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31章 我是好人呐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陈阳摘下摩托头盔,放在地上,转身抱住了苏晚。 日本女孩拿出手机,当众砸碎屏幕。“这是我最后一次直播。”她说,“从今往后,我的眼泪只为自己流。” 老夫妇牵着手走到铃兰田边,开始哼唱一首冰岛民谣。歌声飘荡,惊起一群白鸟。 陆远把水晶芯片埋在了吐司机原来的位置。没有仪式,没有宣告,只是轻轻覆土,然后插上一根木签,上面写着: **“此处无设备,仅有记忆生长。”** 那天夜里,全球十七个共感站点同时接收到一段新信号。 它不像以往那样由设备发出,而是源于人群本身的集体共振??巴黎咖啡馆里陌生人交换眼神的刹那,东京地铁站母子相视而笑的瞬间,南极科考员围炉夜谈时的一声叹息…… 频谱分析显示,这段信号的核心频率仍在变化,但它始终围绕着一个稳定的基点波动,就像一颗跳动的心脏。 科学家们称之为“有机共鸣”,并将其定义为人类文明进入情感自觉时代的标志。 而在南山镇,生活回到了最朴素的模样。 小禾继续每天切面包,看着空白的切面吃掉。孩子们依旧在操场上奔跑,黑板上的标语换成了:“今天不说对不起,只说"我在乎你"。” 陆远再也没有修好那扇门。 春天来临时,铃兰开得漫山遍野。一位旅行画家路过此地,画下一幅名为《无声之境》的油画。画面中,一群人围坐在火堆旁,彼此依偎,脸上没有笑容,也没有泪水,只有一种深深的安宁。 这幅画后来被收藏于大都会博物馆,标签上写着: **“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人类表情之一:共感。”** 多年以后,当第一个AI学会了主动沉默,它的开发者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们终于明白,真正的智能,不在于回答问题,而在于懂得何时保持安静。” 而在地球某处的深夜,一个孩子翻来覆去睡不着,悄悄爬起来,走到窗前。 他看见远处山坡上有微弱的光闪烁,忽明忽暗,像是某种密码。 他掏出纸笔,认真记下光的节奏。 第二天,他把这段节奏带到学校,弹在钢琴上。 音符流淌而出,竟与吐司机遗留音频完美契合。 老师问他:“你从哪儿学来的?” 孩子摇头:“我不知道。但我弹的时候,感觉有人在听我。” 教室窗外,风拂过铃兰田,紫色花海轻轻摇曳,仿佛在回应。 而在世界的另一端,西伯利亚的雪原上,那位聋哑少女抬起头,望向星空。 她感受着脚下大地细微的震动,嘴角缓缓扬起。 她用手语比划了一句无人看见的话: **“谢谢你,记得我。”** 这一刻,地球的红外图像再次发生变化。 “心跳带”的范围扩大了三分之一,形状如同一片舒展的叶子,脉络清晰,生机勃勃。 科学家依旧无法解释。 但他们开始相信,也许有些现象,本就不该被解释。 就像爱,从来不需要证明存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