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跑的倒是挺快。”
江夏郡,长江岸边。
望着大江上不断南行的诸多船只,陈然哼了声甩动马鞭“都跑江南去了,还能往哪跑?”
他来的速度其实并不慢。
破武阳关只用了五天的时间,之后越过桐柏山一路击溃曹军狙击,顺利杀到了江夏郡。
未曾想,曹阿瞒可比刘玄德果决的多,毫不犹豫的提前放弃江夏郡,干脆利落的跑路对岸。
他不但提前将江夏郡的各种粮草物资都给运去了对岸,甚至连百姓都没留下,全都给带走的。
百姓的用处很大,战时可以做后勤工作,洗衣服做饭修建营地运输物资,乃至于关键时刻扔出去当炮灰等等。
这等事情,对于曹阿瞒来说,压根不算个事儿。
“跑了就跑了吧。”
陈然唤人“安排守军,修缮城池房舍,从他处寻愿意搬迁的百姓迁徙过来,可以多给分田。”
安排完这边的工作,他并未在江夏郡过多停留,而是向西而行入南阳,之后坐甘宁的水师船只渡江入荆州,直奔江陵而去。
所谓江陵,其实就是战国时代楚国的国都郢城。
祖龙统一天下后,这一带设置为南郡。
要说地理位置,那绝对是非常重要,扼守长江关键航道上,北边是广袤的襄樊田地,东边是隔江相望的江夏郡,西边溯流而上可入川蜀。
而在南边,滚滚长江横贯而过。
长江的对岸,就是荆南四郡。
至于说明明拿下了川蜀,为何不从川蜀之地出兵,攻打荆南四郡.
还能是为什么,自然是因为地形了。
这时代没高铁,也没有高速公路。
只有横断山脉那高耸的连绵大山,有满是蛮族的茂密原始森林,有到处都是鳄鱼毒蛇,蚊虫成群结队的大片滩涂与沼泽。
从川蜀东出,主要的道路都在江北。
江南全都是原始生态环境,也就是后世的湘西那一带。
陈然除非是疯了,才会将靠双腿走路的冷兵器时代的军队,投入到这种环境之中去行军作战。
所以说,想要攻打江南,至少得在江陵这边渡江。
而陈然选择的水师营寨位置,正是乌林。
所谓赤壁之战中的赤壁,其实并不是在江北,而是在江南。
赤壁的对面,就是乌林。
从名字上就知道,乌林是一片黑压压的江边树林,而赤壁则是江岸边有一大块赤红色的临江山崖。
陈然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之前拿下荆州的时候,就安排甘宁文聘等人在乌林这儿修建大型的水师营寨。
东吴反应迅速,也在对岸修建营寨应对。
两边都有大型营寨,隔江相望。
自从关系破裂后,两边更是三天一小战,五天一大战,几乎未曾停歇过。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两边都很清楚这里的重要性。
对于江北的陈然来说,只要渡江拿下了赤壁,就等于是切断了长沙郡与柴桑之间的联系。
还是那句话,道路问题。
长沙郡乃至于荆南四郡,与江东的联络通道,几乎都位于长江岸边。
从地图上来看,荆南四郡与江东接壤的地方很大,可绝大部分都是未曾开发,甚至人迹罕至的原始地貌。
陈然只要拿下赤壁,孙氏就会被一分为二。
本就实力不如,再被分割开来,那还打个屁啊~~~
所以周瑜一开始就知道,这里就是决定东吴命运的地方。
他将东吴七成以上的水师都集中到了这里,其余三成则是分布在柴桑到江东的漫长航道上。
至于陆师倒是没有多少,加起来也就三万人左右。
周瑜很清楚,决定胜负的是水战。
水战若是输了,陆师再多也没用,因为人家可以用船上下游随意选择地点上岸,多少陆师也填不满漫长的防线。
而且他还有盟友。
没什么水战力量的刘备与曹操。
刘备还剩下各几千人马,已经不成气候,全靠名声在撑着。
曹操倒是还有三四万的大军,所以周瑜将陆战的工作大都交给了曹操去做。
只要打败了对面的陈贼兵马,到时候大军渡江北上,很快就能通过华容县抵达江陵,拿下了江陵北上可以多去襄樊之地,西去可以直接入蜀,东行则是夺回江夏郡。
周瑜承认陈然的实力远超江东。
可他相信两边的水军差距并不大。
只要操作得当,胜率自然不会低。
陈然兵马众多,自然不可能都集中到乌林来。
实际上从徐州的广陵等地,一路沿江铺开到江陵,甚至川蜀兵马也出了江州。
此时集中在乌林的,算上辅兵也就是十来万人,整个荆州的船只几乎都集中到了这儿,大大小小的足有千余艘之多。
