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章:火器时代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王掌柜!仙芝老弟!一向可好!!” 正在马场闲逛观察马匹的王仙芝,突然听到有人叫他,转头一看原来是岭南的行商祖大富。 “祖掌柜!您好,您好!岭南和幽州相隔万里,您怎么了也来了?” 王仙芝记得以前时常在江南碰到祖大富,没有想到他居然不远万里,跑到幽州来了。 “今年安南大米丰收,每石五十文都不到,现在整个大唐有实力大量购粮的地方,也只有幽州和青州了。” 原来今年不仅仅是大唐风调雨顺,安南包括整个中南半岛,都是大丰收啊。 “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安南到幽州一万数千里,您卖粮的价格,只怕连运费都不够吧??” 听到王仙芝的疑问,祖大富自得意满的笑道: “走海运啊!一条三千料的大船,可以运粮数千石,安南装船、津门卸货,老夫连陆路的转运费用都不用出。” 听到祖大富这样讲,王仙芝顿时觉得,自己辛辛苦苦,运几百石粮食赚的那一点钱不香了。 不过祖大富的话也给他打开了新的思路,下次再到江南收粮走海运,一次也运上几千石到幽州。 “祖掌柜这次到幽州也是要购买马匹?” 王仙芝知道岭南对北方马匹的需求不大,因为岭南多山,那边主要用的是矮小的滇马。 “我们那边用不了草原马,我是来购买牛、羊的,购买了幽州的产品后,船上还空余许多运力,不能浪费了。” 王仙芝和祖大富寒暄过后,又开始专心挑选马匹了。 和以前一样,王仙芝购买了五匹普通马,三匹战马。 购买完马匹后,王仙芝又进城来到了幽州商会挑选商品。 还是按照惯例,烟、酒、茶、老三样是必不可少的,从两个月之前开始,王仙芝的购物清单上面,又加上了书籍。 现在其本上每个行商来到了幽州,书籍己经成了必选商品。 行商们不仅仅看中的是书籍的利润,更看中的是,便宜教科书以及笔墨纸砚运送到各地,所获得的名声。 大量便宜教科书以及笔墨纸砚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普通庶族子弟,读书求学的门槛。 以往只有像黄氏这样的富裕庶族家族,才有能力供子弟读书。 现在因为读书的门槛降低,使很多普通庶族家族子弟,也有了求学的机会。 甚至许多普通庶民家族,也可以举全族之力供养几个读书人。 黄杰相信水滴石穿,十年二十年后,会有大量普通家族出身的读书人出现,打破门阀世家对知识的垄断,从而逐步挤压门阀世家的生存空间。 因为在大唐普通庶族的人口基数,远远大于门阀世家,他们现在有了读书的机会!! 只要黄杰夺取天下后,提供相应的上升渠道,门阀世家在朝堂的话语权,必将被层出不穷的庶族精英夺走。 即使黄杰没能夺取天下也无所谓,没有了上升通道的读书人更可怕!!! 华夏历史上有两种人最可怕,一种是有信仰的书生,第二种,逼上梁山的农民,就这两种人最可怕。 每一次王朝更迭,或多或少都有这两种人参与期间……………………………… 有了幽州节镇充沛的人力支持,幽州节镇和淄青节镇的各种商品产量,月月都在创新高。 再加上和草原上的牛羊、马匹交易,黄杰发现虽然这一年多以来,他拼命的投资基础建设、投资教育、花钱修路,可是钱却越花越多,根本没办法花完。 幸好现在军械工坊终于研究出了雷汞,让枪械的点火方式燧发转成火帽击发有了可能。 自从黄杰配制出颗粒火药之后,枪械火炮研究就一直是重中之重。 只要有时间黄杰每个月至少要到枪械研究所两次,根据工匠们的研发进度,不时给他们提供研究方向和灵感。 几年下来,枪械研究所从突火枪到火铳,再到火绳枪,直到现在的燧发步枪,黄氏的枪械研究一直在进步。 包括子弹也一样,从开始的石弹,再到装弹、铅弹、………… 但是黄杰一直都不满意,其实火绳枪就己经达到了黄杰的实战要求。 但是黄杰对枪械和火炮的要求是,使用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 所以黄杰一直没有组建火器部队,因为组建了火器部队,黄杰就不会敝帚自珍,他会大量出售正在使用的装备,赚取高额的利润支持军工的发展。 