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千秋花:我有前世记忆,战至崖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0章 黄泉赴(二)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杀!” 魂光中星夜灿烂,一群黑衣宋军手持铁钩,闷吼冲城。 挥舞的铁钩甩上城头,极速攀城的宋军轻锐夜袭而上! 城头猝不及防的蒙军军卒纷纷砍倒,激烈的厮杀中城池拿下,残余蒙军溃不成军逃出边城,本将手持朴刀镇于城上,掩护后续军民向南撤离! 蒙军后方得到溃军军报,蒙将大怒,点起大军,直攻而来! 茫茫敌势,布于城下 眼前一片黑暗,士卒败馁,一位将军跨入眼中 把头抬起来,迎接死亡! “死也要挡住!” 遮过了天空的炮火下,断后的城垣几乎被打成了张破渔网吊在那。 面对城下密集的攻城炮火,城上几乎成了地狱,大小炮石砸的脚下一阵阵晃动。 一炮轰下正中城楼,灰尘扑簌簌落下,正仰头下令的宋将一股子灰落到嘴里,当场气的破口咒骂; “直娘贼,死也给我死在城上!” 这位勇敢的宋将,最终踏实的履行了诺言。 蒙古大军冲城,破败的城垣被淹没在一片刀光。 生前夜战,南国的边城在夜幕下破城垮溃,夜袭的蒙军登上城墙轰开城门,守卫此面的宋军当场崩溃。 由于本将兵力已残破不堪,城中留守数支宋军合力镇守,破城之时友部崩溃,彻底崩溃,数军遭遇陷入乱战。 城内空巷,全军列阵,迎面溃军洪流涌来。 天魂,眼前闪过,前方混乱的人潮模糊,我左手提着朴刀,手和刀全是血,血水顺着往下滴。 最后一幕的记忆,朴刀甩起 攻! 朴刀挥起迎面劈杀溃兵,这些彻底崩溃的乱军已无再救必要,我还要阻挡后面的蒙古人,为了身后的族人,南宋母亲。 “将军令,斩杀溃军!” “杀!” 轰然怒吼,踩着乱军尸体的军阵狂呼推进! 这是本将的正军精锐! 手持朴刀的南宋军将紧随身后,背后长枪如林,闪亮的刀光下溃军止步,纷纷清醒,再不敢正面冲阵纷纷躲向两侧。手持长枪的南宋军卒一列列踏过街巷,两侧的溃军还在低着头,不敢正视。 夜光下一身血气的蒙军追过街角,火光中耀亮了铠甲,迎面看见一排金甲宋将持刀而立。 “起!” 一声长啸,朴刀转舞,风车般旋转的刀锋卷起飙风,阵中老卒满面泪光 陌刀阵,陌刀阵回来了! “攻!” 将官怒吼,长枪前压,冲出街道的军阵碾压而过,势不可挡。 被碾进血海的蒙军追兵七零八落的逃出街道,一路压至城头 醉生梦死一朝醒 英雄一世,足矣 城墙下两军弓弩对射,夜幕火光下烟雾升腾箭落如雨,喊杀中止住溃势,城中反应过来的各部宋军激烈拼杀,突破城墙的蒙军无法扩大战果,战况陷入胶着,城门前尸积成垒。 不得不停下脚步的蒙古大军战势焦灼,势必脱身,两军一前一后的脱离了战斗,本将浴血之后,率军突出了边城。 一路南撤,疾走而下的军中追上了大部后尾,沿途尽是乱象,到处都是无头般乱潮奔命的百姓,他们似乎在追寻着什么。 天魂之影,前世在土台上,立起营帐竖起将旗。 身后跟随流乱百姓渐渐定止,秩序安定。 混乱中需要一个希望,一个能不抛弃他们的希望,只要我还在,营旗不倒,就有一个希望。 然而啊,也到此为止了。 抱歉,我已,竭尽全力。 “我要走了,不能陪你,走下去了” 说完,他就这样咽了气。 短暂交兵后,厅堂里又是一地尸体。 在我们汇合宋廷之后,我们遭遇了大量的蒙古细作,都是收买的,今天还是宋人,明天摇身一变就成了元臣 是人是鬼已经分不清了 那时候人多杂乱,蒙古人利用奸细,混在义军堆里突然暴起刺杀南宋高官! 结果我们好多兄弟死的突如其来,战场上没死,死在后方的刺杀里了。 这些叛贼拿宋臣的头当晋身阶梯,投名状回去交给蒙古人,当场高官厚禄。 过江龙趟生水也扎脚,何况蒙古人。 所以,蒙古人采用了一招,收买内奸。 那时的蒙古,如日中天。 当时太乱了,南宋高官身边都要留人,因为刺杀无处不在。 怀疑送东西的人是刺客怎么办? 我记得喝下一杯酒,杯子一磕起身站在大将身前,完全遮蔽,手握剑柄,全神戒备。 古代,战场上有经验的老军轻易不会趴着睡,都是仰面,一旦惊醒瞬间最快反应。 没办法,死亡随时。 再有就是渗透刺杀,这些来路身份极杂,渗透进来防不胜防砍到谁是谁。 