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升迁太难?不如安心干点实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32章 二代身份证的推动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过去使用的15位的身份证号,编号工作完全采用手工操作。 由此产生一些重号、错号,客观上来说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 具体到给居民登记、照相、编号则是由各区(县)、街道(乡)组织人员进行。 原本每个居民的姓名都应登记在相应的编码下,但是因为工作量太大,参与登记、编号的人员多,素质参差不齐。 漏登、错登无法避免,不但身份证号码有错的、重的,还有照片错的。 由于当时全部是人工操作,有错的也根本发现不了。 到目前大部分已经使用18位的编码,在身份证迁入迁出的记录中也可能会有错误。 反正看着完美的身份证整套逻辑系统,在以人工操作为主的环境下,有错误的情况还是实行的一般。 而一旦改为芯片,由计算机系统统一编号,并且芯片记录,那么重号的问题就会立刻消失。 并且随着唯一编号的产生,各种相适应的公安系统。 以及其他单位配合公安部使用的包括乘车购票,入学,就业等等都能极大方便起来。 起码供了这些工作部门有根据身份证可以提升的空间。 葛磊到现在眼神是终于亮了起来,虽然想真正实现报告中说的一些便利还有困难。 但身份证唯一性的可能是真的能落实下来,并且信息的查阅就足够让他觉得便利。 搭配上后续公安部门信息化的推动,公民信息系统的提升,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巨大。 可以说直接将公安部门的权力和触手还有潜力都拔高了不少。 “老沈,这还真是个好事啊!” “不过这事就算省里同意也没用吧?还得去公安部以及院里同意才行。” 这点沈旭东给自然是知道,他只是负责提出这些,并且跟浙大通信电子研究所的白院士确认了可行性。 具体的执行推动,他起个头就行,推动还得看具体的执行部门。 而省里的这项工作实际就是葛磊进行,带上他一起提出报告,后续跟进上头的审批也好,还是他直接跟公安部沟通也好。 反正都交给葛磊去跟进,沈旭东作为杭城市市长也没工夫一直跟着这种大范围的工作。 “所以啊,这报告我把你名字带上,等等我还找严书记跟李省长沟通,这事你到时候上点心。” “这没问题,这种好事,就是初期工作麻烦点,实际还是便捷全民的工作。” “就是这个芯片磁卡贵么?大规模的话会不会成本比较大?” 新东西或者现金的东西想推动,钱自然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省公安厅在资金上可不如沈旭东之前在省计委那样,钱花起来如流水一般。 只要重点项目工程能按时推动,或者能搞出点对省里有用的东西,省计委花钱真的没太大的顾忌。 就算部门里资金不够,一张条子上去,没多久钱就能下来。 “这个到时候看具体怎么推动吧,要是先行试点的话,肯定是我市里推动。” “市里的资金上我会支持的,这点你不用担心。” “要真是全省开始推动,李省长包括部里肯定也有专项资金拨给你,别担心。” 事情暂时八字还没一撇呢,等报上去看看上头反应再说。 “哈哈!行!老沈,下次这种好事你吱一声就行,哪里需要你亲自跑我这里一趟。” “我一定第一时间去你办公室!” 见真是件好事,虽然会加大他的工作量,但只要能办好了,成绩也是结结实实的。 对于这涉及自身业务的工作,葛磊自然是愿意的。 最后还好言的送沈旭东出了办公室,直到他进入严书记办公室。 今天严书记并不在市委,毕竟是省委常委,不少省里的工作他也不能落下。 该过目的过目,该签字的签字。 “旭东,你到的还挺早啊!” 见早就跟他约过时间的沈旭东,提早了一刻钟到。 严书记也是放下正在审阅的文件,转而让秘书招呼起沈旭东。 “说说吧?什么事要你专门来省委一趟的?” 跟葛磊一样,沈旭东今天其实带了好几份报告,如今统一交给严书记。 与葛磊差不多的情况,严书记对于这带芯片的身份证也不太理解。 在一番解释下,才终于弄清楚其中的作用。 包括另一边社保卡的推动,相比起身份证这种敏感的工程。 社保卡的发放,在各省的自主权大的多,可以自己决定发放。 “社保卡这个我过会儿跟李省长谈谈,要是他能点头,我尽早在常委会上推推。” “至于身份证这个事,只能先向上报,等上头也有意向后再做打算。” 严书记对于沈旭东提出的工作倒是一如既往的支持。 这是沈旭东在杭城市比较省心的一点,当年他在宁州市其实也多数是这个待遇。 这种情况下,他工作的自主权极大,当然出了事承担的责任也要大上不少。 一边说着,严书记一边也拿起递来第三份文件翻阅起来。 这是一份关于行政服务中心的提议报告。 实在是最近全市各个部门上门办事的同志太多了。 不止是公安局,毕竟户口迁入之前一些细项的证明报告也少不了。 而且不光是各个工作部门在这上面费的时间不少,连有办事需求的群众也同样感到繁复。 办一件事,往往得跑好几个部门签字,费时费力,往往去了还不一定能找得到签字的干部。 工作效率低下,这是对政府和群众双方工作都繁琐的情况。 所以这后世的行政服务中心的概念这两天也出现在沈旭东的脑中。 关于一些便民工作如今是越来越占他工作的大头,毕竟是省会,经济上目前还在互联网逐步起头。 他要做的就只是关注,包括经济政策扶持,另一边还有低端制造业正在快速铺开,并且不断改造升级,承接世界的贸易订单。 可以说沈旭东对经济上除了几个大的外商投资项目外,工作量不大。 反倒是对于政府的行政效率以及随着互联网开始发挥起作用,信息化工作关注的更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