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3章 西域行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413章西域行 河西走廊位于东西走向的祁连山与北山山脉之间。 在西段的尽头,是一段狭窄的隘谷之地。 这里地形非常险要,两山夹一谷地,东边就是通往关中的肃州,而西边就是西域。 毫无疑问的,秦国在这等险要之地,建造了一座关隘。 两侧都是山,直接开山取石制作土水泥与各种碎石子,烧窖窑制砖烧瓦等等。 马拉火车送来了大批的建材,包括钢筋等好东西,在这处隘口修建起来了一座宏伟的关隘。 陈然请祖龙亲自给这座重要的关隘题写名字。 祖龙谦虚了一句,询问陈然有什么好的建议。 而陈然的回应却是非常干脆“那就叫嘉峪关吧。” 就这样,嘉峪关就在这儿建成了。 采用了新式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方式,更重要的是有大量杂胡俘虏作为苦力忙碌干活,这才使得这座关隘,以这个时代所难以想象的速度修建成功。 嘉峪关的大门与别的城门不同,这里建造的是三重门。 三联装的大门,两侧是矿渣水泥沥青道路,中间的则是极为宽敞高大的马拉铁路。 蒙毅的大军,就是从这里出发,一路向西前行。 很快他们就夺取了西边一大片的土地。 这里原先是乌孙人的地盘,秦人夺取之后,按照中土的规矩设置郡县,这里被设置为敦煌郡。 而位于一条大河中下游的一处河谷之地,这里盛产香瓜,所以被设置为瓜县.这个地方以后的名字,还叫做瓜州。 在这里设置了前进基地,蒙毅的大军继续西行,二百馀里之后,抵达了天山山脉的动行尽头。 按照陈然提供的地图,这里开始分南北二路。 而北边走,就是天山北路,往南边走,自然就是天山南路。 这里水草丰美,气候湿润,降雨量不小。 与两千年后那种极端干旱,蒸发量十倍于降雨量的环境,完全就是两个世界。 蒙毅分派人手,分别在通往天山南北的两条大路上,各自设置了一座关隘。 北边的关隘,被命名为玉门关。 而靠近南边的关隘,则是被命名为阳关。 督促战俘们修建关隘的时候,蒙恬带领的援军,陆续抵达了这里。 按照祖龙的命令,蒙恬与蒙毅兄弟俩,将在这里分兵出击,分别沿着天山南北攻击前进。 蒙恬率军北上,攻打车师前国。 而蒙毅则是南下,沿着水草茂盛,土地肥沃的罗布泊行军,最终抵达了楼兰国。 在这里,他们遇到了西行之后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抵抗。 楼兰人动员了三千大军! 没错,三千人的大军。还从附近多个国家请来了数千之众的援军,在罗布泊的岸边与秦军决战。 这可是总数高达近七千人的庞大联军。 别笑,在西域这儿,七千多人的大军,已经是一支足以灭国的强大军团了。 哪怕是在一千多年后的倭国,七千多人也足以灭一国。 虽然那些匈奴人在离开之前,警告过这些西域小国,秦人的实力很强,尽可能的避免与其对战方为上策。 可在这個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里,这些西域小国哪里能想象得到,一统天下的大秦究竟是强大到了何种程度。 开始的时候,他们面对的只有数百秦国侦查骑兵。 对于骑兵他们并不陌生,之前从东边过来短暂统治了西域各地的匈奴人,就是以骑兵为主,他们甚至能拉出好几个万骑出来。 当时的威势,真是将西域各国给吓的够呛。 不过好在匈奴人并没有停留太久,得知秦军西出的消息后,这些匈奴人勒索了一番西域各国后,就继续西行了。 用他们的大单于的话来说就是“与秦人作战,必须拉长他们的补给线,尽可能的袭扰疲惫秦军,最后才是围攻。” 西域各国不懂这些,也没好生考虑一番,为什么那么强大的匈奴人,得知秦军过来了就立刻逃跑。 他们还是按照以往的西域模式打仗,七千大军足够用了。 待到数百秦国骑兵缓缓后退之后,他们甚至高兴的放声欢呼。 只不过,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 当一支支的秦军军阵,浩浩荡荡的出现在视线之中。 当秦军身上的铁甲,在阳光映照下绽放着刺眼的光芒。 当秦军的规模庞大到,一眼根本看不到尽头的时候,这支西域联军的精气神,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怎么可能这么多人?!” 接下来的战斗没有丝毫的悬念可言。 