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换亲后,表姑娘被侯府全家宠翻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章 弥月之喜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入秋以来,这是靳家的第二场喜事了。 加官进爵。 新生之喜。 荣佩兰和纪韫璋到靳家的时候,已经不少的人已经到了。 靳家还在原来的地方,陛下把旁边空置的一块地赐给了靳家,因着柳亚茹还未生产,便一直没有动工,还空置在那儿。 靳家现在算是新贵,燕京城里愿意锦上添花的还是大多数。 如今纪家的处境和靳家恰恰相反。 往日里,钟氏每个月少不了要参加两次宴会,自市井的流言传出后,钟氏再也未去过任何宴会。 就连时常爱叫她去打叶子牌的文远伯伯夫人也不再来帖子了。 靳门口的婆子一见信陵侯府的马车,立刻去喊了国公夫人马氏。 马氏同正在说话的旁人说了两句后,亲自迎了上来。 “钟家姐姐。”马氏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怕是这段时间笑得太多,眼尾都笑得多了两条细纹。 钟氏往日里也只是因着两家的孩子交好才走得近些。 她过了大半辈子,也只在近日才看清什么人才是真的朋友。 “哎哟,马家妹妹,恭喜恭喜!” 荣佩兰搭着纪韫璋的手慢慢从车上下来。 “卫国公夫人安。”荣佩兰屈膝福礼。 纪韫璋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她。 马氏一见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因为还满三个月不便多说,她笑眯眯地对几人道,“快些进去,屋里暖和。” 客人基本上都在靳家的花厅。 几人到了柳亚茹的院子的时候,靳文瑶和柳永南正在争着要抱小娃娃呢。 柳亚茹和太子妃娘娘正在说话,坐躺在榻上的她最先看到荣佩兰一行人。 “侯夫人,兰妹妹,纪世子。” 说着她就要站起来。 钟氏赶紧上前两步,搭住她的手,“好孩子,别起来了。” 荣佩兰和纪韫璋跟着后面进来,“太子妃娘娘安。” 太子妃摆摆手,“今日家宴,是我妹妹的喜事,无需多礼。” 钟氏转头就去看孩子了,满脸都是稀罕得不得了,“哎哟哟,这孩子长得真好!” 她从乳母的怀里接过孩子,软乎乎的小身子,让她差点都不会抱了。 纪韫璋则掏出一块硕大的金锁,“侄儿,伯伯第一回见你,送你个见面礼。” 说着他就要把金锁放在孩子身上,被钟氏转身一躲,落了空,差点摔地上。 钟氏没好气白了他一眼,“孩子这般小,哪里能放这么重的东西。” 纪韫璋尴尬地摸了摸鼻子,侧身将金锁放进孩子小摇篮里,“这不是没经验嘛。” 荣佩兰则先去了柳亚茹的身边。 她瞧着柳亚茹气色极好,比着怀孕时的辛苦,现在的精神头要好上不少。 “茹姐姐辛苦了。” 柳亚茹唇角蕴着笑,“不幸苦,孩子不闹人,听话呢。” 太子妃站了起来,“太子今日也来了,在隔壁书房呢。” 纪韫璋一听就明了了,他朝屋里的人拱手,临走时还不放心地对荣佩兰低声道,“我去去就来,你莫累着了。” 走到了门边,还回头又补了一句,“若是有事,着人唤我。” 荣佩兰闹了个大红脸,恨不得寻个地洞钻进去。 “母亲伯母都在,我能有什么事,你赶紧去吧。” 柳亚茹看着她的眼睛一亮,刚想开口问,又看到她依然平坦的小腹,便知道还未满三个月呢。 纪韫璋走后,她刚松了一口气,转头就见柳亚茹正一脸兴味地望着她。 她红着脸颊,转身从海棠手中接过一个小盒子,急忙岔开话题。 “我也给姐姐备了一份礼。” 柳亚茹有些讶异,今日送金送银的不少,但都是送给孩子的,贺他的新生之喜。 荣佩兰打开盒子,拿出那对粉彩掐丝赤金对簪,笑道,“佩兰贺姐姐新生之喜,新生母亲也是喜。” 柳亚茹接过簪子,忍不住眼眶泛红,“这款式哪里还适合我,小姑娘戴才好看。” 荣佩兰抿唇不赞同,“姐姐不过双十光景,哪里不合适。” 太子妃直接上手从柳亚茹手中拿过簪子,替她簪进发髻。 “我看纪少夫人说得对,这戴上同未出阁时无二般模样!” 柳亚茹破涕笑出了声,“姐姐尽会打趣我。” 荣佩兰又出准备好的料子,“这个就不值当什么钱,是余杭那边过来的,给孩子做两身贴身的衣物。” 柳亚茹一触碰到料子,就知这是难得的好料子,“这料子比千纺阁的那批料子还要好呢!” 太子妃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料子是余杭上供的,雪蚕数量少,最后能成双宫的更是少,去年宫宴上我才得了一匹。” “坊间能得这一块已是难得。” 柳亚茹没想到这料子这般珍贵,她将料子推了回去,“妹妹还是自己留着吧,日后自己能用得上。” 荣佩兰轻轻拍了下她的手背,“不过一块料子,给我侄儿做衣衫怎么就不行了,况且今日已经过了侄儿的眼,我要带回去了,晚上侄儿哭闹可该如何?!” 柳亚茹哭笑不得,“他哭,我还能赖你不成。” “妹妹既然盛情,那姐姐就收下了。” 柳亚茹拉着她的手,低声问她,“妹妹如今是喜酸还是喜辣。” 荣佩兰想到那日被辣哭的荣令宽,她倒是觉得番南来的香料倒是辛香开胃得很,“应当是辣吧。” 柳亚茹的眼睛一亮,笑道,“那这亲家我可提前定了。” 荣佩兰捂唇笑了起来,“姐姐这提议可行。” 纪韫璋自那回说要生女儿后,每日趴在她肚子边叫女儿。 若是他知道女儿还未出生便被人家定了,是何表情。 隔壁书房里一脸肃杀之气纪世子,猝不及防打了两个大喷嚏,他心底隐隐有股不好的预感。 孟玄翊看向他,“韫璋风寒了?” 纪韫璋摆摆手,“没有的事。” 他指着《山河志》继续道,“若是这处正如书上所言,那五年前钟家的冤案便有了突破口。” “平山县的铁走水路南下再绕上来,虽然兜了个圈子,但是免去了山路被发现的危险,这里必有暗道通往西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