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幽默化三国演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章 关羽护送二位嫂嫂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关羽在马背上自嘲地咕哝道: “我可不想一路砍人,实在是逼上梁山啊,要是曹操知道了,肯定得把我当成忘恩负义的家伙。” 就在他边走边想的时候, 突然从北边跑出一骑,大喊着: “云长兄等等!” 关羽急忙拉紧缰绳,回头一看,那不是孙乾是谁? 关羽打趣道:“哎,自从汝南那别后,你可有什么新鲜事儿?” 孙乾气喘吁吁地说: “哎呀,刘辟和龚都那两个活宝,趁你一走就又夺回了汝南。他们还派我去河北找袁绍,想让刘备也来掺和一脚,一起对付曹操。 谁知道那边的将领们个个心眼儿比针尖还小,田丰被关进黑牢,沮授被晾在一旁,审配和郭图争权夺势,袁绍那家伙疑心重得跟防贼似的,拿不定主意。我跟刘皇叔合计了一下,觉得咱们得先溜之大吉。 现在刘皇叔已经去汝南找刘辟汇合去了。我怕你不知情,一头扎进袁绍的圈套里,那就糟了。 所以特地跑来半路截你。还好让我给赶上了!你赶紧掉头去汝南,跟刘皇叔碰个头吧。” 关公带着孙乾去拜见夫人,夫人好奇地打听最近的八卦。 孙乾娓娓道来: “袁绍那家伙已经不是第一次想要给皇叔来个痛快的了,不过皇叔命大,这回又到汝南去了。夫人,您要是能和云长在这里碰个面,那可真是喜上加喜。” 两位夫人一听,顿时泪如雨下,掩面而泣。 关羽听了孙乾的话,决定不去河北,直接往汝南方向走。 就在他走得正欢的时候,突然后面尘土飞扬,一票人马追了上来。 领头的夏侯惇大声吆喝: “关某,别跑!” 这情景就像是: 六位将军拼命阻拦, 结果只是送人头, 一队兵马挡路, 却又激起了一场激烈的较量。 就在关羽与孙乾保驾二嫂,踏上汝南之路, 不料夏侯惇率三百铁骑呼啸而至。 孙乾保急忙驱车前行, 关羽却神采飞扬地回过身来,稳马执刀,戏谑道: “阁下追得这么急,难道忘了丞相的宽宏大量吗?” 夏侯惇一脸正色反驳: “丞相可没下明文指示,你这一路边走边砍,连我手下将领都成了刀下鬼,真是无礼至极,我来这里正是要将你捉拿归案!” 言毕,策马挥枪,摆出一副要大战三百回合的架势。 就在剑拔弩张之际,忽见一骑如飞般赶来,大呼: “住手!别和关云长过招啊!” 关羽便按住缰绳,静观其变。 那使者从怀里掏出一份公文,对夏侯惇说: “曹丞相对关将军的忠义之举,可是赞不绝口,担心他路途中遭人暗算,这才特地派我送来公文,让各处关隘不得阻拦。” 夏侯惇眉头一皱: “那关某这一路上的所作所为,丞相知晓否?” 使者摇头: “这个我可不清楚…” 夏侯惇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 “呵~那我就亲自将他擒拿,交给曹丞相发落,看丞相怎么处置他了。” 关公一脸不屑地咆哮道: “我难道会怕你这厮不成!” 随即策马挥刀,气势汹汹地冲向夏侯惇。 夏侯惇也不甘示弱,挺起长枪迎战。 两匹马如雷霆般撞击,战斗才刚展开,尚未过招十回合, 突然一骑如同脱缰野马般狂奔而来,大呼道: “二将军稍安勿躁!” 夏侯惇收枪询问传令兵道: “丞相是想要捉拿关某吗?” 传令兵摇头答道: “非也,丞相担心守关的将领们会阻拦关将军,因此特地派我快马加鞭送来公文,放他通行。” 夏侯惇疑惑道: “丞相知道他在途中杀人了吗?” 传令兵摊手说: “这个我就不得而知了…” 夏侯惇眉头一皱: “既然不知他是否杀人,那就不能轻易放人。” 于是下令手下士兵将关公团团围住。 关公见状怒火中烧,舞动大刀,准备再次投入战斗。 就在双方即将再次交锋之际, 阵后突然一人骑着马风驰电掣般赶来,大声喊道: “云长、夏侯惇,你们别打了,和气生财嘛!” 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张辽。 两位武将立刻勒马止步。 张辽骑马上前,传达丞相的命令: “曹丞相有令,听说云长大闹关口,斩将夺旗,恐怕路上会有麻烦,特派我来通知各关口,任由云长通行。” 夏侯惇不满地说: “秦琪可是蔡阳的外甥,他把秦琪托付给我照看。现在被关某给宰了,这账怎么算?” 张辽安抚道:“我去见蔡将军,自然会有个交代,既然丞相宽宏大量,已经下令放行云长,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怎能不遵命行事呢?” 夏侯惇只得将他的马队稍作撤退。 张辽问道: “云长,你这是打算去哪儿?” 关羽回答说: “听说我大哥不在袁绍那儿了,我得满世界找他去…” 张辽建议道: “既然还不知道玄德的去向,不如先回去见曹丞相,怎么样?” 关羽皱着眉头: “哪有这道理!你回去见到曹丞相,替我赔个不是吧…” 说完,他和张辽互相拱手告别。 于是张辽和夏侯惇带着部队各自回营。 关羽追上车仗,跟孙乾分享了这段小插曲。 两人并排骑马前行。 走了几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行头全湿透了。 远远地看到山脚下有座庄园,关羽领着车队,前去借宿。 