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庶子天生异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8章 倘若真的有乱臣贼子,朕希望......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洪武二十三年,腊月十六。 今日,是朱权就藩的日子。 寅时末,长安殿内升起一盏盏灯火。 朱权身穿玄色亲王服,头戴九旒冕,一身正装。 他将要去见朱元璋。 就藩前的最后一次面见老朱。 这是就藩前的辞行礼。 从此以后,若没有重大事件,见老朱的一面越来越难,越来越少! 甚至,再见一面都难。 太和殿内。 老朱和太子一身朝服,颇为严肃。 朱权三拜,庄严肃穆。 “宁王朱权,明日就藩大宁,身为藩王,你可知朕当初封藩的初衷吗?”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紧紧盯着朱权,开口问道。 “儿臣有所耳闻,乃是为我朱家天下!亲王亲守边关,扬我朱家天威!” 朱权跪在地上,小脸绑紧,一字一顿回答。 “是也不是!每位藩王就藩时,朕都会说一遍,今次也不例外。” 老朱说着,边走下台阶,太子紧随其后。 “朕当初决定封藩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陈怀义曾经反对朕,他说, 汉朝因为分封藩王,引起了七王之乱; 晋朝因为分封藩王,引发了八王之乱; 唐朝因为分封藩王,引起了玄武门事变和安史之乱! 他问我,前车之鉴就在眼前,父子兄弟相残就在眼前,难道陛下视而不见吗?!” 他走下台阶,亲手扶起朱权。 朱权顺势起来,躬身聆听教诲。 “你猜朕怎么做的?” 老朱转过头来,正正对着朱权,微笑着问道。 此时两人离得很近,如此近的距离,脸上露出任何细微的表情,都逃不过对方的眼睛。 “儿臣不知!” 朱权垂下眼睛,没有和老朱对视。 陈怀义,他当然知道,也知道老朱是如何做的。 只是,现在的场合老朱要说,而不是他来说。 “朕觉得他放屁!咱的儿子难道还敢起来造反,反抗他爹还是反抗他大哥?!何况历史上哪一个藩王造反最后成功了的!” 说着,又逼近朱权,轻轻的问道。 “你说是不是?” 朱权的呼吸变得极缓。 他又一次感觉到了那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那个第一次在大殿上,被老朱盯着,下了那道宗人府的旨意的瞬间。 那时的他不懂得许多,现在的他早已学会服软。 “是!藩王若是造反,无异于自寻死路!” 朱权猛地抬起头,直视老朱的眼睛,声音铿锵。 就差赌咒发誓说我不会。 他心中凉凉的,老朱在最后一刻,还是产生了后悔。 他能感觉到,那种情绪。 他心中苦涩不已,老爹啊,洪武大帝! 你一直盯着我干甚,你可知道按照历史进程。 大哥活不了两年,你强立皇孙后,还是有人造反,那人可不是我朱权。 而且藩王造反,确实没有成功的先例,可是却有后例啊。 我即使赌咒发誓自己不造反,不是还有别的兄弟们吗。 封藩之后,若是处理不当,强行削藩,必然会造成手足相残,这是历史的必然啊。 不是我一个小小的藩王的保证,能消弭的掉的。 “嗯!那陈怀义诽谤皇族,被朕给杀了!” 朱元璋移开目光,轻描淡写的说道。 朱权打了一个冷颤。 陈怀义的结局他是知道的。 被装在麻袋里,活活摔死。 有时候得承认,老朱有时候是挺残暴的。 “朕行分封,将你们的兄弟几个派往各地,就是要保住我朱家大权不旁落! 上卫国家,下安黎民。 你们在各地要严明立法,善待百姓,训练士卒,保卫边疆。 将军权牢牢掌握在我朱家手中!” 老朱看着朱权,一字一句的嘱托。 这些话,他已经说过很多遍,就快要立成家训,以传后世。 太子在身旁,一言不发,看着老爹发挥。 此时心中也不知道怎么想。 “请父皇放心!儿臣必定谨遵您的教导,发展民生,训练士卒,将鞑靼瓦剌击痛,使他们再也不敢轻易南下!” “好!你记住自己的使命!” 老朱目光深深,再次开口。 这次他终于将后世流传无数的名言说了出来。 “还有一件,你当有铭记!若朝中有奸臣作乱,控制太子。你当如何?!” 老朱目光一瞬不瞬的盯着朱权,目光幽深。 此刻。 朱权能够听到清晰的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咚!咚!咚! 他的右手紧握成拳。 他记得历史上的老朱也问过这句话,但是。 那时,他是直接说出答案的。 朱元璋和朱棣的这场对话,是若有奸臣作乱,可前来京城除乱! 怎么到了他这里,就变成询问?! 他该如何回答? 照着历史抄答案吗?! 滴答滴答! 朱权垂下的眼眸不敢抬起,他直觉这个答案不准确。 就在他犯难彷徨之际。 脑海中有一道声音响起。 “你还小,这些问题你本没考虑过。” 始皇帝悠悠的话语声,提醒他。 醍醐灌顶。 朱权猛地跪下! “儿臣愿听父皇教诲!” 他大声道。 不管怎样,听父皇您的话总该没错吧。 太和殿内一时间陷入安静。 朱权单膝跪在地上,头垂下,静静的等待。 老朱眼神复杂的看着儿子,这个有些特别的儿子。 他今次也没想为难老十七的,只是在龙椅上看着身着亲王服,器宇轩昂,龙行虎步的老十七时。 他恍惚间,看到了他的未来。 他仿佛看到老十七穿着龙袍,一步一步的踏上九层玉阶。 龙气环绕,睥睨众生! 他不着痕迹的揉揉眼睛,才发觉刚刚的只是幻觉。 暗暗松了一口气。 只是看着一身亲王服,端庄肃穆的儿子,他又进行了试探。 说不清现在是什么感觉。 只是如今已经全部就绪,想到老十七的武力。 就藩,是最好的选择。 “朕想象不到那一天,倘若真的有乱臣贼子,朕希望......” 老朱睁大眼睛,定定的看着儿子,语气中也有些犹豫。 是希望他率兵勤王,还是至死都不要回来京城呢?! 朱权等待着。 朱标眼观鼻,不发出任何声响。 朕希望......老十七你,不论什么时候,都听从旨意!“ 老朱微微眯起眼睛,抬头看向殿外,语气沉沉。 他最终还是选了最稳妥的办法。 与历史上‘有奸臣作乱,就率兵勤王"的话语完全不同。 对他,说的则是听从旨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