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书七零:意外之财让我富的流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7章 分粮食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向北和长民跑没影儿了,顾建海还在嚎。 顾父快步走过去把孩子抱起来。“建海,别哭了!” 李向南瞥了一眼,这就是张杏儿的主意吧。 顾父和儿子生气,但是拒绝不了孙子。 因为李向北和顾长民想把顾建海甩了,李向南没来得及喊他们两个,他俩就跑了。 冬天闲了,为了省事,也为了省粮食,大家都吃两顿饭。 李向南做好了下午饭,还没有吃呢,这两个弟弟就带着自己的饭来了。 最近常常就这样。 他们愿意跟着姐姐吃饭,就带着娘做好的饭来找姐姐。 “姐,好香!”李向北抽了抽鼻子。 李向南也不说什么,给他们一人盛了一碗飞龙汤,碗里还有不少蘑菇。 李向北和顾长民。都先小小的喝了一口。 李向北:“真好喝!” 顾长民:“好喝!” 李向北饭吃了一半就开始叨叨了。“顾建海一直待在家里都没走,我们回家的时候还在。 他就是想赖着吃饭! 吃饭的时候还要鸡蛋吃! 爹说,哪来的鸡蛋啊?” 这时候天冷了,真没有谁家的鸡下蛋。 其实就是天不冷的时候鸡下蛋,多数家里也舍不得吃。 “后来呢?”李向南问。 “顾建海不信没有鸡蛋,他说他娘闻到我和长民身上有鸡蛋味儿了。 家里有鸡蛋就是不给他吃,他就坐地上哭。 哄也哄不好。 顾家哪有鸡蛋呢,后来爹气的让顾翠华把顾建海送回去,告诉张杏儿以后看好孩子……” 李向南忽然发现自己做事情还不够小心。 像张杏儿这种人简直是长了个狗鼻子。 也就是在村里办公室学习的时候,张杏儿才有机会靠近一些了,她居然能闻到孩子身上有鸡蛋味儿。 李向南前些日子让大伯把她的户口迁出来了。 她自己是一户,她一个人也可以养一只鸡。 她就从村里有母鸡多的人家悄悄买了一只。 这是惯例俗成的规矩,总不至于让只有一两口人的人家就不能养鸡了。 顾父家现在是五口人,这种情况一般可以养两只鸡。 李向南把那两只鸡也拿到她家了,她和李母说自己帮着养。 等春天的时候,这几只母鸡杀了吃肉。李向南到时候再买两只小母鸡送回去。 (这要是在屋里养的下蛋了,那开春以后就不可能下蛋了。 李向南可不会把不能下蛋的鸡送回去) 三哥帮着钉了一个木头鸡笼子,这三只鸡都放在之前空闲的那间屋里了。 现在外面不是很冷,烧点火就挺热乎的。 再加上秋天挖的野菜,摘出那些老一点的叶子,李向南都没扔,家里没有别人的时候,她就剁点喂鸡。 其实她还有好大一堆没摘的野菜堆在那里呢。 为了养这几只鸡,李向南也是做了充足的准备。 秋天的时候,水稗草都打籽儿了,李向南从打算养鸡开始就没少绞草籽儿。 草籽儿攒了10多麻袋了。 这可是喂鸡的好饲料。 她们吃的鸡蛋,李向南就说这三只鸡下的。 其实还真没开始下蛋呢。 李向北和顾长民真是特别特别的懂事。 他们两个人都吃到鸡蛋了,所以就主动承担了养鸡的活。 三只小母鸡让他们养的可精神了,打扫鸡粪的事也交给他们了。 每天早晚清理两回,清理干净了,再垫上草木灰…… 李向南本着再谨慎一点的心思。 他们喝完了汤,让他们漱嘴洗手…… 终于第一波学习半个月后结束了。 这时候村里早下过第一场大雪了。 村里要分口粮了。 分粮食的数量也是根据人口的,再者就是自己工分的多少。 分粮食要扣工分的。 工分少的自然也分的粮食少。 每个村里都有几个那种懒的不成样子的人,没什么工分的。 村里也不能让这人饿死了。 分给粮食,然后记账,说以后从工分里扣。 那样的人根本就还不上。 