每天都会有船队开出营寨,去往江中与对面开出来的水师对战。
一番大战之后,天黑之前再开回来修整。如此循环往复,天天看到的都是战损报告,进展却是未见多少。
“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一连这般两三个月之后,陈然决心改变战局。
对面能拖,因为对面的实力不大消耗也不大,而且算是本土作战。
而陈然这边集中了数十万大军,每天的消耗都是個天文数字,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而言,他不可能长年累月的拖下去。
“庞统也没来,都不知道人在哪。我得自己整连环船,给周瑜机会。”
下定决心的陈然,很快召开了军议,表示要将营寨内的船只用铁链捆起来,方便北方士兵习惯于水上行走。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反对,尤其是水师都督甘宁的反对最为激烈。
“主公,铁索连船方便训练,可一旦走水却是来不及解开四散,必然会蔓延起来,到时候可就全完了。”
“我知。”陈然假装傲慢“只需小心防备就是。”
“我自领兵以来,横行天下所向无敌,那周瑜小儿又岂能奈我何!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周瑜安排在对岸的细作,很快就将陈然这边的船只上了铁索,本人更是闲暇无事就到处打猎,荒废军务的消息传递到了对岸。
得知此事,周瑜大喜过望。
“我最怕的,就是陈贼与我等消耗下去。”
联军会议上,周瑜喜笑颜开“陈贼实力雄厚,真若是耗上三年两载,我军必败!”
“好在他自寻死路,主动将船只集中起来捆绑,只需发动火攻,一把火就能将乌林大营全都烧个干净!”
这边司马懿皱眉反问“不会这么容易吧,那陈然可不是个傻子,怎么可能会让纵火船靠近船队?”
英姿勃发的周瑜转身坐下,目光环顾众人“这就要请诸位集思广益了。”
刘备三兄弟正襟危坐一言不发。
他们实力不足,也没什么好计策,自然是只能当背景板了。
而曹操这边就活跃多了,司马懿与荀氏叔侄一番商议后,由荀彧出言说道“大都督,想必已有成计。”
“哈哈哈~~~”
周瑜大笑“的确是有个想法,还请诸位商议一番。”
“敬请直言。”
“我意使人诈降,谎称带船队渡江去投靠。一旦事成,就将装满了引火之物的船队开进对面水寨,点燃之后一把火烧光陈贼的兵马!”
荀彧等人面面相觑,最终望向了曹阿瞒。
捋须的曹阿瞒慢吞吞的开口说道“大都督此计却是不错,只不过,那陈贼并不杀,怎会相信投诚之人?”
“可使苦肉计!”
沉默片刻,曹阿瞒依旧摇头“我看难。就算是那陈子厚看不穿,可他身边的程昱贾诩等人,难道也看不透?”
周瑜的面色有些难看起来。
曹操想了想,旋即笑言“试试也无妨。”
数日之后,又有消息从对岸传来。
说是程昱被安排去了襄樊都运粮草,贾诩则是听闻生病了,已经启程返回洛阳。
如今陈子厚的身边,已经没了智慧过人的军师级人物。
得知消息的周瑜大喜过望,连声高呼“天助我也~~~”
他选择投石问路,故意传播军中不和的消息出去。
果然没过几日,对岸就有人趁夜渡江过来,花费重金打探情报,询问何人与周瑜不和云云。
周瑜再度大喜,旋即寻来了黄盖,与其商议一起演一出苦肉计。
黄盖没有犹豫,很快就应承下来。
之后就是当众表演苦肉计,两边在众目睽睽之下彻底撕破脸。
此时就到了关键性的时刻,黄盖派人坐船渡江,给对岸送信去了。
焦急的等待数日后,陈然的回信到了。
他在信中表示,江南之地疾病横行,军士疲惫士气低落,自己本已经打算退兵了。
未曾想有黄将军愿意弃暗投明,实乃意外之喜。
只要黄将军愿意投效,自不吝封侯之许云云。
“事已成之八九。”周瑜深吸口气,嘱咐道“立刻传令对岸的细作,让他们打探陈贼军营军情。”
军情传递过来,果然是说陈贼营中的北军疲惫不堪,多有闹事请愿者,要求退兵北返的。
还有陈贼水军都督甘宁,因为总是反对铁索连船,已经被陈贼夺了官职,押送江陵去了。
“天助我也,实乃天助我也~~~”
陈然身边没有能人了,也就是说无人可以识破自己的计策。
周瑜大笑之后,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