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衡山名宿开始笑傲武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三章:年轻的鸿胪寺卿一腔热忱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144章鸿胪寺卿 司马德只有一个妹妹存活于世,当年家庭清苦,为了活下去,妹妹被卖到了一个地主家做丫鬟,后来地主因病去世。 她被地主的儿子收做了填房,可惜只生了一个女儿,没有让她的夫家提高身份。 所以名义上是填房,做得还是丫鬟的事。 这天,司马心如往常一般早早起床,开始在小小的院子里忙碌着。 到了中午,她准备休息一下时,管家跑了进来,看到她后立马说道:“心娘子,你怎么还在忙啊!快来人,给心娘子打扮一下。” 司马心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两个婆子架着进入房间,给她换了衣服又往脸上打了些粉,才让三十来岁的她看上去有些风韵犹存。 被带到客厅时,她看到自己的女儿已经坐在里面了,十来岁的小姑娘很是乖巧,任由两个男子打量。 司马心一惊,立刻快步走了上去,将女儿挡在了身后。 两男子看向她,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她的丈夫孙绍良微笑着介绍道:“汤百户,这位就是荆妻司马心。” 汤英鹗看着有些憔悴的司马心,温和的点了点头,然后示意乐厚来说明。 乐厚看着司马心,从行囊中掏出一个骨灰坛和一个木盒,郑重的交到司马心手里,神情认真的说道:“这是司马师弟骨灰,还有他的抚恤金,以及欧大人亲手写的表彰书。” 司马心一愣,她跟哥哥已经分开近二十年,突然收到这个消息,心中有些莫名,说不上难过也不能说毫无波动。 一旁的孙绍良听了,盯着那个木盒问道:“这位总旗所说的欧大人.是哪位啊?” 汤英鹗神情带着几分骄傲的说道:“翰林院修撰兼江西按察副使欧藏华欧大人。” 孙绍良眼睛一亮,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秀才,却没想到自家居然能跟翰林院修撰扯上关系。 司马心听到汤英鹗的话,她虽然不知道翰林院修撰兼江西按察副使是多大的官,但看自家夫君高兴的模样,就明白肯定不简单。 “我可以打开木盒看看么?”她看向乐厚,开口问道。 “可以,原本就是给你的。”乐厚点了点头。 司马心打开后,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封信,她将信拿出来,拆开一看,那字体是她看过的最舒服的。 默默看完,她抬头看向乐厚,又迅速低下头,说道:“谢谢两位将我.我兄长的骨灰送回来,我会带回老家,与父母合葬的。这样.也算是团聚了吧!” “有劳了。”乐厚见此,心中一阵莫名升起一阵郁气,却又无可奈何。 毕竟人家才是亲属。 孙绍良从妻子手里拿过表彰书,一看字迹便喜欢的不得了,嘴里说着:“没错,我听荆妻的,会把兄长送回去的。欧大人这个字.轻重虚实相称,寓险绝于平正之中,含秀姿于端庄之内。好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写出这样的字?” “唉怕是这辈子都写不出了” 乐厚有些无语的看向汤英鹗,这夫妻二人看着很不着调啊! 这时,年仅十一岁的孙小纤站起来,朝着两人行礼道:“谢谢两位大人把我舅舅的骨灰送回来,我会督促爹爹,尽早送舅舅荣归故里的。” 两人看向这个小姑娘,不禁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乐厚取出一把匕首,递给小姑娘说道:“今后我就是你的舅舅,谁要欺负伱,来嵩山找我。” 今日的京城下着小雨,左都御史·陈金的捷报和欧藏华的奏折一前一后进入皇宫。 原本正德皇帝看着陈金的捷报还在乐呵,扭头看了欧藏华的奏折后,脸上的笑容缓缓消失了。 杨廷和与梁储站在一旁,欧藏华的奏折他们已经看过了,正因为觉得太过荒唐,才拿给皇帝看的。 这也是从侧面提醒一下最近有些飘了的老板,别自信过头了,你手底下的兵能打的也不多,不要老想着效仿太宗皇帝北征。 “望风瓦解?!”正德皇帝拿着奏折,满是不可置信。 要不是写这份奏折的人是他亲手培养出来的,他都忍不住怀疑对方有别的企图。 “杨卿,鄱阳湖水军有多少人?” 杨廷和拱手道:“回禀陛下,鄱阳湖水军设总兵一人,千户三人,共计四千八百余将士。” “然后被贼寇的声势吓得瓦解?!这样的水军,朕要了有何用?!” 正德皇帝猛然将奏折拍在的桌上,指着张永道:“传朕旨意,鄱阳湖水军总兵玩忽职守、畏战怯战,打入诏狱!三个千户散马休牛、不思进取,以罪当诛!” “奴婢遵旨!”张永吓得浑身一颤,立即应了下来。 “令欧卿重整鄱阳湖水军,朕许他.十月回京!” 杨廷和一愣,开口提醒道:“陛下,现在已经是九月了。” “那就十二月之前回京!” 正德皇帝想了想,提议道:“鸿胪寺卿夏升上疏求致仕,朕准备允了,但夏卿得再扛半年,让欧卿接任,两位觉得呢?” 杨廷和与梁储对视一眼,大明素有大九卿和小九卿之说。 大九卿为六部尚书、督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 小九卿为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府詹事、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寺卿。 鸿胪寺卿是正四品,欧藏华现在兼任的江西按察副使也是正四品。 理论上来说,他这是属于平调。 而鸿胪寺卿掌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以及国之凶仪、中都祠庙、道释籍帐除附之禁令。 说重要嘛也就那样,不然怎么部门老大才正四品呢? 说不重要嘛.好歹也是小九卿之一,还是京官。 “陛下,”梁储拱手提议道:“欧修撰虽然才华横溢,但毕竟正值青春,可放到地方历练两年,再回京城。” “梁卿这话,朕不同意。” 正德皇帝双手一摊,颇为自信的说道:“朕十五岁继承大统,不照样做得很好?” 这话让杨廷和忍不了了,直接站出来说道:“陛下,还请直视本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