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章 生离死别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永乐三年闰五月初八。 正午的阳光火辣辣的,照耀着古都金陵。 天下苍生,皆为刍狗。 一个庞大的东方帝国,犹如一只打盹的老虎,睁着迷离的双眼,冷酷而漠然。 大明皇宫,成百上千的宫女太监,如同被抽去了灵魂的木偶,面无表情地肃立在永寿宫门外。 刚刚还是艳阳高照,转眼之间换上了厚重的彤云,像一只巨大的锅盖,扣住了南京城。 起风了,宫中的树木在狂风的摧折下直不起腰。 随风而来的,是密集的雨点,叮叮梆梆敲打着斗角飞檐。 南京靠江近海,依山傍水,这样的风云忽变是再平常不过的。 永寿宫门外的屋檐下,站着徐辉祖、李景隆、骞义等重臣,他们个个神情肃穆,各人想着各人的心思。 永寿宫内朱元璋安安静静地躺着,他的儿子们在短暂的惊慌失措后,很快恢复了应有的平静。 他们的父皇没有死,只是暂时晕厥了。 太医们忙碌地进进出出,脸上满是焦虑和担忧。 朱允熥站在一旁,拳头紧紧握着,焦急地问道:“皇祖怎么样了?” 太医们对视了一眼,“太上皇年事己高,积劳成疾,病情不容小觑,微臣等定当尽力竭力.....” 朱允熥的脸色变得苍白,"无论如何,一定要治好皇祖。" 说完这话,连他自己也不信。 太医们唯唯诺诺地退了出去。 朱桢和朱椿窃窃私语了一会,对朱标说道:"父皇这儿有臣弟等,皇兄还是先回去歇息一会吧。" 朱标眉头紧锁,将头摇得像拨浪鼓,老父亲生死未卜,他哪有心思歇息? 朱允熥也劝道:“六叔和十一叔言之有理。这里有我们守着,不会有事的。” 朱标看着朱允熥,心中稍感欣慰,“好吧,那朕就去偏殿小憩片刻,有事立刻来报。” 待朱标离开后,屋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朱元璋的嫔妃们悄无声息站在帘子后面,只有宝庆一直在吵嚷: "放开我,放开我,我要去看看爹!" 一会又哇地哭了。 朱允熥隔着帘子说道:"小姑姑,你出来吧。" 宝庆泪水涟涟从帘子后面钻了出来,抓住朱元璋的手哭喊着:"爹醒醒,爹醒醒!" 叫了几十遍,一点回应也没有。 宝庆突然拽住朱允熥袖子,哭道:"熥哥儿,我爹是不是死了?" 闻者无不落泪,帘子后面响起低低的啜泣声。 朱允熥抱住宝庆,轻声安慰道:“小姑姑,皇爷爷只是睡着了,他会醒过来的。” 然而,宝庆的哭泣并没有停止她抬起头,泪眼朦胧地看着朱允熥。 “可是,我感觉爹的手好冷,他真的还活着吗?” 这时,太医再次进入房间。朱桢、朱椿全都面色凝重地看着太医。 太医为朱元璋号完脉,脸上慢慢露出喜色,对朱允熥说道:"恭喜太子殿下,苍天护佑,太上皇脉象己经平稳多了,安养一宿,明天一定可以醒来。" 朱桢闻言大喜,问道:"确定吗?" "确定!" 此言一出,永寿宫里的气氛顿时为之一变,人人都欢天喜地起来。 朱椿赶紧去报告朱标,朱标喜不自禁,连忙到寝殿这边来,对太医说道:"用心诊治,朕重重有赏。" 消息传到宫门外,徐辉祖、李景隆等请求进来看一看,朱标允准了。 徐辉祖、李景隆等鱼贯而入。 朱标心里很清楚,父皇七十多岁的人了,此番突然晕厥,定然是凶多吉少。虽然哀痛无比,但他仍然作好了最怀的准备 他对徐辉祖、李景隆说道: "严密封锁父皇病重的消息。京军三大营、九门提督,五城兵马司加强南京城内外的巡逻,各交通要道都要派人驻守,晚七时后全城宵禁。" 徐辉祖、李景隆领命而去。 朱标又命吴忠、吴良:"皇宫外城加强警戒巡逻,遇有可疑人等立即缉捕查问。 吴忠、吴良也领命而去。 朱标又对郭惠妃说道:"太子妃尚年轻,后宫的事就得惠妃娘娘多费心了。" 郭惠妃忙说道:"这是应当的。" 朱标又吩咐道:"父皇需要静养,都散了吧。" 朱允熥看着朱标指挥若定,心里感慨不己,还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啊,虽然爷爷病重了,但有父亲在,南京城内外的局势尽在掌控之中。 朱桢、朱椿要留在永寿宫中守夜,朱标也将他们打发了回去,整个永寿宫中,只剩下了朱标和朱允熥父子。 夜晚的永寿宫格外宁静,只有烛火偶尔发出噼啪的声音。 朱标和朱允熥默默地坐着,思绪万千,他们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夜己深沉,朱元璋毫无醒来的迹象。 朱标拍了拍朱允熥的肩膀,“你先去休息一下吧,明日还要接见暹罗国使臣。” 朱允熥连连摇头,"爹上岁数了,操不得劳,还是爹歇歇吧,儿臣没事的。" 朱标背过脸去,连连说道:"去吧,去吧。" 朱允熥看见朱标眼圈己经红了,不敢再多说什么,转身走出了永寿宫。 宫外,一弯新月静静地挂天际,将清冷的月辉洒向大地,月亮四周是更几颗更清冷的星星,时不时眨巴几下眼。 而在这座巍峨庄严的宫殿内,朱元璋静静地躺着,等待着生命的奇迹。 看着儿子走出了宫门,朱标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伤痛,他将头抵住朱元璋的胸口,哀声问道: "爹,你能不能别死?" 说罢,他的肩膀剧烈抖动起来。他想哭,却又不敢哭。他用两只手捂住嘴巴,发出一声更比一声低沉的呜咽。 朱允熥就站在他的背后,泪流满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