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穿: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21章 背锅惨死的宫女番外1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大康坛庙。 雨水连绵两月不绝,乌黑的天忽得乍现一抹金光,随后阴云尽散,金灿灿的阳光洒落,恍若天门大开。 这场景,让正在坛庙祭祀的嘉恒帝,和文武百官,皆为之惊愕。 不是? 这么灵的吗? 莫非嘉恒帝真是什么天命眷顾之主? 不然怎么他一祭祀,祈求老天不要再下雨,就真放晴了? “臣恭贺皇上。” 礼部尚书反应极快,“此雨连绵两月,水患成灾,致使良田淹没,房毁路塌,百姓流离失所,艰难困苦。皇上不忍百姓受灾,以五谷、牲畜祭祀天地。” “上天必是有感皇上的仁爱之心,故特降下此等神迹。” 朝臣们:…… 糟了。 慢了一拍! 嘉恒帝:…… 默默翻个白眼。 不过,这次钦天监日子倒是算对了,回头嘉奖一下。 尚且年轻,刚继位不到三年的嘉恒帝正欲开口,便又见天上荡漾出一道道水波,无人知晓它已经朝历代大康王朝君王所在的位面散播而去。 目前还是造反头子的太祖·康武皇帝;初登皇位天下不稳的二代·昭帝;刚打赢三泰之战,野心勃勃的光烈帝;刚缔造盛世的惠帝…… “兄弟们,天命在我!” 管他阴的阳的,全都是来帮我的。 康武帝大手一挥,“给老子杀!” 什么玩意儿,都得等他打完这定国一战再说。 昭帝和光烈帝都在怀疑——莫不是自己干得不行?天谴? 惠帝:总不能后代出败家子了吧? 而嘉恒帝垂眸看向钦天监鉴正,“你有什么看法?” 监正:…… 臣吗? 皇上,臣是看星象的,这玩意儿它专业不对口啊! 但监正不可能这么告诉嘉恒帝。 他垂眸沉思一二,“皇上,想来这应当是天上的神使,要跟您传递什么消息吧。” 管不了那么多,乱猜一个吧。 话音刚落,水波归于平静,马蹄声与嘶鸣声响起。 急促的身影从官道飞驰而过,手中举着一块写着捷报的木牌,高喊着,“玉州大捷!玉州大捷!” 嘶哑的声音带着极致的兴奋。 路过的百姓听着,眉眼间也随之写尽喜色。 “启禀皇上,林将军率军十万从玉州而出,一路势如破竹,连下三城,已杀至梵国寻门关,攻破梵国首城指日可待啊!” “好!” 画面似乎摇晃一二,露出一张成熟的脸庞。 而那张脸…… 朝臣偷偷瞄了眼嘉恒帝,这眉眼,那不是一模一样吗? 【大康,嘉恒十七年。】 看见旁边弹出这么一行小字,朝臣们眼神逐渐发亮。 嘉恒! 同样的封号,同样的脸,还有刚才一闪而过熟悉的皇城,这说的不就是他们大康嘉恒年间吗? 梵国他们知道啊。 不就在陇西那一条路上,一直西出的小国吗? 他们不可能费那么大力气去打那么远的一个国家,除非……他们的边关,不知道为什么搬到梵国边上了。 嘿嘿~ 嚯嚯嚯~ 想到边关一挪那么远,一群朝臣的表情便有些绷不住了。 开疆拓土之功啊! 嘉恒十七年…… 眼下嘉恒三年,他们不可能死那么早,也就意味着,这功劳他们也有份儿! 想到这,朝臣们更憋不住笑了。 嘉恒帝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又看了眼天上“自己”身边站着的“孙问忠”,和另一个不熟的年轻女子。 他微微皱眉。 啥意思? 他用女官了? “宝子们好啊,我是你们最爱的历史小百科,呦呦。最近新出的《嘉恒王朝》,大家都看了吧?” 视频到此结束,一道一看就朝气蓬勃的身影出现在众人面前,“有一说一,这部剧还是很良心的,直接聘请一个研究嘉恒王朝的历史团队,指导拍摄。” “所以,基本还是很还原的。” “但是!” “我恨啊~” “我们导师,让我们班看完这部剧后,每人一份一千五百字研究论文。呜呜呜,这不是要我的命吗?” 【来了来了。】 【你导师也太不做人了。】 【嘉恒王朝的研究论文还不好写?随便扒拉就是两千字起步了。】 【狐朋狗友,狼狈为奸。狗头.ipg。】 【楼上拖出去,斩立决。我们嘉恒帝和舒姐有什么错,他们只是爱吃点小瓜而已!】 【就是就是,只能算兴趣相投。】 乌泱泱一大片弹幕飞过,嘉恒帝和朝臣凝神细看。 看着看着,一群人表情渐渐微妙起来—— 合着,皇上喜欢吃瓜的事儿,已经人尽皆知了吗? 嘉恒帝被众人偷瞄,面不改色心不乱,“历史团队?研究朕之一朝的历史团队?” “想来应当是后世人。” 礼部尚书连忙应声。 可不就是后世人吗? 前面几个皇帝也都了然,只是不太清楚这位嘉恒帝,到底哪一代了。 “319年,康武帝·宋渊推翻大齐,收复九城,建立大康……” 正在打仗中的康武帝:!!! “哈哈哈……” 爽! 康武帝狂笑三声,这回吼得更理直气壮了,“都听见了,老天都支持我当皇帝,你们还不投降,更待何时啊!” 而跟随康武帝起义造反的士兵,一个个眼珠子都在冒血光了。 退? 退什么退? 历史可证,老天发话,他们老大真赢了。眼下就差这最后一哆嗦,后退一步,祖宗都得气得从坟里爬起来! “杀!杀!!杀!!!” 士卒情绪激烈的高喊着。 对面大齐的将士,本来就不想白白丧命,这么一看,更不想打了,直接丢盔弃甲,奉迎新主。 “而后经过昭帝、光烈帝、惠帝三位明君,已经发展成太平盛世的大康,就此传到嘉恒帝手中。” 呦呦继续说。 大康五代皇帝,嘉恒帝。 呦呦:“按照惯例,一般王朝发展到四五代,就该出个昏君了。但是!” 一个大转折,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惠帝看着自己刚册封的太子,眼里含笑,“看来你小子干得不错。” 不然,上头那后世者,不会是这个语气。 不愧是他的种。 康武帝:!!! 哈哈哈,他后面接着三……不,四代明君,爽啊,天命果然在他老宋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