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在红楼,开局获得鬼神吕布模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章 血染荣禧堂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这一幕让贾珍躺在床上感到分外窘迫,好在他还穿着贴身衣物,否则真是颜面尽失了。 贾珍还没来得及发作,尤氏就急匆匆地开口了:“老爷,出大事了。” “二爷带着一队人奔西府去了,老太太那边已经派人来请您赶紧过去,看样子是要闹大啊。” 什么? 听到这话,贾珍急切地问道:“我二弟去西府做什么?” “二爷应该是为了四姑娘的事,听说他带了十几个带着刀剑的女骑兵呢。”尤氏慌慌张张地解释道。 贾珍顿时坐不住了,急忙叫丫鬟来帮他更衣。 他甚至顾不上整理好衣物,就急匆匆地往荣国府赶去。 ...... 时至戌时三刻。 在荣禧堂内,贾政正在赵姨娘房里沉浸于柔情蜜意之中。 他共有两位姨娘,赵姨娘和周姨娘。 相较于老实本分的周姨娘,贾政更偏爱粗线条但心思简单的赵姨娘。 “老爷,不好了,钰二爷突然造访。” 赵姨娘的丫鬟小鹊一脸焦急地来报。 “嗖!” 贾政立刻从床上跳起,他回想起了晚餐后贾母的一番话。 在赵姨娘的帮助下,他迅速穿好衣服,快步走向正厅。 当他到达正厅时,看到十二名全副武装、佩带长刀的新月骑兵站在厅内,贾钰抱着惜春坐在主位上,林黛玉也陪在一旁。 “钰侄儿,这是怎么了?”贾政走上前去询问道。 “政叔父,我来此是为了给我妹妹讨个公道,并非无理取闹。” 贾钰对贾政并无恶意。 在贾家,贾政被视为一个"好人"。 他为人正直,待人和善,尊重有才能的人,也乐于助人,只是有时显得过于迂腐。 他对贾母极为孝顺,也希望能严格教育子女;他有做好官的愿望,但不懂人情世故而被人诓骗,结果声名狼藉。 虽然贾政是荣国府除了贾母以外的最高权威,但他从不管家中琐事,每天只知读书下棋,与朋友闲聊,对王夫人和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毫不知情。 “咚咚!” 就在贾政要开口时,另一侧又有几个人影走了出来。 原来是王夫人在丫鬟们的陪同下,款款而来。 “呵呵。” 看到这一幕,贾钰不禁冷笑出声。 他不相信王夫人直到现在才得知消息。 王夫人住在正厅附近,而两位姨娘则住在偏院。 既然贾政是在赵姨娘的陪同下到来的,那他今晚很可能就宿在赵姨娘那里。 然而,王夫人却比贾政他们还要晚到一会儿,这显然是看到贾政到了之后才出来的。 王夫人面无表情,穿着朴素,静静地站在那里,不了解内情的人还真以为她是个"善良"的人呢。 “哒哒哒...” 荣禧堂外又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紧接着,一大群人涌了进来,包括贾母、王熙凤、贾珍、贾赦一干人等。 看到周围的阵仗,众人都有些心慌意乱。 “钰哥儿啊,你这是想干什么?”贾母首先发问。 “老太太,你们都来了啊。” “别急,还有主角没到呢,大家先坐下吧。”贾钰笑着示意大家坐下,一副主人的架势。 鸳鸯连忙扶着贾母坐在榻上,其他人也各自找位置坐下。 戌时四刻已到,荣禧堂外又有了新的动静。 两位新月骑推搡着一位穿着凌乱的妇女踏入屋内。 “侯爷,人已带到。” “嗯,退下吧。” 贾钰微微颔首示意。 那两名骑士毫不犹豫地将那妇女推倒在地。 过了好一阵子,那妇女才缓缓回过神,她抬头望向王夫人,忙喊道:“太太,您救救我!” 此刻,贾家的众人才辨认出,这名妇女竟然是王夫人的亲信,周瑞家的。 曾经,荣国府的后厨在周瑞家的掌管之下,连邢夫人都得对她礼让三分。 想当初,周瑞家的依仗着王夫人的势力,是何等的威风,哪曾有过今日这般落魄的时候。 “人都到齐了,很好。” 贾钰倏地站起,手中牵着小惜春,语气淡然:“我即将出征,本以为我走之前的训诫,家中众人都会铭记在心。