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汉丞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42,万事有思远,朕躺平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这辩经已经连输了两局,所谓事不过三,虽然大家没有约定,可是一般来说,最多就是三场,三局两胜。 况且,更让他们傻眼的是,来的大儒已经覆灭了一大半。 剩下的人,大部分也都失去了信心。 心学一出,谁与争锋。 都是识货的人,自然知道诸葛瞻现在已经创造出来了一套体系完备,自我闭环的儒学流派,这是开山立派的绝代大宗师,想要赢他,反正在场之人是没有这个把握和本事的。 当然也可以胡搅蛮缠,反正没有裁判。 那样的话,可就是既丢了面子又丢了理子,诸葛瞻又不是没有跟脚的小人物,他们以往那套颠倒黑白的手段用在诸葛瞻身上恐怕不好使。 实际上这个时候最着急的并不是魏国和吴国的大儒,最着急的反而是许慈这个郑学门人。 根由何在? 利益而已,心学不出,在蜀汉这个大儒稀缺的地方,许慈完全可以靠着郑学门人的牌子混的非常不错,这不如今就是太学博士,以后再升官也是可以预见的。 如果心学真的在今天打出名头,以他和诸葛瞻的关系,流放南中是可以预见的了。 想到南中那个野兽遍地,满是毒障的不毛之地,许慈忍不住打了一个冷颤。 绝对不行,绝对不允许诸葛瞻今日胜出。 可是该如何打击诸葛瞻呢? 思来想去,还真让他想出一个主意。 一个可以让诸葛瞻身败名裂的主意。 想到这里,许慈再也忍不住,直接跳了出来,快步走上高台、 “诸葛思远,我来做你第三局的对手。” 诸葛瞻蔑了他一眼:“就你,也配?” 许慈顿时大怒:“诸葛思远,你这个不孝之人,安敢与我如此说话!” 本来众人对许慈上台是不认可的,可是当听到许慈说诸葛瞻不孝的时候,众人顿时来了兴趣。 是的,从经文造诣以及学问上是打不败诸葛瞻了,可是如果能够从私德上击败他,那就足矣让诸葛瞻的心血化为流水。 私德有亏,尤其还是在孝上存在问题,在这时代之足以杀人的。 诸葛瞻眼中闪过杀意。 这老毕登是要杀我啊。 “许慈,话不可乱说,说错话可是会死人的,我劝你三思而后行。” 看到诸葛瞻这样,许慈越发觉得自己必须让诸葛瞻身败名裂了,否则自己必死无疑。 许慈没有理会诸葛瞻的威胁,反而转过身面向在场的所有人,一手指着诸葛瞻一边说到:“诸葛瞻,丞相亲子,丞相仙去才三月有余,此子竟然不在家中为丞相守孝,而是不停地兴风作浪,短短时日之内,从羽林中郎将晋升为骑都尉,少府少监和太学博士,我真不知道咱们这位君候哪来的孝心,舍弃丞相于不顾,甚少返回家中侍奉母亲,此等之举,可称的上孝吗?” 此言一出,大为哗然。 对啊,众位大儒顿时醒悟过来。 怎么想到这一点呢。 于是乎,大家顿时纷纷开始指责起来诸葛瞻。 “诸葛思远,乌鸦尚知反哺,人不孝可为人乎?” “诸葛思远,汝之行,尚不及禽兽也。” “不孝之人,不配辩经,快下来。” ......... 无数的恶言恶语都朝着诸葛瞻扑来,似乎要把诸葛瞻淹没。 然而诸葛瞻丝毫不为所动,甚至嘴角还露出了不屑的讥笑。 刘禅此时也一反常态的没有着急,让一旁的蒋琬感觉,自己的这位天子居然有种稳坐钓鱼台的从容。 刘禅当然从容了。 因为眼前这一幕与诸葛瞻先前跟他说的一模一样。 刘禅现在心中甚至有些美滋滋。 相父果然是爱我的。 虽然相父自己去了,但是却留下了跟他自己一样神机妙算,算无遗策的儿子给自己。 朕从此高枕无忧矣! 是的,刘禅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先前迷茫,万事有思远,朕可躺平了。 先前诸葛亮在的时候的那种安心再度包围了刘禅,让他感觉真的好幸福。 只见刘禅突然长身而起,怒声呵斥:“许仁笃,你竟敢污蔑大汉武乡侯,真是好大的胆子,朕素来不爱杀人,今日也不得不杀你以谢天下,否则朕有何面目去见先帝和相父。” 说着,刘禅就要让人将许慈拉出去砍了。 不过许慈并不害怕,他甚至以为这是诸葛瞻和刘禅怕了。 魏国和吴国的人正看得过瘾,自然不会让刘禅把许慈给拖出去砍了。 于是夏侯玄站了出来道:“陛下,外臣觉得,这位许博士所言甚是有理,您不该杀他,否则未免不会落下残暴之名。” 诸葛瑾本来不想站出来,可是此时他是吴国大将军,不是诸葛瞻的伯父,这对吴国有利,因此诸葛瑾也不得不站出来道:“夏侯侍郎所言甚是,外臣以为然也。” 诸葛瑾也只是附和了一句,没有多言,主要就是表明一个态度。 看到魏国和吴国人都为自己说话,许慈心中大定。 心中冷哼,今日过后,我就离开这蜀汉,想必有此功绩,魏国肯定不会亏待自己的。 看到夏侯玄和诸葛瑾反对自己,刘禅倒也不生气。 他脾气本来就挺好的,只要不涉及三个人,他一般是不会杀人的。 “许慈,你说思远不孝,是因为他不为相父守孝是吧。” “正是如此,陛下,臣请陛下斩此不孝之人。” 刘禅冷笑了一声:“不孝?你可知道什么是孝?” 许慈一愣,不过很快便回到:“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诸葛瞻三道皆无,故不孝也。” 刘禅直接反驳道:“你所言不过是小孝也,朕今日就教教你什么是大孝。” 许慈心中是不屑的。 刘禅什么水平,他们蜀汉臣子能不知道吗。 不过,面上还是恭敬的道:“请陛下赐教,臣洗耳恭听。” 说是这么说,可是看他的神情,显然是不在乎刘禅说什么的。 这老狗,朕必杀之。 压抑住杀意,刘禅说出了一句话:“孝之大也,为国为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