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年代文里吃瓜养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3章 开业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等村里把一切问题都理清楚,并且都妥善处理好 已经两天过去了 第三天正好是一个黄道吉日,当然这是村里悄悄请王家的老太爷算的 现在不能说算的,这是大家举手表决的 为了庆祝磨面坊开业,村里还拿出了一块钱,买了一大挂鞭炮 特意选在了,中午大家都下工了,让大家都来凑了个热闹 “哎,几年都没用过机器了,现在可好了。等我明天就让我家大娃过来,我家还有玉米没有磨呢” “可不是,我家也有点高粱,让我家大妮也来。要不是我没时间,我得自己来” “瞧瞧你们这没出息的样子,不就是可以磨面了吗!有啥稀罕的” “可不是,人家王大家的娘家的村里也有,对这可不稀罕,以前肯定没少去排队磨面。能稀罕咱们村的吗?” 王大家的听见人这么说还自恋呢,得意洋洋的,头抬得高高的,一脸瞧不起别人那么高兴没见识的样子 “就是,你们可得注意了,以后来磨面可别叫人家,免得被人看不起。哼~” 说话的人翻了一翻白眼,也是一脸不满 王大家的听见觉得不太对劲,可是又不想拉下脸,只能当听不见了 这时又有人说了 “那王大家的,你娘家村既然这么好,那你娘家肯定也不差吧。平常肯定没少贴补你们两口子吧,怎么你家那两个闺女还是那么一副瘦瘦弱弱的样子,你说你们两口子也没闲着,一年也挣不少,怎么就把孩子养成那样了呢? 要我说呀,你可得注意了,别说孩子了,你看看你也没婆婆管着了,自己和王大都是活像几年前闹饥荒那几年,更别说你家孩子了,可别省着了。 可得对自己对自己那家子好点,别总是喝个水饱” 王大家的听了这话,有心反驳回去,可是人家温温和和的,一副为了她好的样子,也没说一句自己的不好,她想说都不知道咋说最后就下一句 “她婶,你管好自己一家人就好了,我肯定不会亏待我家那口子和我姑娘的。我还有事,就先回去了” 说完也不等别人说别的,就匆匆离开了 剩下的周围的人哈哈的笑了起来 听到笑声的王大家走的更快了 “哈哈~还得是婶子,你会说,不过就她那性子,真是…你们说她是咋想的啊?我就想不明白了。王大也同意,我看他家那两个姑娘都心疼的慌” “谁说不是呢!多好的姑娘啊!懂事又勤快,就是摊上这么一对父母” “谁说不是呢!我们家和他们家做邻居可真是倒霉。一天天的就听见她在家里骂骂咧咧的,有时候还会打孩子,王大也不管。就知道蹲在门口叹气。你说怎有这样的老爷们 有时候我都看不下去了,过去说两句,他们等人走了,打的骂的更严重了,现在都没人敢管了 我们家也不容易,现在也只能偶尔给那两姐妹一块干粮 你们是不知道,去年冬天,那两姐妹差点就熬不住了。 就是后来不知道怎么的,还是熬过来了。” “我也听说了,我觉得可能是村里别人家帮了一把。不过没听说谁家,你们有听说的吗?” “没有!那为什么他们家这么不待见两个姑娘啊,他们家有别的孩子吗?” “你看你就是刚结婚,郑家的新媳妇吧?” “嗯!我们刚刚结婚,这不是听见有热闹,我们就出来看看。” “我和你是一家人,你还有印象吗?你们结婚那天,我该去给你们铺床了呢!” “啊?我那天真的混乱,都没注意到,真的对不起,不过很感谢您来给我们铺床” 马家湾的习俗是,新人结婚,会去新房铺床的人,一定得是有福气的人,一般都是父母双全,家庭和睦,儿女双全的妇人 所以一般不是关系好的,都不会请人帮忙来,因为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么做会分一些福气给新结婚的小两口 郑家的新媳妇刘桃儿是真的挺感谢她的,但是也是真的没记住人 不过她现在最关心的还是王大家的事 “那婶子为啥他们要这么对自己的孩子呢?” “我跟你说,那王大家的就是分不清里外。她和王大结婚也十来年了,就生了两个闺女,以前还想着生儿子,这两年也不知道咋想的,居然想让她弟弟的儿子给他们养老 两个人一年挣的粮食一半都送到她弟弟家里了,这家里肯定就没多少粮,给自己闺女吃了可不得饿着了。 刚开始那几年他们也不是这样的,王大也没这么窝囊呀?” “那是因为以前有王大娘管着,她赵美兰想,也得敢呀!” “可不是,你是新来的,不知道,以前王大娘可是咱们村有了名的勤快人。就没人说一句不好的” “谁说不是呢!可惜人老了老了,最后给儿子娶了这么一个败家娘们,村里就没几个人待见她” “以前王大娘还活着的时候,她们家那两姐妹两个闺女长的多好,见人了还乖乖巧巧的。现在见人就躲,真是作孽呀” 杨青青这是突然就想到了她去年冬天,在上班的路上,碰到的那两个孩子 当时两个孩子也不知道为啥,都躲在村口不知道谁家的柴火垛里 当时她从那边过,听见动静吓了一跳,后来也不知道是咋想的 她就想悄悄过去看看,结果就看到了冻的瑟瑟发抖的两个孩子正在生啃红薯 就那么巴掌大的红薯愣是让俩人吃出了山珍海味的感觉 她当时一下没忍住就从空间里给拿了两件棉袄棉裤,都是她没事的时候在空间自己做的 非常符合这个时代的风格,就是针脚实在是不怎么样,但是勉强也能上身。但是料子和棉花都是新的,都是好东西 她又拿了挺多吃的,全给他们悄悄放旁边就离开了 要说为啥杨青青没怀疑那俩个孩子是出来玩的呢 实在是他们两个太惨了,衣服就一件薄薄的棉衣,破的地方都能看见里面发黑的棉花 关键就是这袖子还都短一截,更别说脚上还是草鞋了,那手都冻成大馒头了,她都怕随时炸开 后来她也没遇见过那两个小孩子,没想到今天居然听到了关于他们两个人的事 一开始她也没多想,毕竟这个时候不幸的人多的是,就是后世也有好多不幸的人 只是她听到去年冬天的时候,才想到她帮助的人 因为她们说道,那两个孩子其中大的那个,脸上眉心有一个挺大的痦子,全村全村就这么一个人 她当时看见的其中一个就有,她想不知道都不行了 杨青青想着回家可以问问文静他们,别看他们和杨青青一起来的马家湾 他们知道的村里的事可比她多多了,尤其是关于村里小孩子的事 他们了解的更清楚一点 就在杨青青还在想七想八的时候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啪…噼… 鞭炮放了起来 王秋江站在磨面坊门口说到 “今天特别开心,咱们村的磨面坊,经过大家不懈的努力,今天又可以重新开始投入使用了。以后大家就不用跑老远,去其他村了 还有就是咱们村的磨面坊,本村人员可以用工分抵扣磨面的费用。但是其他人,都需要交费,或者也可以拿粮食抵。 大家都听清楚了吗?” “听清楚了,那是咋收费的,多少粮食可以抵磨面的费用” “对~咱们得用多少工分磨一回面?这可得说清楚呢” “就是啊,要是太贵我们就还用石磨吧” 王秋江看人安静下来才接着说 “我知道大家最关心这个,我就不卖关子了,大家一个工分就能磨一袋五十斤的粮食,其他的也和这个才不多 咱们村一个工分是三分钱,那就五十斤粮食收三分钱,或者三分钱的粮食。 大家可以互相转告一下,行了都散了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