但如今看来,有些人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 此言一出,贾母等人心中都为之一震。 “断了我妹妹的供给,衣物、首饰、妆品一样都没有,给的食物竟然还是馊馒头。” “真是太令人失望了!” “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我们贾家难道已经没落至此了吗?” 贾钰环顾四周,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 全场一片寂静,连一向镇定的王熙凤也露出了惊愕的神色。 “这怎么可能?!” 贾珍愤怒地拍桌而起。 惜春是贾敬的小女儿,虽是他的庶出妹妹,但也是宁国府的小姐,他怎能坐视不理? “我们贾家的小姐竟然受到这种待遇,到底是谁做的?这简直是罪大恶极!” 贾赦也愤怒地发声。 贾政则是满脸愁容地看向王夫人,此事与她的陪房周瑞家的有关,无论真相如何,王夫人都难逃其责,而他作为荣国府的主事者,也同样难辞其咎。 “既然西府如此对待我的妹妹,那么我今天就决定,让惜春从此回到东府。” 贾钰的目光如冰刀般锐利。 “这……” 贾政似乎想要挽留,但贾母没有表态,他也不敢多言。 贾珍与尤氏对视一眼后,立刻表态:“二弟说得有道理。” “妹妹原本就应该在东府生活,只是因为老太太的疼爱,才被接到西府。” “现在出了这样的事,还是让她回东府,由我们来照顾更为妥当。” “秦氏,你立刻回东府,让人把二弟旁边的院子整理好,给妹妹居住。” “是。” 秦可卿听后,立刻带着丫鬟赶回宁国府。 贾珍的这番话,无疑是将荣国府的脸面彻底撕破,尤其是贾政夫妇的颜面,更是被践踏得体无完肤。 “唉,就这样吧。” 贾母叹了口气,目光在贾钰和惜春身上流转,最终无奈地说道。 但这件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哼!” “既然我妹妹的纷争已了,接下来,我们是否该谈谈仆人欺辱主子的事了?” 贾钰环顾四周,面若冰霜,再次发话。 霎时间,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一股寒意。 “按照府中杂役丫鬟的陈述,庭院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周瑞家的直接指使。” “周瑞家的,你还有什么要辩解的吗?” 贾钰的目光转向了那位少妇。 周瑞家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着回答:“太太,不是我,真的不是我指使的....” 然而,王夫人始终面无表情,不为所动。 “既然没有合理的解释,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我贾家声威显赫,理应以严明的军法来治家。” “像这样的恶仆,欺压主子,犯上作乱,毫无尊卑之念,其罪难赦,必须严惩!” 此言一出,全场震惊。 所有人都看到贾钰的面容冷若冰霜,显然不是在开玩笑。 “咚咚...” 两名新月骑从他身后走出,将周瑞家的押到堂前。 “哧溜!” 一名新月骑走到周瑞家的身旁,与他的脖颈平齐,拔出了腰间的佩剑。 明亮的剑光在荣禧堂内闪烁。 所有人都紧张到了极点。 “太太,太太快救救我!” 周瑞家的已被吓得失禁尿湿裤裆,面无人色,不住地哀声求救。 “钰儿啊。” 贾母忍不住开口呼唤。 “行刑!” 贾珏却伸手掩住了惜春的视线,果断地下令。 紧接着,那名新月骑手挥剑落。 “啊!!!” 荣禧堂内接连响起几声凄厉的尖叫。 王熙凤、邢夫人等女眷都因惊吓过度,头脑传来一阵晕厥。 贾赦、贾政、贾珍、贾琏虽然极力克制,但身体仍在颤抖。 林黛玉小脸发白,却仍努力保持镇定。 “孽子,你....” 王夫人亲眼目睹自己的亲信死在眼前,怒火中烧,面容扭曲。 “啪!!!” 一声脆响在荣禧堂内回荡。 起因竟是新月娥用尚未出鞘的长剑狠狠地抽打了王夫人的脸庞。 王夫人的脸上立刻浮现出一道深色的印记,迅速红肿,甚至出现了紫色的淤青。 “你算什么东西,也敢在侯爷面前放肆?” “太不自量力了!” 众人看着王夫人的惨状,心中惶恐。 无人敢出声,整个现场死寂一片。 “呵呵。” “这样的恶仆,死了也不足惜。” “来人,把她的尸体拖到乱葬岗,去喂野狗。” 贾钰深深地看了王夫人一眼,嘴角含笑地吩咐道。 “是。” 几名新月骑拿出一个袋子,将周瑞家的尸体和头颅装入袋中,提起便走。 地面上只留下那一滩令人胆寒的鲜血。 “钰儿啊,这样已经够了吧...?” 堂上的贾母直直地看着贾钰,苍老的双眸中透露出不满。 虽然贾母对于杀戮之事不说习以为常,也算波澜不惊了,然而在荣禧堂中动手杀人,数十载间,贾钰乃是开天辟地头一个。 “够了。” 贾钰迎着贾母的目光淡淡道:“这次就当作是给大家的一个警醒。” “如果以后还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就先掂量一下自己有多少颗头颅够砍。” “哪里哪里,我们可不敢当啊!” 贾珍等人轻拭额头的汗水,有些心有余悸地暗自思忖。 “仁慈之人?”贾钰口中透出一丝玩味。 “吃斋念佛?”他继续调侃。 “这是否?” 他接连发出三个疑问,语调中带着一种难以言明的深意。 话里话外,无不透露出对荣国府王夫人的一种隐晦的讽刺。 刚刚从一场惊愕中回过神来的邢夫人,听闻此言差点失笑出声。 身为贾赦续弦的她,在府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对王夫人早已积怨已久。 旁人或许不明所以,或许只是未曾明面上撕破脸,但邢夫人与王夫人之间的不和大概率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而其他人,诸如贾珍与尤氏,只是作为旁观者,他们以为这只是贾钰的报复心理在作祟。 “钰哥儿!” 贾母的声音带上了几分焦急,“你究竟还想怎样?莫不是要我这把老骨头也向你低头不成?” 贾母的语气颇为严厉,她担心再这样下去,荣国府的颜面将荡然无存。 王夫人毕竟是宝玉的生身母亲,贾母无法坐视其受辱。 贾钰闻言轻轻一笑,淡然说道:“老太太言重了,我同为贾府子弟,怎会行此大不孝之举。” 他话锋一转,继续说道:“只是,若族人如此潦倒不通世务,又愚顽怕读文章,传扬出去,我贾家的颜面何存?” 他环视一周,缓缓开口:“我本不欲在此时打扰老太太的清净,但今夜既然大家都聚在此处,我们不妨把话说开。” 此言一出,众人皆露出困惑之色。 贾母更是感到莫名其妙,不明所以。 “政叔,”贾钰转向贾政,“宝玉今年也已有十一岁了吧?” “确实如此。”贾政略一迟疑,回答道。 “寻常百姓家中,十一岁的孩子许多都已定亲甚至成家。” 贾钰继续说道,“也就我们这样的人家,对孩子过于溺爱,使得他们不谙世事。” 他接着引用宝玉的话:“女子是水做的,男子却是泥塑的。我看到女子便觉清爽,看到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他将"读书上进的人"称作"全惑于功名二字"的"国贼禄鬼",将"仕途经济"的说教斥之为"混帐话"。” 贾钰的语气中透露出几分戏谑,“真是个贪图享乐的富贵不知乐业的闲人啊。” 这番话在荣禧堂内回荡,引得众人既觉好笑又感气愤。 贾家历代显贵,到了贾敬这一代更是得到皇上的恩宠,贾政本人对科举也是情有独钟,只可惜未能如愿,而贾珠的早逝更是令人唏嘘。 宝玉的这番言论,无疑是在讽刺他的父亲和兄长。 “这些话,真的是宝玉所说?”贾政难以置信地看着众人,寻求着确认。 “二叔,宝兄弟毕竟年幼,这些话不过是无知稚童戏言,作不得真!” 王熙凤试图缓和气氛,出言打圆场。 然而,这番话却意外地激怒了贾政,十一岁,还能算是年幼无知吗? 这席话任何人讲都无所谓,只是贾宝玉绝不能出口,一旦流言传出,对贾家名声,对李纨母子,乃至对外界印象,将会造成何等影响? “不肖子!真是不肖子啊!” “来人,速将宝玉带来见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