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9章 愤怒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黑影越逼越近。 苏州府的府衙平时欺负欺负老百姓还行,真的和全副武装,而且有备而来的贼人对抗,完全不够看的。 面对越来越猛烈的攻势,衙役们争相夺路而逃,任凭陈䢿怎样呵斥,也止不住。 不一会功夫,衙役们便溃逃殆尽了, 瓢泼大雨中,陈䢿仰天大哭,对着二十名锦衣卫双膝跪下,大声说道:"将士们,本府求你们了,为了三十万苏州老百姓的性命,不要走!" 为首的锦衣卫总旗说道:"就我们这几个人,留下来也是送死。" 陈䢿熟知《大明律》,哭道:"死当然是要死,如果临阵脱逃,一定会被朝廷处死,还会连累父母妻儿;如果力战而死,将来还可以封妻荫子,光耀门楣。你们看着办吧。" 锦衣卫奖罚分明。 总旗虽是个微末小官,但也是积两代人之力才得来的。当个锦衣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总旗如果英勇战死了,他的儿子袭职三年之后,就可以升百户,那就脱离兵籍,迈入了官的行列。 锦衣卫如果英勇战死了,他们的儿子直接升小旗。 总旗大喝一声:"弟兄们,拼了!" 听到总旗的号令,其余十九名锦衣卫纷纷抽出武器,与黑衣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然而,黑衣人数量众多,但锦衣卫武艺高强,纪律严明,双方刀来剑往,斗得难分难解。 战斗异常惨烈,血水混着雨水流淌满地。尽管锦衣卫们奋勇抵抗,但敌人源源不断地涌来,他们渐渐感到力不从心。 陈䢿急中生智,转身跑进河堤所,将火油泼到加固河堤用的木料上,火后放火点燃。 河堤所腾起滚滚浓烟,转眼间火光冲天。 朱允熥正站在府衙最高处焦急地观望,望见火光,情知苏州大堤有变,急令蓝玉:"赶紧派锦衣卫去救援!" 蓝玉提醒道:"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调虎离山之计,绝不可上当。" 朱允熥怆然说道:"再不派人去,就来不及了!孤既然来到苏州,就忍心看着苏州老百姓遭到劫难吗?" 蓝玉丝毫不肯让步,"殿下的安危胜过一切,府衙的兵再不可调走了!" 两人争执不下。 尹昌隆说道:"殿下,凉国公言之有理。府衙的守卫本身就不多,还是派京军去吧。" 朱允熥无可奈何地点点头。 锦衣卫己经被杀死大半,陈䢿己经无力支撑,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阵得得得的马蹄声。 陈䢿心中燃起一丝希望,难道是援军到了? 他瞪大眼睛望去,只见大雨之中一队人马飞驰而来。 领头的将军身披重甲,手持长枪,威风凛凛。 陈䢿认出那人是京军中的一个参将何骁。 何骁一马当选,率领部下迅速加入战场,黑衣人被杀得节节败退。 陈䢿两腿一软,倒在滂沱大雨之中。 一番苦战,终于,黑衣人眼见大势已去,纷纷四散逃窜。 何骁率众狂追不舍,追了二十余里,前面是苍茫的群山,浓密的树木遮住了去路。 黑衣人己不见了踪影。 何骁下令进山搜捕,可是每走两三里,前面就会有三四条叉路,根本不知道该选哪一条路。 何骁只得返回河堤,但见堤上尸横累累。 何骁一个个翻过来看,在一个小水坑中,翻到了陈䢿,似乎死了,又似乎没有死透。 天亮了,雨停了,苏州的老百姓只知道昨夜下了一场大雨,却不知道,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大劫。 苏州府衙里,朱允熥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 陈䢿死了。 扛回来就死了。 死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朱允熥心仿佛被掏空了一般,眼前浮现出陈䢿消失在雨帘中的背影。 一个多么得力的肱股之臣,还没有开始大展宏图,就悄无声息地死了。 他的心里充满了愧疚,如果多派点锦衣卫跟着去,陈䢿就不会死了。 可是,现在后悔又有什么用?能让死去的人活过来吗? 他突然站了起来,夺过吴良腰中佩剑,发疯地砍着面前的桌子。 乾清宫中,朱标亦是满目悲凄。 "封陈䢿为太子少保,加户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衔,葬在孝陵西侧。" 朱椿低声道:"大哥,允熥来信说,陈䢿临死的时候说,还是想回嘉峪县。" 朱标流下泪,"是我害了他,不该勉强他去苏州的,看来,这都是命。" 朱椿道:"大哥不要太伤感,这都是贼人太歹毒。" 朱标突然大怒,"着曹震带十万大军入驻苏州,掘地三尺,每一寸地方都要搜查!" 朱椿低声道:"如今南京十分不太平,要不大哥明天别上山,由臣弟和六哥代祭好了。" 朱标目露凶光,"不行!朕一定要亲自上山!敢来的,尽管来好了,朕不惧他!" 永乐三年八月十八日,天气晴朗。 三十里大道上,每隔三步这站着一个全副武裝的士兵,手中铁戈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龙盘虎踞的钟山之下,和风习习,旌旗猎猎,马声萧萧。 朝中功勋显贵、皇亲国戚、文武大臣肃立在石阶两侧。 朱标浑身槁素,在朱桢和朱椿的护卫下拾级而上。 巍巍孝陵耸立于高山之上的一块开阔的平地上。 朱标来到陵前,洒了一圈酒,双膝跪下,朗声叫道:"父皇!母后!" 射乌山下,十万大军引而待发。 朱允熥浑身槁素,坐在马背上,用力地一挥手。 "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