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世代的人
发自心底的凶悍
中华族骨子里的凶性,自古五千年从未磨灭,直至灭亡。
人是一个从众的群体,面对未知,抱结成团。几千年互相寻找,抱团结伙相互对抗,或求自保,但在这种凶性下,直接导致最残酷的血腥绝灭。
奇货可居的始者,吕不韦。
大秦国相,秦庄襄王嬴子楚恩主,吕不韦。
吕不韦是个商人,商人杀性不重,是故吕不韦担任大秦国相时并不嗜杀,执政平缓,所以,他也成了大秦优秀国相中最不起眼那个。
但倒霉的是,他找错了盟友,直接害死了他。
找人?找人你也得找对家!
正史上这个人其实很清醒,这个精明的商人根本没干任何蠢事,唯一的愚蠢就是找错了盟友,找了个赵姬,结果让这个蠢物一步步拖进地狱,直至服毒自尽。
越想弥补亏得越多,越亏越大越补越惨,最终,混了个造反,最可笑的是居然跟个假阉人,还是自己亲手送的。
每一个上位倒下,身后抱结取暖的一团人就要被彻底清洗,绝灭杀戮。
以前人凶狠残忍到什么程度,特别是上位,一旦发现事有不对疑似风声走漏,直接身边所有近身侍从全部斩杀,自此消息再无泄露。
始皇三十五年春,幸咸阳郊,见李斯出行仪仗浩大略有不满。翌日,仪仗全无,始皇大怒,斩杀身边所有近侍,自此消息再无泄露。
古代皇家极为恐怖,最是无情帝王家绝不是一句空话,人不是人,命不是命,说杀就杀说埋就埋。
以前经常有人利用童言无忌,买通皇子身边的人,有意无意教他说句话,进而说给皇帝听,皇帝对消息渗透的方法只有一个,杀。
该皇子身边人全部杀死,无差别屠戮,因为没时间也没法甄辨,保证外人无法渗透。
不然有时候皇宫里人忽的就换了一茬,怎么回事心知肚明。
汉台风雨
孤独的老人,缓缓走上宫台,走过台路,身侧羽林持戈卫士的身影已然模糊。
孤身一人,登台远望,晚风吹过,背影里已无从看到脸上的泪光。
此台,名思子台,登台老人,汉武帝,刘彻。
武帝晚年丧子,怜惜太子无辜遭害,或是不愿面对长子已故的事实,没有为他立庙,而立思子宫,以寄哀思。
又在湖县,修建了一座望归之台,望而思之,期魂来归。
因为这里,是太子和太子的两个儿子,奔走自缢的地方。
老父丧子的最真实表现
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为政以德
常被汉帝责,不类己
父亲,您说这一次,我像您了吗?
巫蛊之祸,起兵军败,自尽而亡。
恶计陷害,死者数万,军败后,天下牵连者无计,遗尸满布长安。
——汉太子刘据思子宫碑记
钩弋夫人陪葬!
汉帝的怒火
害死我的儿子,你,要赔命的。
汉武帝是什么人,当人家一次次登上思子台的时候,你钩弋夫人,也就可以准备自己的墓坑了。
汉太子刘据,死于钩弋夫人之手,她为了她儿子刘弗陵登上太子之位。
你,害死了我的儿子,太子之位可以给你,但是,你一定要去殉葬!
杀死包括丞相在内所有害死儿子的凶手后,上崩前,钩弋夫人赐死!
后,汉太子刘弗陵即位,英年早逝。
厚德已亏
“许攸啊,丞相的话你也信啊!”
拍着许攸的棺木,说完后杨修背着手,摇头晃脑的走了。
官渡之战,对战强敌袁绍,已欲丧退,没有许攸来奔,出卖袁军乌巢粮地,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就身死亡灭了。
故,此人不仅贪财爱色,大庭广众之下,当众呼上,阿瞒
一时满庭皆寂
丞相大笑,此事揭过。
事后不停有人劝谏,此人不当留,贪婪无信,对上无尊,曹操总是付之一笑;我们是一起长大的,他想叫我阿瞒就叫吧
小时候都是这样
不久,天下大饥,饥荒的阴影遮蔽了许都,为节俭粮食,消耗粮食极大地酿酒是不被允许的,故此曹操下令,禁酒。
令下严酷,无端饮酒者死,通报全都。
忽一日,丞相派人来邀,至府一乐,最爱酒宴的许攸嘴里都快冒火,高高兴兴直奔丞相府而去。
酒宴上哈哈大笑,回忆儿时许多,口口阿瞒。
丞相大笑,举杯陪饮。
欢笑以后,酒宴行将结束,醉醺醺的起身,下仆搀扶着离席欲去,这时丞相举杯
“子远啊,喝了这杯酒,好上路啊。”
这人已经喝多,一口饮尽,带着酒气笑哈哈的走了。
出门,正撞巡街禁酒曹将,当场被杀。
许攸死后,许都最好的吹鼓手吹着哀乐,曹操亲赴祭礼,哭送儿时伙伴,官渡之战最重要的携助者。
曹操在那哭,哀乐嘲哳的响,人群慢慢的走,这时候杨修出现了,拍着人家的棺材板来了一句;子远啊,丞相的话你也敢信啊,然后摇头晃脑的走了。
十五年后,杨修也去地下陪伴许攸,死因,鸡肋。
史记;其后从行出邺东门,顾谓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则不得出入此门也;由是许攸被杀。
史记;杨修自以为因曹植事而死,临死前,对故人说:我固自以死之晚也;由是杨修被杀。
许攸太狂了,自恃大功,当众呼曹操小名阿瞒,不分场合,在那个世代,非亲非故当众直呼小名本就是对上位极大冒犯,贪婪自私,终于磨光了自己那份对曹操的恩德。