数万秦国精锐,摧枯拉朽一般将西域联军击溃。 而逃跑的溃兵们,很快就见着了数以万计的秦国骑兵赶过来追杀。 他们绝望了,还活着的人都选择了投降,没有一个人成功逃回了城内。蒙毅几乎是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楼兰国。 说是国,其实跟中土的一个县差不多。 至于其国都楼兰城,甚至还比不上中土的县城。 蒙毅可不知道什么楼兰故事楼兰姑娘的,他只是将抓获的楼兰王给送去了咸阳城,加入异国国君舞蹈团。 之后就是大举修建城池道路,安排烽火台驿站,清理各地杂胡马匪等等诸多前期准备。 在这里修建马拉铁路,与在中土腹地不同,首要元素是避免被人破坏。 毕竟线路要途经漫长的无人区,而且需要更加安全的环境。 因为陈然最近这些年,长期在外面跑。 缺少人规劝的嬴政,行事风格也是越来越激烈。 为了应对西域这边的线路安全问题,嬴政提出了一个干脆利落的解决办法。 那就是西域当地土著,能抓做劳工的都留下做劳工,其他人迁徙去中土腹地。 再从中土迁徙移民过来,填补原来的生存环境。 这是个大工程,但是皇帝的意志是必须要贯彻下去的。 蒙毅坚决执行皇帝的命令,秦军将楼兰当地的人口进行分配后,男丁留下干活,老弱妇孺则是送往腹地。 离别的时候,自然是哭嚎声遍野,可惜在秦军的看管之下,没什么意义。 毕竟泪水流淌的再多,也无法软化兵器与甲胄的硬度。 先行安顿了楼兰国后,蒙毅很快分兵四出,将附近大大小小的西域诸国纷纷处置。 天山北边的蒙恬,也是类似的操作。 秦军尽可能的使用当地劳动力,来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 虽然推进的速度缓慢,可基础却是打的牢固,沿着铁路线推进,能够获得充足的支援与后勤补给。 等到从中土腹地迁徙来的百姓们越来越多,逐渐形成村落后,各地的地方卫戍兵也是随之成立。 战国时期,尤其是战争规模迅速扩大化的战国末期,各地都是标准的全民皆兵。 只要是个男人,成年之后就要接受军事训练,被编入军中服役,一般都是五十岁之后才会退役。 有了这些迁徙来的兵源守卫沿途的烽火台屯兵站补给点,以及沿着铁路线的巡逻队,蒙家兄弟的野战军团,就可以空出手来,继续向西边打。 这一路上,天山南北各处大小国家,在大秦军团的面前,基本上都是毫无抵抗之力。 像是龟兹,精绝,姑墨,莎车,疏勒,于阗等等国家,都是纷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至于没有留下名字的小国,那更是数不胜数。 让蒙毅觉得有些意外的是,当他将攻灭精绝国的消息传回去后,国师居然来了。 而且来了之后,就是直奔精绝国而去。 精绝国说是国,其实只有几千人口,数百兵丁。 秦军打下来的时候,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 这里与大部分的西域国家一样,是一处水草丰美的绿洲之地。 来往商旅众多,可也没什么特别的。 国师不惜从咸阳城,一路跋涉八九千里的旅程,来到这儿就到处乱窜,这是在找什么? 蒙毅的疑惑并未持续多久,因为赵高作为皇帝的使者随后也来了。 赵高代表皇帝,要求蒙毅提供一切帮助,协同国师查找精绝国的秘密。 非常好奇的蒙毅,暂时放下了军务,跟着陈然在这处略显独立的绿洲之地到处搜寻。 至于结果,自然是什么都没找到。 然后,蒙毅就听到了国师说“骗子,压根就没有。” "没有什么?"蒙毅与赵高几乎是同时竖起了耳朵,可惜之后陈然再也没提过这方面的话题。 等到国师南下,去往葱岭以南寻找女儿国之后,蒙毅本以为这事儿就这么结束了。 未曾想,大批使者成群结队的从咸阳城过来,一遍又一遍的将精绝国给翻了个底朝天。 甚至于,精绝国那区区数千人口,全都被严密押送去了咸阳城。 很明显,大王也想知道国师在找什么。 几个月后,黑着脸的国师又回来了,还是那句话“骗子,什么都没有。” 不出意外的,那些咸阳城过来的人,又一趟趟的往南边跑,去那女儿国寻找秘密。 陈然来这儿,自然是寻找他曾经看过的小说里的那些故事,是否是真实存在的。 结果很明显,小说毕竟只是小说,除了名字比较古怪之外,其他的真心没什么特别。 不过来都来了,就当是旅个游散散心。 跟着蒙毅的大军,越过葱岭来到了大宛国。 而这里希腊化的城镇,以及明显的白种人,总算是让陈然的心情好转过来。 “我得好生问问,那座山上的,究竟是否存在。”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