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阵问长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9章 骨刻剥离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原本停留在“种桃树”的那一页,悄然滑向下一幅图:两个小女孩并肩奔跑,身后桃花纷飞,远处一座小屋炊烟袅袅。画角题字换了内容: >“妹妹,这次换我来找你了。” 老妪怔住,枯瘦的手指抚过画面,喃喃:“你说……要等花开时嫁人……可你没等到……但我守着那棵树,一年又一年……现在,它开花了。” 话音落,窗外风雪骤停。 一道极光自天际垂落,贯穿苍穹,其光芒所及之处,九州大地上近百座记湖同时泛起涟漪。西北边陲的废弃驿站里,一块焦黑木牌无故自燃,灰烬拼成一个“陶”字;南方渔村中,那只铁盒内的忆铃自行震动,传出一段沙哑歌声:“娘儿未能归……但愿后人知此战……”;环湖书院信堂内,《真识九章》竹简齐齐震颤,其中一片竟浮现从未记载过的章节标题: >**第九章:忆非止水,乃火种也** 陆沉正在整理“陆氏三问”的修订稿,察觉异象后立即奔至院中。他仰望极光,心头剧震。 “这不是自然现象……这是记忆共振!整个九州的记湖……正在同步苏醒!” 他立刻传令信忆司各地分部,启动“九洲共忆预案”。与此同时,他翻开随身携带的残简副本,目光落在那段曾让他彻夜难眠的文字上: >“若"记湖"反噬其主,当以"断忆火"焚尽九洲之水……” 他忽然冷笑一声:“原来你们错了。记湖从来不是容器,它是种子。所谓"反噬",不过是它终于要发芽了。” 此时,在西陲沙漠那块写着“忘我名”的残碑前,鲜血吸收后的微光仍未彻底熄灭。考古学家揉着刺痛的指尖,震惊地看着背面浮现的新句: >“今已知名。” 他颤抖着掏出相机欲拍照留存,却发现镜头无法捕捉任何影像。无论怎么调整角度,照片里只有黄沙与断碑,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幻觉。 但他知道不是。 他默默收起工具,临行前在沙地上写下一句话: >“历史不在碑上,而在读碑人的眼中。” 风起,沙动,字迹转瞬掩埋。 而在那个春雨绵绵的小村庄里,孩子完成了他的画作。他剪下角落那行字,小心翼翼夹进课本里,然后跑出门外,爬上屋顶,对着细雨中的天空大声喊道: “我要当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要让所有人都记得不该忘记的事!” 雨滴敲打瓦片,如同千万个声音在回应。 铜铃再响。 这一次,不止一声。 烬余城、东海岛、环湖书院、西北驿站、南方渔村、西陲废墟……九州之内,凡有记湖之处,铜铃悉数轻鸣,声波交织,汇成一首无形的歌谣,穿越山河,萦绕天地。 苏眠立于书院高台,耳畔风声呜咽,唇角却扬起笑意。 “听见了吗?”她对身旁弟子说,“那是记忆在生长。” 弟子茫然摇头:“可什么都没发生啊。” “不。”苏眠轻抚眼罩,“最伟大的变化,从来不在雷霆万钧之中,而在人心悄然转动的那一瞬。当一个人敢于说出"我记得",他就已经点燃了一盏灯。而这盏灯,会照亮另一个人的黑暗。如此传递,终成星海。” 她顿了顿,仰首望天。 “我们守护的从来不是记忆本身,而是那份愿意记住的勇气。只要还有人愿意讲述,还有人愿意倾听,这个世界,就不会真正遗忘。” 雨渐渐停了。 云层裂开一线,月光洒落湖面,照见水中倒影??那一棵“忆生树”静静矗立,枝叶繁茂,根系深入大地血脉,叶片上名字闪烁不息,其中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有已逝的,也有尚在人间的。 而在树冠最高处,那行字依旧清晰可见: >**信者不孤,忆者永生** 没有人知道这场共鸣将持续多久,也没有人能预测未来是否还会有新的裂痕出现。但此刻,九州大地上,无数普通人正悄悄打开抽屉、翻开旧书、擦拭尘封物件,准备讲述那些藏了太久的故事。 因为他们终于明白: 记忆不是负担,而是桥梁。 通往过去的桥,通向彼此的桥,通往未来的桥。 只要还有人愿意走上去,桥就不会断。 铜铃微动,余音袅袅,融入春风,飘向远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