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汉丞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17,万事不决,先父曾言。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两个九卿,一个太学祭酒,一个太学博士,还有一个陛下近臣尚书郎。 尚书郎这个官职肯定是要被蒋琬自己拿下的。 至于少府和太学博士,蒋琬看向了诸葛瞻。 此战最大的功臣就是诸葛瞻,论功行赏也要给到诸葛瞻了。 只是蒋琬有些犹豫的是,诸葛瞻年纪尚小,资历尚浅,担任少府这等九卿重臣会不会有些不合适。 还需与诸位大臣商议一番才是,况且也还需要天子的首肯才行。 五位大臣被废,而且被废的都是益州人士,这种事情自然是瞒不住的。 很快传遍了整个大汉官场。 这个信号很明确,朝廷或者说新一任执政蒋尚书继承了先丞相的遗志,还是要继续北伐,克复中原,还于旧都,兴复汉室。 不然就不会下此重手打压益州人士了。 此举也是继天子刘禅斩杀李邈给出明确的信号之后,尚书台给出的另一个明确的信号。 北伐不会停! 真以为蒋琬没有政治手腕吗? 看似诸葛瞻在这次斗争中尽显风采,实际上获利最大的还是蒋琬。 不仅掌控了五个重要官职的分配权,更是杀鸡儆猴,以五人被废流放奠定了自己执政大汉的威严。 不过诸葛瞻也不会亏,他相信蒋琬肯定不会亏待自己,否则以后队伍可就不好带了。 诸葛瞻告别了蒋琬等人,带着柳隐返回少府,这里的事情处理完了,印刷术的事情不能停啊。 那些活字泥版已经被杨戏给毁了,全部都砸成了土渣,还得重新制作。 诸葛瞻只能说这些人暴殄天物啊。 他们要是聪明点将这一套活字给保存下来,然后印刷自己的经书,诸葛瞻还能高看他们一眼。 可是居然砸毁了,诸葛瞻只能说他们鼠目寸光。 那句话怎么说的,历史的车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压你一脸。 好在有了一次经验,这一次制作起来就很快了,几天功夫,一套泥版活字又制作好了。 不过一套并不够,诸葛瞻可是注释了五本经书的,需要五套泥版活字。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可以开工了。 分工协作,印刷的印刷,制作活字的制作活字。.M 在这期间,蒋琬对诸葛瞻的奖励也下来了,碍于诸葛瞻的年纪和资历,少府监的位置没有给他,不过却给了少府少监的官职,少府监空缺。 好家伙,这一套玩法属实让蒋琬玩明白了。 太学祭酒同样空缺,补了一个太学博士进去,而此人名为罗宪。 他虽然是谯周徒弟,可是他是荆州襄阳人士。 至于太常则是给了赖恭,此人是荆州人,同样也是当年劝进刘备称帝的老臣,他顶替王谋,没有人有意见。 尚书郎的位置则是给了廖立。 没错就是廖立。 这还是诸葛瞻给蒋琬的建议。 诸葛瞻是这样对蒋琬说的:“昔廖公渊被先父称之为楚之良材,将其贬为庶民,不过是为了磨其狂傲之气,现在正好乘此机会召回廖公渊,免得此等大才老死在蛮荒之地,岂不可惜。” 诸葛瞻内心早就想着廖立这个人了,这个人虽然有些狂傲,但是后面被流放到汶山郡之后,经历了这一番毒打,已经是一个可用的人才了。 只是先前没有合适的位置,现在正好。 听了诸葛瞻的建议,蒋琬有些犹豫,因为这个人是诸葛亮废的,他将其启用会不会有些不好。 诸葛瞻看出了蒋琬的忌讳:“尚书不必忧虑,先父曾言,待其这次北伐回来以后,就会召回廖公渊,以辅佐陛下,所以还请尚书为先父完成生前所言,不至于使先父失信才是。” 万事不决,先父曾言。 诸葛瞻现在已经把这个套路玩的非常熟练了。 蒋琬顿时没了疑虑,直接发诏令往汶山郡而去。 蒋琬是个厚道人,诏书中说的很明白,是诸葛瞻建议将其召回的。 蒋琬此举也有化解廖立心中怨气的意思。 且不说廖立接到这封诏书之后心中复杂难言的心情,诸葛瞻这边是干的热火朝天。 甚至于为了加快速度,他直接给马钧上了一个特性。 发明:百工生产时间减半。 这个特性属于完美契合马钧的。 果不其然,马钧上了这个特性之后,不管是泥版制作还是印刷速度都大大提升。 一月之后,印刷好的五万本经书整整齐齐的摆在了诸葛瞻的面前。 诸葛瞻大手一挥:“来人,将这些经书装车随我去尚书台。” 五万本经书,整整装了十大车。 浩浩荡荡的杀向了尚书台。 诸葛瞻这是在造势。 想要成为一代学宗,少不了舆论造势。 只是现在益州士林对自己多半是不待见的,不黑自己就是他们有素质了,指望他们为自己宣传造势,那是想也别想。 那就只能靠自己了。 先把声势造起来再说。 一路上,得到诸葛瞻授意的杜祯、柳纯以及杜毗以及随行的士卒开始有意无意的宣扬起来。 什么诸葛瞻注释五经千百卷了,什么诸葛瞻发明了新字体啊,什么诸葛瞻将让天下人都能读书啊等等之类的话。 总之就是各种宣传。 因此,等诸葛瞻带着五万本经书来到尚书台的时候,大半个成都都知道了诸葛瞻搞出了五万本经书的事情。 因为诸葛瞻为了宣传造势,走的并不算快,因此当他来到尚书台的时候,蒋琬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 看到诸葛瞻进来,蒋琬没有任何废话,拉住诸葛瞻便往外走:“带我去看看那五万本经书。” 诸葛瞻没想到一向稳重的蒋琬竟然还有如此冲动的时候。 被蒋琬一路扯着来到了尚书台外面,看到那整整十大车还散发着油墨香气的书籍,蒋琬两步并作一步,直接抄起一本书便翻看了起来。 正是诸葛瞻写的《春秋》的注释,字体工整,端庄无比,至于内容更是发前人所未言。 蒋琬忍住心中震惊,迅速的看完一本,然后看另一本,等到五本经书全部看完。 蒋琬忍不住看向诸葛瞻:“思远,你做的好大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