恩德,是有数的。
杨修也一样,弘农杨氏,簪缨世家出身,恃才傲物,胆子大到当众揣摩出曹操心意。曹操是个什么人,你这样轻易表露出我能明白你的想法,结果,曹操虑终始之变,恐为后患。
后患,是要杀的。
其实在那个世代,是中华族族人最凶狠的时候
上下等级异乎寻常的森严
下位在接到上位召见时,帐外门外都要把衣冠整理一下再进
可以想象
那时候上位一言断你生死,你敢狂妄?我至今对史书中那些在中华世代狂妄的家伙报以怜悯,你死的不亏。
还有的人并没有狂妄,对上并无,但是,失却了对下的人份,已无人望。
《魏晋世语》载: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程昱罪不在吃人,而在于吃本乡之人,乡梓之地,同乡发小在你手里都是肉干的命,我一个外人,什么命?
由是无人襄助,故位不列三公。
那个年代,不好活啊。
义熙十三年,赫连勃勃在灞上称帝后,回到长安,征召隐士京兆人韦祖思。韦祖思到来以后,恭敬恐惧超过了礼节,赫连勃勃愤怒地说:“我征召你为国士,你为什么把我当作不同的种族来看待!你当年不拜姚兴,为什么单单拜我?”
我现在还没有死,你就不把我当作帝王,我死了以后,你们摇弄笔杆,将把我置于何地!
于是杀了韦祖思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武定八年,高洋迫东魏孝静帝禅位,遂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在位初期,励精图治,肃清吏治,败柔然,突厥,契丹,南梁,拓地淮南,为北齐一代英主。
史载,高洋幼时其貌不扬,沉默寡言,其实大智若愚,其才能甚得父兄欣赏。
然而他的上面,其实还有一个哥哥,高澄。
高澄才是北齐夺位真正的奠基者,长洋五岁,陛下何故造反的始言者,孝静帝其实早在数年前就已经被折磨的气丧不堪了。
“朕!朕!狗脚朕!”
劝酒不悦,怒起而骂,并使季舒殴帝三拳,愤愤出门。
这样的人物,高澄,其实是被干掉的,亲兄弟。
高位者也是要修人份的
高澄好色秽乱,淫及弟妹,污辱亲弟弟的妻子,死了其实也是活该。
有些事高位者不需要参与,只需要在幕后稍稍的加把力。
事后查你都查不到他,所以这些聪明者亲手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悲剧性后果,滥杀无辜。
一有谋反,都是滥杀,但凡有疑动辄推出灭门,原因即此。上位者为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只能滥杀,保证连根拔除,不留后患。
亲兄弟也不行,在至高无上的皇位面前,每个人都像野兽一样残暴,人性早已泯灭。
史记,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及子三人,全部被杀,距禅位后不足两年。
皇室内斗;心存善念者死,六亲不认者王。
“我的命,今日要了结在这里了吗?”
“玄武门!”
一声弦响,一箭贯穿,当胸中箭的人不甘的吐血而亡。
远处朦胧的迷雾里,一人一骑,持弓走出。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
杀兄杀弟,逼迫生父,继位大唐,名极太宗。
太祖李渊,被迫退位,居于别宫,心灰意冷。
这三个,可是亲兄弟啊。
整场事变,前后李渊表现出了超乎预料的迟滞和犹豫,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兄弟阋墙,血溅宫门。
或许,李渊并不是软弱,而是他比秦王更多了一份人性。
所以,他失败了。
不仅丢掉了自己的皇位,还失去了自己的继承人,两位亲子,十位亲孙。
皇亲国戚血流成河
太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二人十子,全部被杀。
太子一系被全部彻底清洗,天街血雨。
这份果决,史上罕有,不要忘了太宗皇帝可是个杀将,长年厮杀,手上不知沾了多少血,死人见得比活人还多,李渊亲临战场并不多,有这份杀气果决吗?
太祖李渊只是想让自己太平的走完这一生,把皇位安然的传继给太子建成,所以纵容太子一系内斗压制二子,但是他为什么不想想,老二,可是李世民啊。
那个血海里,从南到北,杀出来的老二。
平心而论,李渊并不想杀子,前后都不想,如果真想,别忘了他可是皇帝。迅速解决掉李世民,然后以皇帝诏,诏令天下,付出一定代价平定天策府。
天下大义可都站在皇帝这边,天策府轻易谋反,天下民众不会支持。所以,李渊注定一败,因为
天策府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