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章 朱棣:秋哥儿,我厉害不?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总旗,水稻正是生长的时候,你怎么能把水都排出去呢?庄稼要旱死了啊!” “此乃家师所授。” “哎哟总旗,这煮熟的大豆,你怎么还往田里埋啊?你这不是糟蹋粮食吗?” “此乃家师所授。” 崔兴等人:“......” 几个月来,季秋这套水稻种植方法,一次又一次的冲刷着其他人的世界观。 温水煮种,烈日晒田,又将大豆埋进地里... 好好种个地,被季秋搞得比上战场还刺激! 季秋也懒得跟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解释,一句“此乃家师所授”就通通打发掉了。 不过话说回来,季秋这套法子,确实令人非常难以理解。 温水煮种也就罢了,季秋又趁着水稻长势正旺的时候,将田里的水全部排出,任由炎炎烈日将田地晒得干涸开裂! 崔兴等人捶胸顿足,都觉得庄稼肯定是要旱死了。 谁料季秋将水重新注入田里后,水稻的长势更加喜人,一看就比普通的水稻粗壮许多! “总...总旗...” “军师真乃天人也...” 季秋翻了个白眼,没搭理一脸震惊的崔兴等人。 季秋这招名为“晒田法”,意在通过控制土壤中的水分,促使水稻根系生长,以便于更好的汲取土地中的养分,获得更好的长势和抗灾能力。 至于往地里埋大豆的事,则是用煮熟的大豆充当肥料,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法子,算是季秋目前最容易搞到,同时效果最好的“化肥。” “撒黄豆于田,一粒烂土方寸,得谷之息倍焉”,就是《乃粒篇》中对于此法效果的原文评价。 倘若遇上豆贵之时,豆制品制作过程中所剩下的残渣,同样可以用来肥田,只不过效果没有完整的大豆好罢了。 在季秋这一连串组合拳之下,三垧地的水稻日益茁壮。 如今年底将近,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稻杆,让人看得眉开眼笑。 “这种地真不是人干的活啊!” “嗯,估计再有个三四天,就能收割了。” 带着草帽的季秋站在田埂间,嘴里还叼着草杆,眼神欣喜。 小半年的耕种下来,季秋被晒黑了不少,再不复几个月之前的稚气,看起来成熟了许多。.. 眼看着收获在即,季秋决定给自己放个假。 “崔兴。” “在。” 努了努嘴,季秋用草杆指向田里,随意而又有些含糊的开口道。 “我出去转转,天黑之前回来。” “老规矩,甭管是谁,只要没有我的命令,靠近咱们这边一律撵走。” “再有几天就要收割了,你领着弟兄们多上点心。” “是。” 崔兴一拱手,扛起锄头便带着人巡视去了。 季秋则是直奔刘府,本想和刘伯温通个气,谁料却吃了个闭门羹。 “老师不在?” 门房有些畏惧的看着季秋,点头道。 “是啊,老爷一早就出去了。” “至今未曾回来。” 季秋摆了摆手,直接转身离开,若有所思。 在正式开始耕作之前,季秋曾经找过刘伯温一次。 除了被刘伯温语气幽怨的“训斥”了一顿,季秋也得知了李善长堪称老奸巨猾的险恶用心。 李善长干的事,说穿了其实很简单。 就是把季秋的个人行为,和刘伯温联系到一起,同时提高朱元璋的心理预期,将“季秋能否丰收”与新朝的国势强行扯上关系。 并且无论结果如何,李善长都能稳坐钓鱼台,成为赢家之一。 庄稼丰收了,李善长作为这套说辞的“解释人”,肯定少不了好处。 要是庄稼长得不咋地,甚至是颗粒无归,那也和李善长没太大关系,而是季秋和刘伯温这两个“执行者”的问题。 朱元璋盛怒之下,李善长轻松就能达到打击刘伯温的目的,甚至是除掉刘伯温。 说句实在话,在季秋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并没有被算计的愤怒,而是充满了感慨。 这就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顶级政治家的出招。 可谓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季秋对于自己的这套法子有自信,肯定能丰收,心中底气十足。 “咚咚咚咚!” 如雨点般密集的鼓声响起,瞬间将季秋的思绪唤回现实。 是战鼓声! 季秋左右张望一眼,这才发觉自己无意之中,竟走到了响水河和秦淮河之间的大教场! 许久不来军营,季秋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股缅怀之感,下意识的便朝着大教场的方向走去。 没走两步,季秋忽然在校场外的围墙,看到了一个黑黢黢的熟悉身影。 季秋的脸上顿时露出贱兮兮的笑容,蹑手蹑脚的向着黑影走去,忽的大喊道。 “见过吴王!”.. 黑影被吓的原地蹦起三尺高,撒丫子就跑,结果没跑几步,便意识到情况不对,试探性的回头一望,顿时惊喜道! “秋哥儿!” 这肤色黝黑的身影,正是朱元璋的嫡四子,未来的永乐大帝。 朱棣! 不过朱棣眼下还有一个身份。 那就是季秋的忠实跟屁虫... 只见季秋随意的招了招手,朱棣便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任由季秋揉着他的头发。 “你这小子,不在府中读书,怎么跑大教场来了?” “身边还连个服侍的人也没有?” 说到这,季秋一挑眉毛,弯腰靠近朱棣,打趣道。.. “你该不会是偷跑出来的吧?” 朱棣用力点了点头,骄傲之意跃然于脸上。 “中午的时候,父王带着一大堆人出府,也不知道要干什么去。” “我便趁乱翻墙出来了。” “怎么样,秋哥儿,我厉害不?” “厉害个屁!” 一听这话,季秋顿时给了朱棣一个暴栗,拉着他的手就要往回走。 “跟我回家!” 朱棣连连用力,两只小脚在地上带起大片尘土,抗拒之意非常明显。 “秋哥儿!” “我都好久没去军营里转转了!” “成天读那个破四书五经,我都要闷死了!” 说到这,朱棣顿时跑到季秋身边,讨好似的说道。 “秋哥儿,要不...你带我去大教场里转转?” “有你在,卫兵肯定卖你面子!” 见季秋的表情略有犹豫,朱棣赶紧趁热打铁道! “秋哥儿,就转一会,我就跟你回去。” “成不?” 看着朱棣这可怜巴巴的模样,季秋摇了摇头,无奈的笑道。 “行吧。” 有了季秋这张脸,朱棣顺利通过门卫,终于得偿所愿,来到了大教场之中。 “走,哥也很久没来军营了。” “今天带你过过瘾!” 明明没有血缘关系,朱棣和季秋却好的跟亲兄弟似的。 足可以说明马王后对待季秋的态度。 兄弟俩在大教场一顿耍弄,时而舞刀弄枪,时而纵马奔驰,玩的是不亦乐乎。 而另一边,朱元璋正带领着满朝文武,静候于城门之下,准备迎接征讨方国珍归来的徐达等人! 不多时,巍峨的军阵自地平线外缓缓浮现,旌旗招展,其声猎猎! 为首的两骑,更是快马加鞭,近了城门直接翻身下马,朝着朱元璋单膝跪地。 “见过吴王!” 朱元璋顿时上前,一手一个,将二人从地上搀起,乐呵呵的说道。 “天德,伯仁,赶紧起来!” “都是自家兄弟,跟咱还客气什么!” “哈哈,你俩可算回来了。” “可想死咱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