庄里出来一个老者迎接。 关羽说明了来意。 老者说: “我姓郭,单名一个常,世代住在这儿,久仰大名,今天有幸相见。” 说完,随后,便宰了羊,摆上酒席款待,还请两位夫人到后堂休息。 郭常陪着关羽和孙乾在草堂里喝酒,一边烤干打湿的行李,一边照料马匹。 在那个被晚霞染成金色的黄昏, 一位神采奕奕的少年,带着几个伙伴闯进了庄园,直奔草堂而来。 郭常激动地喊道: “我的宝贝儿子啊,快来拜见大将军啦!” 然后对关羽说: “这位就是我家那傻小子。” 关公好奇地询问从何而来, 老郭回答说: “刚打猎回来。” 少年向关公行了个礼,随后就蹦蹦跳跳地下了堂。 老郭眼泪汪汪地说: “我这辈子就靠耕读传家,结果就养出这么个不务正业的儿子,整天就知道追猎游戏,真是家门不幸啊!” 关公却安慰道: “在这乱世中,只要武艺高强,同样可以名垂青史,怎么能说是不幸呢?” 老郭叹气道: “他要是真的肯学武艺,也算是有志气,可现在,他就知道到处闲逛,无所不用其极,这才是让我头疼的地方!” 关羽也不禁感慨万千。 夜深人静时,老郭告辞离去。 关羽正准备和孙乾一起进入梦乡,突然后院传来马嘶声和人声鼎沸。 关公急忙呼唤随从,却没人答应,只好和孙乾提着剑去探个究竟。 只见郭常那不肖的后代,在地上哎哟喂呀地呻吟,他的随从正在与庄里的汉子们扭打成一团。 关羽上前询问缘由, 随从边躲边解释: “这家伙想偷走赤兔马,结果被马一脚踹翻。我们听到响动,赶紧起床巡视,没想到庄客们反倒来找茬。” 关羽火冒三丈: “哪个小毛贼敢觊觎我的马!” 刚要发作,郭常气喘吁吁地跑来: “我那败家子干出这种丑事,真是罪该万死!只是我妻子对这孩子宠爱有加,求将军您大人有大量,饶了他吧!” 关羽摇头叹气: “这孩子确实不成器!刚才老翁你的话,真是应了那句‘知子莫若父"。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暂且放过他。” 于是吩咐随从好好看守马匹,驱散了庄客,和孙乾一起回草堂休息。 第二天,郭常夫妇跪在堂前,感激涕零: “我们家那不孝子冒犯了将军的威严,多谢将军宽宏大量。” 关羽摆了摆手: “叫他出来,我得好好给他上一课。” 郭常尴尬地补充: “那混小子在凌晨四点的时候,又带着几个街头混混,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关羽挥手告别了郭常, 小心翼翼地把两位嫂子安顿上车,车轮滚滚离开了庄园。 他与孙乾肩并肩地骑着马,守护着车队,沿着山间小路蜿蜒前行。 还没走到三十里地,突然山后响起一阵骚动,只见一百多号人蜂拥而至。 领头的两位骑士格外显眼:前面的那位头顶黄巾,身着战袍,气势汹汹; 后面跟着的竟是郭常的不肖子。 黄巾大侠大喝一声: “我是天公将军张角的部下!来者何人,速速留下那匹赤兔马,否则休怪我不客气!” 关羽闻言,哈哈大笑,声音洪亮如钟: “哈哈,真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毛贼!你既然跟随张角做了山大王,难道没听过刘关张三兄弟的大名吗?” 黄巾侠一愣,说: “我只听说过一个红脸长胡子的关羽,但没见过真人。你到底是谁?” 关羽便停下手中的大刀,稳稳地驻马,然后慢条斯理地解开胡须的囊袋,露出一绺飘逸的长髯,让对方看个清楚。 那个黄巾大侠一看,顿时吓得从马上滚落下来,揪着郭常的儿子,跪拜在关公马前。 关羽好奇地问他叫什么名字。 “我姓裴,名叫元绍,自从张角归西后,我们就像没了头的苍蝇,四处游荡,暂居此地,今天一大早这小子跑来跟我说:‘有个客人,骑着一匹宝马,在咱家借宿。"我就被诱惑来想要抢这匹马,谁知道竟然碰上了您这位大将军。” 郭常的儿子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乞求饶命。 关羽宽宏大量地说: “看在你爹的份上,今天我就放你一马!” 郭常的儿子像只惊慌失措的兔子,抱着脑袋溜之大吉。 关羽对元绍说:“你没见过我的脸,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元绍回答:“离这儿二十里有个卧牛山,山上住着一个关西来的大汉,姓周,名仓,双臂力大无穷,像板肋一样结实,满脸虬髯,相貌堂堂。 他原本是黄巾贼张宝的部下,张宝挂了后,他就在山林间呼啸聚众。他经常跟我提起将军您的大名,只是苦于无缘一见。” 关羽说: “绿林好汉虽然威风,但终究不是英雄豪杰真正的归宿,你们以后还是改邪归正,别把自己往火坑里带。” 元绍感激地拜谢。 就在他们聊天的时候,远远地看见一队人马奔来, 元绍说:“那肯定是周仓了。” 关羽便勒马等待。 果然,看到一个黑脸大汉,身材修长,手持长枪,骑着马,带着一帮人冲了过来。 看到关羽,他惊喜交加: “哟,这不是关将军吗!” 他急忙下马,趴在路边,恭敬地说: “周仓参见。” 关羽问:“壮士在哪里见过我?” 周仓说:“以前跟着黄巾贼张宝混的时候,就见过您的尊容。只恨自己误入歧途,没能早点跟随您。 今天有幸相见,如果您不嫌弃,我愿意做您的马前卒,早晚跟随左右,即使是死,也心甘情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