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你若开挂,金钱自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6章 产业集群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进入四合院,相对宽敞的庭院,已摆放十余张桌子。 每一张桌子都基本坐满,只留少许空位。 大部分人,看起来都像是有一个共同职业,严谨、低调,坐而有姿,笑而有度,彼此说话都控制声调和语速。 郑怡带着常乐和江夏,来到一张靠前的桌子前,拍拍正在和妻子聊天的姜振军: “军哥,常乐哥哥、江夏姐姐来了。” 姜振军转头一看,站起来,分别和常乐、江夏握手: “你们可终于来了。” “有事耽搁了一下,好在没有迟到。”常乐说。 “能来就行,我和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我爱人张嘉云。嘉云,这就是我一直和你说的常乐、江夏。”姜振军介绍道 “常大帅哥、江大美女,早就想见你们了,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张嘉云不算漂亮,但笑容很有亲和力,气质更是雅贵。 “嫂子好,我们也常听振军说,他有一个非常能干,持家有方的妻子。”常乐说。 “哈哈,哪里哦,姜振军就喜欢吹牛,他还常常怪我没有管好孩子的学习。”张嘉云说。 “你可拉倒吧,张口就胡说。我什么时候怪你了?倒是你总是说孩子学习太差,是我的基因不好。我一个当兵出身的,哪来学习基因?再说,孩子学习也不差吧。”姜振军说。 “还不差?班级前30名都进不去还不差?一定要倒数才算差?你标准也太低了。”张嘉云不满。 “才小学就给这么大压力。”姜振军摇头。 这就是夫妻,拌嘴是常有的事情,但不妨碍两人的感情,在琐碎中历久弥新。 又坐了一会,宾客到齐,婚礼开始。 前文已经说过,婚礼去除了绝大多数冗余、流俗的不必要环节。 因此,没有司仪。 婚礼开始,首先是郑父、沈父先后致辞,接着就是新人双方作婚礼感言,然后就是在亲朋好友见证下喝了一杯交杯酒。 交杯酒之后,在双方父母陪同下,新人依次依桌敬酒。 非常简单,却已经表达了婚礼的本质,告诉大家我们结婚了。 至于炫富、炫爱、炫场景、炫规模……等等,到了郑家这一个层次,已经不需要向外人证明什么。 反而需要不断收敛和沉淀,收敛光华、沉淀荣耀,以求持续长远。 婚礼结束之后,常乐和江夏准备向郑鹏告辞。 郑鹏让常乐稍等一会。 接着,沈小洁陪着江夏聊天,郑鹏带着常乐去了正屋。 房间里有两个人,分别是郑父和沈父。 “郑叔叔、沈叔叔好,恭喜啊,升级了。”常乐问候。 “哈哈,谢谢。常乐,坐,这里没有其他人,我们随意聊几句。”郑父说。 “也该到升级的时候了,两个小的都老大不小了。”沈父说。 常乐坐定后,郑父说:“还是要感谢你大老远,从江州赶过来参加郑鹏的婚礼,因为事情多,招待不周,请多包涵。” 常乐说:“郑叔叔,您客气了。我和郑鹏是朋友,参加婚礼是必须的。” “也对,郑鹏这小子真正的朋友不多,除了姜振军外,也就和你谈得来。假期还有几天时间,在京城多待几天,让郑鹏和小洁陪着你们好好玩几天。” “郑叔叔,这可不行。我们不能耽误郑鹏和沈姐新婚燕尔度蜜月的时间。再说,我和小夏也想单独呆一呆,不能相互打扰啊,您说是不是啊。” “哈哈……”郑父和沈父相视大笑。 沈父说:“对,常乐,你说的有道理。现在时代不同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和我们当年不一样,我们当年,人越多越好,越多越热闹。” 郑父接着说:“叫你过来,是想和你说件事。” “郑叔,您说。” “你父亲,学勤同志,领导一直很关注、关心,时常会问情况。” “他主抓的那个阳成小筑品牌,融合了平台和品牌两大功能,最近很火。领导认为这是老路走出了新天地,既创造了新的产业模式,又实现了成千上万的就业,还能给地方创造稳定的财税收入。” “领导很肯定,认为学勤同志思维开阔,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谢谢领导、郑叔叔、沈叔叔的关心、肯定。客观来讲,我爸搞这个东西,也是一条无奈之举。”常乐谢道: “在阳城这样的县级城市搞经济,先天不足,基础薄弱,后天资源匮乏,只能尽量在经营模式上,帮助企业搞搞创新,走走别人还没走的路,另辟蹊径,实现差异化竞争。” “目前来看,只能算是刚起步,能走多远、多久,还是一个未知数。” 郑父问:“这么不乐观?” 常乐解释道:“也不能说不乐观,只是困难还有很多。最主要的困难就是基础不牢靠。具体又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这条产业链很薄弱,一个品牌,20多家工厂供应。一个季度500多万订单,就产能趋紧。如果不能尽快稳定产能,很容易崩塌;” “另外一方面,更困难。经营模式的创新很脆弱,不是根本性、革命性的创新,很容易被有产业、有人力、有资源的巨头们,后来居上,进行绞杀。” 郑父点头:“是啊,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非常残酷,但也只有这样才能大浪淘沙,筛选出一批真金来。” 沈父接着说:“除了市场竞争,区域竞争也非常激烈。各个地方为了脱颖而出,杀出一条血路来,必然会亦步亦趋,复制模式,瞄准时机,弯道赶超。” 郑父问:“那该怎么应对?” 常乐说:“他最近没有和我讨论,之前和我讨论过。我觉得不外乎,在柔性供应链上下功夫,聚焦单一领域,深耕细作、持续发力、做到极致。” “柔性供应链?” “这个名词不是新名词,是上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提出来的,它指的是对顾客需求做出反映的能力,也是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具体具备几个特征……” “第一,商品种类繁多,但是单个订单量少,1个或者几个;” “第二,减少各种中间环节和渠道,直接面向客户群,敏锐捕捉客户需求变化,精准供应、点对点供应。” “第三,供应速度快,不是一般快,要非常情况。从下订单到设计、生产、运输、交货时间绝对不能超过1个星期,最好三天完成。” “第四,销售、设计、生产等主要环节分离,归属不同市场主体,通过品牌紧密连接,形成步调一致的协同效应,也就是地方上常说的集团作战。” 沈父说:“听起来,实现难度不小。” 常乐解释:“难度确实不小,主要是在阳城县内培育出上百家有规模供应能力的工厂,以及上千家家庭作坊,围绕一个或者多个品牌运转,彼此之间信息共享、互利合作,形成产业集群。” 郑父问:“这难度不小啊,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多长时间。” “起步阶段算是打了一个开门红,后续还有一定窗口期。各大巨头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大平台上,暂时没有这个精力,转移到这个领域,我估计还有2-3年时间……”常乐预计: “如果一切顺利,通过2年时间精心培育、磨合,形成销售口碑、思维惯性的双重壁垒,阳成县是可能出现一个相对稳定的百亿级产业集群。” 郑父听后,看看沈父。 沈父说:“两年时间?可能不会给这么长时间。” 常乐愣了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