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书七零:意外之财让我富的流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3章 疯的不成样子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要我说是他俩人看花眼了。 他们两个总去村里,村里以前的事情应该也是听说过的。 我们村十来年前了有一个寡妇,肚子大了就吊死在村部旁边了。 死的时候是穿着红鞋的……穿红鞋吧……反正村里人的议论就多点…… 唉!寡妇死的时候怀孕了。谁也不知道这孩子是谁的,到底咋回事…… 反正当年说的可邪乎了! 我想他俩是听说过这事,大晚上的说不定就多想了……” “……守着的人刚出去,他们就又喊看见东西了……反正等我们村的人回来的时候,这两个人就都疯了…… 我也说不上是咋回事儿? 我们可是啥也没看见!” …… 两个疯子被村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又给抓回来。 医院里有不少患者,还有家属,这里闹哄哄的,成了这样,肯定看热闹的人无数。 有认出来这是百安村的人的,就上来打听。 这事儿明着不敢说,但万一要是熟悉的人呢?悄悄的八卦一下也行。 李村长在主任这里,事情还没说完,整个公社医院恨不得都知道,这两人想做缺得事,结果被鬼缠上了,都吓疯了…… 百安村里,昨天守夜的四个人都回家了。昨晚上发生的事情谁能忍得住回家不说呀。 现在家里的人口多。 这四家就是康老三和康老爷子住在一起,人口算少的。 那他家还三个孩子加上她老婆呢。 昨晚第二次闹鬼的事情,知道的人迅速的成倍的增长。 就像一盆清水里倒进去了一瓶墨水,这墨水迅速的就渲染开来。 还偏偏的所有人都对昨天的那个女鬼就是王寡妇深信不疑。 原因,一,王寡妇吊死的位置。 原因,二,他们想干的缺德事儿,和王寡妇被逼死的原因可能一样。 原因,三,他们说女鬼伸着长舌头,那不是吊死了吗? 王寡妇就是吊死了。 女鬼处处与王寡妇都对的上…… 现在管的严,谁也不敢宣扬迷信,但是私底下谁能又完全管得住呢? 公社里对这两个人疯了的事,也没有办法,他们自己看见鬼了,与人有何干。 尤其是主任,再不提这事儿了,当然就不了了之。 两个疯子都腿脚利落的,也有力气,疯起来,家人也抓不住。 后来他们家里的人也不管了。 以后在公社的几十年里,人们经常看见两个疯子在街道上晃悠。 疯的都不成样子,有的时候都不穿衣服。真是被人人喊打。 所以他们身上也经常青青紫紫的有伤。 而且他们两个是怎么疯的,被传扬的都知道了。 尤其是一些女人的心里,都觉得这个厉鬼王寡妇是个好鬼。 鬼都能救人,怎不是好鬼呢? 倒也没有人提起被这俩人惦记的那个姑娘是谁。 闹鬼的消息,更愿意让人八卦。 而且隐隐的人们对这个厉鬼也有点惧怕。鬼想救的人,能不多嘴的就不多嘴说人家的好吧。 …… 思想教育工作一直是现在的工作重点。 这两个人疯了,自然公社里会另派工作人员下来的。 反正后下来的这两个工作人员……工作起来特别严谨。 该干啥就干啥,多余的事情不做。 开大会的时候,说的很义正言辞,但是其他的没有了。 像克扣口粮啊,打人的事都没有了。 开会的时间也不是很长。 村里的人也松了口气,开会时间不长才好。 大家觉得他们开会时间不长的一个原因是他们从来不在村里住。 他们要住下的话就住在村部那间屋子。 虽然谁都不会在明面上说这话,但谁不知道那屋子闹过鬼。 还有那王寡妇吊死的地方。 如果他们要求住在百姓家里,那是为什么呀?怕鬼? 那这思想觉悟不够啊。 那就要趁着天亮就走,开会时间长了,他们回去就要走夜道的。 他们是说什么也不留宿的…… 村里就这样安安静静的。 想做坏事的或者是做过坏事的,心里也都打鼓。 还是不要缺德呀,说不定哪天就找上门了。 …… 大姐夫来过一回,是为了他家赵盛。 那孩子好了很多也见胖了。 为了孩子,他自觉是厚着脸皮来要鸡蛋了。 李向南看着大姐夫拿来的那些粮食,大姐是一点也没让自己吃亏。 大姐大还说,说她大姐都按着李向南交待的说的。 比如张连长家回来之后,肯定会对她姐提起来受李向南帮助的事。 李向东说的毫不在意。“当娘的不都是这心吗?一听孩子有事儿,那真是火烧火燎的! 我妹年纪小,不懂啊!她以为孩子有病就治呗! 没有药那是能治好的吗? 我记得她有个很要好的同学……” 这是李向南的意思,是她姐催促了她,她才给想的办法。 这么大的人情,张连长不可能不还。 临时工和工人有多大的区别,谁心里都有数。 如果张嫂子要提起来这事,李向东不要一口就应下。 她想当工人是肯定的,但她现在还没做出成绩来。 她要努力,要有突出的工作成绩才能被认可。 到那时候,张连长就是帮她办了这件事,也不会留下话柄。 这对谁都好。 这就是李向南的考虑了,毕竟现在还是在那个时代,很多事情都不踏实。 万一李向东被攀比,那就麻烦了。 李向南所指的成绩,就是稿件。 只要李向东的稿件过硬,她这份能力能得到分厂的认可,团部的认可,很多事情就可以顺水推舟了。 当过老师的李向南更明白一个道理,熟能生巧。 尤其是写作能力,是在无数的写作中锻炼的。 只要李向东勤奋不断的写,葛老师还能从旁指点,进步肯定是有的。 唯一注意的是选择的内容。 要选择积极的,不讲述具体的事,不说时事。 说白了就是假大空的多喊口号。 把文章写的华丽了,上面也愿意用。 这时候谁都怕事儿啊。 …… 进入腊月了,很快就到上旬末了,李向南又找了一个新的借口。 她的学习不能间断,她要向高中的老师请教。 高中的老师给李向南卷子的事情,李母也知道。 李向南说带着粮食到其她的同学家借住。 孩子是为了学习,李母也就不说什么了。 李向荣猜到了向南出去肯定不只是为了学习,她上工时每天8个工分了,她又要了那么多粮食。 能剩下的钱有限。 可是李向南吃的除了她打的野鸡和兔,还有那些糕点、糖啊,他还能舍得钱去买冻梨等等。 这钱是哪来的? 李大伯是村长,李向荣作为他的儿子,他爹的东西他也能偷偷的摸到。 李向荣给向南拿来了五六张扣了公章的空白介绍信。 这就意味着,李向南想要什么内容的介绍信自己就可以写。 要不李向南愿意和四哥分享她的好东西。 四哥真是个好哥哥。 李向荣:“做事的时候小心点! 要是用我帮忙的话就说!” “知道! 现在这事抓的严,我会小心的!等这事要是松了的话,我就带着你!”李向南也知道四哥是个有胆子的人,不过却不是时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