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庶子天生异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1章 上兵伐谋!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淮安府,府衙之中。 说到宁王,现在的气氛有些压抑。 他们气势汹汹,有百万之众。 可是面对已经被立为太子的朱权,在藩王大赛,京营校场之中,朱权横枪立马,仅凭借着一队五十人,将他们几个藩王一一碾压的场景还犹在眼前。 众人不禁都陷入萎靡当中。 而在这片刻的时间内,晋王想到宁王。 他如今对朱权恨之入骨! 在早先大同之战之时,他久攻不下被蒙古人占领的大同府,结果宁王初到战场,一日就攻克大同! 显得他这个晋王多么无能。 从那时候起,他就怀恨在心。 后来,宁王更是屡屡胜仗,他则是好不出彩! 身为兄长的他,脸面往哪里放! 但没想到,宁王对他的折辱不仅仅是这些,前两月在朝堂之上,更是硬逼着自己将爵位传给世子!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羞辱他! 若不是他有筹谋在身,使法子重新夺回王位,说不定他早就被宁王给暗害致死! 所以,这一次,他绝对不会放过宁王! 这一仗,他绝对要打赢! 况且,此时是元帅,大战之后不一定就还是元帅了? 到时候若是元帅的兵马很少,或是有什么元帅被宁王所斩杀的消息,或许就又是另一番景象。 如今的他们八王的优势很明显,就是兵多。 但,若不能好好利用,一朝败在宁王的手中,那可不是单单的身败名裂的下场! 抄家灭族,身死名臭,这些不用想。 宁王若是败落,他们对他只会更狠! 他们现在都是有妻有儿的人呢,谁不害怕呢。 想到此处,他不禁怔了一下,脸上表情闪烁不定。 最后,只是重重的哼了一声,不再反对姚广孝开口。 “贫僧提议,元帅人选者,不论年龄大小,兵力多寡,有计策能敌宁王者当之!” 晋王不再反对,其他人也没开口,姚广孝抛出自己的观点。 这就是他早先想要提的建议。 不管你是哪一方!只要你能献计献策,能够说服众人,你的计策可以战胜宁王,那么你就是元帅! 这句话一出。 代王的目光亮了起来。 齐王的目光也讳莫如深起来。 谁不想做个领头的呢,谁又想做那个,在史书上写着,燕王或者晋王带领八王发动靖难之役。 而他们的名字藏在‘八王"这两个字中,名姓事迹等被两个字完全概括,这样的被领导者,他们若是有机会挣脱,那还是要挣脱一下的。 “兵法有云,‘十者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如今我们有百万之兵,而宁王只有区区十几万!故当围而攻之!” 代王积极性奋起,第一个发言。 “代王你刚刚就藩,还没有参加过几场大战,可能不太清楚什么是‘计策",你提议中的围而攻之,到底要如何围,如何攻?你知道宁王的兵力从哪条路经过,会在哪里扎营?攻击是选择步兵先攻,还是骑兵先行?” 齐王本就是不服人的性格,若不是有上面的晋王和燕王在,他很想直接撂下一句,在座的都是垃圾! 就这一副打仗的本事,还来和宁王交战?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吧?! “你?!你有办法,你倒是说啊!” 代王被否定,立马变色,反口相讥。 “本王还在思量中,没有必胜的把握,不会轻易开口。” “你还不是也没有‘计策"嘛,只会否定别人的,自己又没有想法......” 代王将计策两个字咬的极重。 “我看不如我们直接叫出宁王,让他来到阵前,和我们当面对峙,此时,趁他不备,乱箭射杀!” 楚王道出自己的小点子。 楚王的封地是武昌,身在内地,技能都点在吃喝玩乐上面,自从就藩之后绝对没有看过一天的书,如今让他想计策,他能想到的就是‘擒贼先擒王"。 “六弟的点子不错,逆贼势力全在宁王,而他又没有子嗣,他一死,其势力自然土崩瓦解!” 晋王缓过神来,开始以老大的语气品评着弟弟们的计策,他先是沉吟一番,貌似肯定,随后话锋一转,“可宁王武力冠绝天下,其射艺出神入化,被蒙古人都称为‘死亡之手"!先不说距离遥远的几只乱箭,就是站到跟前,让你射,都射不中的!” 后半句中不自觉的带上嘲讽。 他虽然讨厌宁王至极,但作为一个合格的将军,对于宁王的战力还是了解几分的。 最后,晋王还在心中总结,楚王身在内地承平日久,怕是对这场大战没有什么助力,不如将他的军队要过来,免得跟着一位不知兵的统帅,白白浪费了。 “宁王武力不俗,曾经遇多次刺杀,都能全身而退,每次作战都冲锋在前,也没有被刀兵加身,所以‘擒贼擒王"的做法,放在他身上不合适。本王建议,还是在战场上正面击败他的军队!彻底消灭其势力!方是正解。” 燕王朱棣站起身,发表看法。 刚刚被晋王说的面红耳涨的楚王,面色才有变得和缓。 燕王和晋王一样,都不赞同他的刺首计划,可两人的反驳话语,无疑是燕王的更中听一些。 在旁也想要发言的周王,听到燕王的观点之后,也打消要开口的念头。 他的想法与楚王一样,也是想要直接灭掉宁王,万事大吉。 “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如今我们不用去攻京城那座坚城,已经是对我们有利!但最为有利的情势,乃是不战而胜!” 湘王朱柏在沉默一番后,带些沉重的开口。 这一段时日以来,他的精神都不怎么好,如今想到和宁王交战,说实话,他还没做好心中的准备。 所以一开口,他想到的是能不能不交战就胜利?! 毕竟他们发起这场起义的原因是父皇的真假?朱权到底有没有挟持或杀害父皇控制朝堂。 这是他最想弄清楚的,虽然现实的种种证据,都证明朱权已经那么做,兵事闹到这个地步,父皇一定不在世或被软禁起来。 他给朱权的质问信,也没有得到回答。 可,他那颗炽热的心中,还是想要当面质问一番。 朱权!你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