但同时他们也分不了多少粮食,就是刚刚饿不死的一种状态。 全村人都分了粮食,村里一般还会剩下一些。 有工分的或者是有钱的人家还想要粮食的话就可以找村长。 当然能卖给多少,一个是要看村长的意思,一个是要看村里剩多少粮食。 李向南肯定不会放过这个屯粮食的机会。 李向南是自己真的能吃,还想买粮食的人家,一家可以,最多买100斤的苞米,50斤的高粱,面也是50斤。 这面不是纯白面粉,就比全麦面好点。 那李向南也要啊。 当然啦,还有黄豆,黑豆,饭豆之类的杂粮。 也在总数200斤之内,可以自己选。 大家都愿意要粮食顶饱,再说豆类本来村里也没多少。 李向南肯定是要一些黄豆的,少要高粱米。 李向南让李母把顾家的那份买出来。 这个另外要的粮食就要比份内的口粮贵一些。 用公分抵扣份内的粮食,苞米和高粱这个算成钱的话差不多能7分钱一斤,面粉1毛。 份额外的苞米和高粱折算成钱差不多是1毛1一斤,面粉是1毛8。 这可比黑市要便宜多得多。 四哥看见李向南瞅着粮食发光的眼神。“你是不是还想要啊?” 李向南挑了挑眉,意思就是:那是当然了! “钱!”四哥的意思你手里有那么多钱吗? 是啊! 自己的工分还不够自己今年的口粮,还欠着一点明年还村里。 这粮是需要掏钱买的。 加上顾家的额外粮食,自己手里的钱是不够了。 要不待会儿和村里再说说,自己先欠着? 四哥本来是想帮着他搬粮食的。 一看李向南为难的样子,就知道钱不够。 “那你等着!”四哥就走了。 李向南:他这是什么意思啊?难道还能弄出钱来? 另外,再要粮食的人家不多。 都还想着靠工分年底的时候换钱呢。 额外要粮食的,除了李向南和她娘还有四家。 等他们走了,四哥不仅领来了军子和康老三,说他们家也要粮食。还给自己手里塞了30块钱。 军子和四哥就差一点穿一条裤子了。 康老头因为受着村长的照顾,所以康老头很感激村长。 村长的四儿子李向荣张口了,他没有什么不能帮忙的。 他家的粮食也没打算额外买,那就让给李向荣呗。 还有就是李村长家的。 李向荣做主要了。 这是五家的额外粮食,加一起是一千斤。 要是一起弄到李向南家就太打眼儿了。 磨蹭到天大黑了,粮食才推走的。 这时候没有别人了,李向南才问李向荣,他的钱是哪来的? 这家伙知道他娘的钱放在哪儿,他偷偷拿了一百块。 李向南指着他。“你也是真大胆,你就不怕大伯知道了扒你的皮!” “怕什么?等粮卖出去了,不就是钱了吗? 我知道你肯定有渠道!”李向荣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李向南:“难怪自古都说家贼难防!” “我干的事儿有什么后果我自己担着,这粮食卖了,分我点钱!行不?”李向荣贼兮兮的说。 李向南觉得李向荣的性子,要是再过10年肯定吃得开。 “面粉我想留下。剩下的要是卖了,你打算要多少钱?”李向南问。 “行啊,面粉那就原价你留下。 剩下的……利润给我1\/4行不行?”李向荣试探着问。 李向南是没打算平分,她出去卖风险肯定比李向荣大。她是要3\/5的利润,还是要2\/3的利润呢? 李向荣看他妹妹没说话,有时试探着问一句。“要不给我1\/5,你要是等着钱用,利润你就都先拿着?” 李向南刚开始就没打算倒腾粮食。 当时李向南看见李向荣把人找来了,她总不好给撵回去。 而且这两个人也确实靠得住的人。 她想要的是面粉,打算自己吃的。 这回是不倒腾也不行了。 而且还要尽快将粮食出售。 最好在大娘发现钱少了之前就把钱补回去。 李向南:“我是没发现你可真是胆大包天! 只此一次! 卖了之后利润给你1\/3。” 李向荣:这是要多给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