夜间巡城,一不留神就能碰见夜潜而来的杀手,铛的一声城头传来,从城墙探头往下看,迎头就是一镖。 攀着飞爪一身黑衣的杀手上城就砍,我生前就碰见过,交过手,当时拔刀就砍,身后亲军跟着两伙人迎头对砍。和这些人对招一定注意保护脖颈,只要护住了这个地方,他们拿你没招,对砍他砍不动你,都是重甲,没那么好死。 夜间巡城,都是一身重甲,你砍他,他非死即伤,他砍你,你只要护住脖子蛋事没有。 随时都有可能死亡,这就是我们那时在陆地上四面漏风的遭遇。 千年以后,翻开史书,沉重的记忆,凝结在书页泛白的文字中 远去的喊杀透过纸页,呼啸迎面 已成乱潮的局势彻底崩溃,蒙军谍间四处渗透,收买,刺杀,一刻不停。 南宋将军相继倒下 天魂残光;大宋义军伍隆起将军,挥舞长枪身骑战马,几乎杀至蒙帅张弘范面前。 当夜,内奸挥舞短匕刀剑,灯火下刺将军于营帐。 “我是大宋臣子!” 夜间喊杀不停,居室周围遍布来刺杀手,南宋文臣面对乱贼,直身高呼。 最终,火把下最后的宋人乱箭之下高呼而亡。 那年,反叛四起。 动手之前,第一件事隔绝内外。 当你出去的信使一去不返,那你就应该知道,大事坏了。 刺杀,渗透,收买,反叛,蒙古人利用一切手段,剿杀宋人最后的抵抗队伍。 前世末乱,蒙军刺杀,夜色下攻向重臣府邸的黑衣刺客攻破大门,破门而入。 入目一排红衣红甲的宋军将士,数排将士密集站立 一片低吼宋人同时拔刀,迎面贯入黑衣中,接着是第二排,第三排,长枪长刀杀入群中 乱战中几个盾兵护着人群后的府主,防备随时而来的袭杀! 刀如疾风,我紧握将刀劈杀而进,身后挥刀刺枪的将士,身影犹在 府主静静地站着,看着黑衣红甲裹杀一起。 片刻后,黑衣铺满庭院,我一脸是血,握剑半跪 “主将,已平杀贼人!” 遗憾已记不清姓名的府主面目冷漠,低低的回了一声;知道了。 一夜之间,数十条性命就这样消失了。 院落里尸横交错,鲜血汇过俯面趴在地上的黑衣人,府主跨过尸体,平静的走了下去。 因为宋人的疯狂的血勇,最后的帅臣在一群疯子的掩护下,拼死打到了最后 无数疯子死在了路上,化入故国 然而到头来,终如梦一场 林和靖啊,江南的梅花开了几度啊,可怜我大宋忠勇的将士们,再也还不了乡了。 寄语林和靖,梅开几度花。黄金台上客,应是不归来。 ——至治三年《在燕京作》赵隰 元英宗至治三年,吐蕃寺庙潜伏谍间来报,递呈诗文,铺陈案上元帝一望,黄金台,无复得还家,你想干什么? 一旨令下,当代高僧,瀛国公合尊,前宋恭帝赵隰,赐毒自尽。 原本赵隰不在吐蕃的 因为最后一战,凌霄城大战。 凌霄山城,故宋长宁军守卫。 崖山都陷落了还在打,又扛着打了九年,血拼九年。 公元一二八八年,最后一面南宋军旗凋落山城。 从开战到彻底陷落,南宋延续六十一年誓死抵抗 南宋最终绝响 家国已破,帝脉已绝,希望尽无,终战九年。 公元一二八八年,蒙元三十万大军,攻克凌霄山城。 全城所有军民全部战死,无一投降。 “宋宝佑乙卯,鞑贼自云南斡腹。越明年,制臣蒲泽之以天子命,命帅臣朱禩孙措置泸、叙、长宁边面,又明年城淩霄为屯兵峙粮出攻入守据依之地。闰四月经始,冬十月告成。长宁守臣易世英任责,潼川路总管朱文政董工。” ——大宋凌霄山城遗记碑文 凌霄陷落,最后的宋人已全部倒下。次年正月,蒙元皇帝忽必烈下令,十九岁的宋恭宗赵隰送往吐蕃,以“讨究大乘,明即佛理”。 其实十九岁的赵隰什么都知道,都知道。 由于抵抗的极端激烈,可怕的宋人,至死不屈的意志,蒙古人对这个降人戒备到了极点,弃发为僧也不放过! 噩梦般的记忆 战至最后,宋将尽皆死硬,宁可战死决不投降以致最后蒙古人遇到愿意投降的或是被抓了招的第一反应都是吃惊,还有这号的? “将军” 一声轻呼,面前的兄弟一身是血,苍白的脸庞上似乎还有着别离的悲怆 蓦然惊醒,原来是梦里 他早已不在了啊 战至最后岁月,军中和我同辈人已经死光,几乎全部战死,我能认识的仅数人而已。 一问名姓,早就战死了。 我宝佑年间进的军队,不到十六我就进了,宝佑四年的样子,战至最后,宝佑四年的兵全部死光了。 我前世,最后岁月,跟我同一批进来的最后一个兄弟死在了我的眼前,病亡。 他躺在帐篷里,我坐在他身前,陪他走完了最后一程 至此,我已成资格最老的将士,尽管我只有三十六岁 我出来的时候谁都能看到我眼中的泪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