海东部朝鲜半岛北部云贵高原等地并入版图。 元鼎四年,六月,汾阴出土宝鼎被认为是祥瑞之兆。 此后刘彻命令讨论封禅事宜,并在三年后完成封禅泰山的盛典。 改元元封,封禅泰山是治定功成的象征。 但刘彻并未停止用兵的步伐,还将兵锋移至更遥远的西域大宛。 于是有了太初年间,李广利西征大宛之役,经过数年苦战终于斩大宛王,屯田于轮台,渠犁初步控制西域。 而匈奴经过十余年休养,息士马习,射猎元气有所恢复再加上卫霍已死便拒绝按刘彻要求派太子入质汉朝。 重新成为汉朝边患。 刘彻对农业极为重视,其农业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兴修水利:刘彻在位时期,是继战国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兴修水利的高潮。 关中兴建了六辅渠,白渠,龙首渠,成国渠等水利工程。在西北边疆亦设置渠卒负责水利整治漕运治理黄河。 刘彻在位前期,河水连年决口于瓠子。 给沿岸百姓造成深重灾难。 元封元年,刘彻封禅泰山回来途中,亲临瓠子,下了死命令,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实决河,终于堵住了决口。 为了防止河水再一次泛滥成灾,又发动民众修好了黄河分洪的两条渠道。 于是梁楚之地复宁,无水灾,改革农业技术,刘彻任用赵过为搜粟都尉推广代田法和牛耕。 治理黄河成功后,此后约800年没有泛滥。 改进农具,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使西汉社会转危为安。 为昭宣中兴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治国实践过程中法家思想受到重视。 与儒家思想糅杂并用,从而形成了一套霸王道杂之汉家制度。 被后人归纳为阳儒阴法,或称为外儒内法。 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社会。 刘彻在位时,中国历史上首次由政府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汉朝也就有了笫一个国有图书馆。 刘彻用兵数十年,造成民力疲敝,关东流民超过二百万人,不在户籍者四十万。 出现了城郭仓廪空虚,民多流亡,天下虚耗人复相食的局面。 巫蛊之祸,太子刘据遭遇江充之流诬陷,为证清白杀江充却不曾想有人更想让他死。 这幕后如果没有汉武帝的默许,又有谁敢? 所以巫蛊之祸只是一个引子,自古后宫争斗与朝堂之争是相联的。 刘彻此人迷信,可是真正原因难道只是史书上的两字诅咒吗? 别扯了,不论是帝王还是普通人都不喜欢被人诅咒吧。 说穿了只是太子之位的争夺,刘弗陵立为太子时,刘彻直接赐死了她的母亲。 “尧母门”本身就是一个谎言,一个阴谋罢了。 而汉武帝只是利用了这一点,清理掉卫家势力罢了。 太始三年,刘彻新宠赵婕妤怀孕十四个月生下皇子刘弗陵。 刘彻大喜以与尧帝出生前怀孕的月数吻合为由,将赵婕妤的寝宫门命名为尧母门。 这向外界传递出刘彻欲以刘弗陵取代刘据的信号。 导致反太子派和亲太子派之间的斗争日益白热化。 终于酿成了征和二年巫蛊之祸,事后刘彻于本始二年,清洗了反太子派并建思子宫和归来望思之台以表怀念。 为太子伸冤的高寝郎田千秋则获得提拔数月即超升至丞相。 不过刘据唯一幸存的孙子仍被关押在长安狱中,在负责治狱的丙吉的保护下得以平安成长。 后元二年,刘彻病重迁居于郊外长杨殿,五柞宫。 期间有“望气者”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刘彻趁机下令处死关押在长安狱中的所有犯人包括刘据之孙。 却被丙吉极力阻止,刘彻遂感慨天意如此,放弃屠狱之令。 搜粟都尉桑弘羊等请求在轮台屯田,刘彻下轮台诏否决其议并强调: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 这便是轮台罪已诏,刘彻是第一位下罪已诏的皇帝。 后元元年,江充余党马通,马何罗等谋刺刘彻,近侍官员金日磾发觉与另外两名近侍官员霍光上官桀合力粉碎阴谋,保护了刘彻。 弥留之际的刘彻正式下诏立刘弗陵为皇太子。 次日,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在刘彻卧室内床下拜受顾命。 四人成为刘弗陵的辅政大臣,刘彻驾崩三月下葬于茂陵谥号孝武皇帝。 刘弗陵即位是为昭帝,十三年后,刘据之孙刘询继承皇位。 是为宣帝,于本始二年追上刘彻庙号为世宗。 这一时期史称昭宣中兴,汉宣帝执政时期西汉王朝达到最高峰,强盛至极。 盘点十大帝王第二名刘彻,盘点结来,同时恭喜刘彻荣登千古一帝第二名。 下期再见!” 天幕落下,一切归于平静,可万界热闹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