但是在赚取利润的同时,黄氏必须保持技术上的代差优势,黄杰可不会为了赚钱命都不要了。 现在雷汞的出现,让研制火冒枪成为了可能,也到了组建火器部队的时候。 为了适应火器发展,黄杰的火枪部队按照了近现代部队编制,进行编组。 班、排、连、营、团,四四进制编组。 十二人一班,四班一排五十人,四排一连二百二十人,四连一营一千人,四营一团四千五百人。 黄杰只编制了一团火枪兵,一营炮兵一千五百人。 对于大唐第一支火器部队,黄杰可以说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火器部队全部班长以上都要求识字,而炮兵部队的班长除了识字,还要求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光这两条要求就拦住了大唐九成九的藩镇,也就是黄氏未雨绸缪。 这五、六年以来一直为军队子弟提供义务教育,才能有这么多的人才储备。 火炮营全部配备的是口径大小不一的前装炮。 火器部队成军后,队列训练和装弹、射击训练是重中之重。 黄杰一周七天,五天在火器兵营,两天处理幽州节镇政务。 而火器营士卒每天队列训练、模拟装弹训练,最后则是实弹射击训练。 火器军营每天的枪炮声不绝于耳,靠近火器营三里路,就可以闻到空气中弥漫的硝烟味道。 时间很快,一晃半年就过去了。 训练了这么久,火器营不真刀实枪干一场,黄杰总觉得心里没有底。 可是拔剑四顾心茫然,黄杰居然找不到下手的对像。 僖宗皇帝的运气也太好了,继位快两年了大唐不仅风调雨顺,国内、国外居然找不到一个闹事的。 没有办法黄杰只好每个营配一千刀盾兵,五百骑兵,让他们去扫荡幽州节镇和淄青节镇内的土匪,以增加实战经验……………………………… 黄杰表扬僖宗皇帝运气好的时候,长安城内这两年在田令孜肆意妄为之下。 宦官集团和门阀世家之间的矛盾,已经尖锐到不可调和的境地。 翰林学士刘永是清河崔氏的女婿,在崔彦昭的指使下上《直谏书》弹劾田令孜。 其中八入、九破、八苦、写的文采飞扬。今天下食禄之家,凡有八入,臣请为陛下数之。节度使奏改,一入也。用钱买官,二入也。诸色功优,三入也。从武入文,四入也。虚衔入仕,五入也。改伪为真,六入也。媚道求进,七入也。无功受赏,八入也。 国有九破,陛下知之乎?终年聚兵,一破也。蛮夷炽兴,二破也。权豪奢僭,三破也。大将不朝,四破也。广造佛寺,五破也。赂贿公行,六破也。长吏残暴,七破也。赋役不等,八破也。食禄人多,输税人少,九破也。 臣闻自古帝王,终日劝农,犹恐其饥,终日劝桑,犹恐其寒。此辈不农不桑,坐食天下。欲使天下之人尽为将士矣,举国之人尽为僧尼矣,举国之人尽为劫贼矣。欲使谁人蚕桑乎? 今天下苍生,凡有八苦,陛下知之乎?官吏苛刻,一苦也。私债征夺,二苦也。赋税繁多,三苦也。所由乞敛,四苦也。替逃人差科,五苦也。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六苦也。冻无衣,饥无食,七苦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八苦也。 关键是在各大门阀世家的默许之下,长安朝堂之上,有大大小小数十官员,在《直谏书》上签了名。 田令孜万万没有想到,居然有这么多官员联名弹劾自己,吓的跑到僖宗皇帝面前请罪,求皇帝处罚自己,以堵天下悠悠之口。 可是僖宗皇帝年轻气盛,《直谏书》虽然是弹劾田令孜,可是骂皇帝的语言也不少。 于是直接驳回了《直谏书》,并且以各种理由,把联名的官员逐出长安,贬到地方上为官,眼不见心不烦。 僖宗皇帝这么搞,是一点面子没有给“五姓七望”为首的门阀世家。 于是徐泗节度使崔彦超,首先举起了勤王大旗,起兵五万杀向关中,要清君侧。 一路之上的各家藩镇,要么冷眼旁观,要么资助军资粮草,反正没有一人岀兵拦截的。 崔彦超起兵的消息传到长安,田令孜并不慌张,因为双方强弱对比明显。 大唐朝廷在关中有三十几万禁军,崔彦超五万镇军到关中来,不是送菜么? 于是任命罗元杲为征讨大将军,领五万神策军,五万十六卫禁军出关平叛。 罗元杲领十万大军来到了东都洛阳,和崔彦超的五万叛军,沿洛河对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